郭陆顺

更新时间:2024-09-26 11:17

郭陆顺(1912年―1942年),浏阳永安镇永和村人(原北盛区丰裕乡人),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政治委员。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排长、营指导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华北敌后抗日战场,1942年牺牲。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郭陆顺,幼名顺子,1914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北盛区郭家屋场一户贫苦农家。兄弟6人中数他最小。幼年因家贫没有条件上学,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要跟随父亲、哥哥下田劳动。长大一些以后,又到一家店铺当了学徒。贫困的生活,繁重的劳动,老板的虐待,使刚刚走向社会的郭陆顺感到这样的社会不改变,穷人就没有活路。1926年北伐大军进入湖南,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为北伐军带路、侦察、抬担架,扰乱敌人后方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加战斗。7月,郭陆顺父子都参加了北伐军攻打长沙的作战。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到1927年初,湖南的农民运动空前高涨,郭陆顺父子7人全都参加了农民协会。农民聚集在农民协会的组织之中,形成了一场空前的农村大革命,斗争的矛头直指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并提出“打倒封建地主特权,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13岁的郭陆顺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强行收缴工人武装,在全国各地城市农村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但就在革命处于低潮,共产党员时刻都有掉头危险之时,郭陆顺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浏阳县二十区少共书记。

1929年初,敌军对平江、浏阳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发动进攻,中共湘鄂赣边区的特委决定,将部分赤卫队编入红军,郭陆顺便参加了湘鄂赣红军支队,后编入红五军。红六军团成立时,郭陆顺所在的部队编入红六军团。1934年7月,军团长萧克和政治委员王震率红六军团西移,在黔东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二军团兼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二、六军团,1935年郭陆顺调红二军团。6年中,郭陆顺先后任司号员、通讯号、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等职,随萧克、王震、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转战湘鄂赣、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由于蒋介石调集重兵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新的“围剿”,1935年11月,二、六军团开始战略转移。郭陆顺随贺龙、关向应翻越几座大雪山,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随奉命组成红二方面军,又经过茫茫百里的大草地,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郭陆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红军这座革命大熔炉里锻炼成长。他作战勇敢,冲锋在前,参加作战上百次,负伤11次。在一次战斗中,他一人智俘敌人一个班,受到军团的表扬。他尊重领导,关心同志,体贴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时扶老携幼,帮助体弱的同志扛枪、背行李;他文化底子薄,求知的欲望很高,抓紧行军宿营的间隙努力学习文化,为尽快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指挥员和优秀的政工干部创造了条件。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郭陆顺所在的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郭陆顺任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团政治处主任。9月初,一二〇师奉命从陕西富平县出发,开赴晋西北前线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一二〇师在晋西北展开后,对日军后方构成了威胁,对保卫陕甘宁边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巩固冀中的抗日斗争,一二〇师开赴冀中。1938年底,郭陆顺随一二〇师挺进冀中。冀中平原位于河北三大河系下游,周围有平、津、保、石等大中城市和津浦、平汉等四大铁路通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地方党组织创建抗日武装,建立了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共同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后统一成立了冀中军区。在献县东辛庄,民族英雄马本斋树起抗日大旗,拉起了一支回民抗日武装,叫回民支队,在烽火连天的冀中平原与日本侵略者交战。从1938年11月开始,日军集中6000多人反复围攻冀中根据地,妄图全歼冀中军区的部队,局势十分紧张。一二〇师主力1939年1月到达冀中后与冀中部队相互配合,连续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攻和“扫荡”,著名的齐会战斗就是其中之一。在半年的时间里,由于一二○师参加作战,使日军遭到惨重损失,冀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

早在一二〇师到来之际,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颁布了冀中全区部队的整训计划。3月间,冀中军区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确定了迅速使第三纵队(冀中军区部队)“八路化”,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战斗力和主力兵团分期分批整训的计划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央军委、晋察冀军区和一二〇师陆续抽调了一批老红军干部和中下层干部,补充到冀中各部队担任政治委员和建立政治工作制度。郭陆顺就是这时由一二〇师抽调的政工干部之一。为了加强党对回民支队的领导,军区任命郭陆顺为回民支队政治委员。

1939年夏秋之交,郭陆顺从冀中军区所在地安平县城出发,带着警卫员李正雄,骑马绕过敌人的岗楼据点奔赴献县东辛庄。马本斋得知吕正操司令员和程子华政委为回民支队派来了政委,便带领全体干部出村迎接政委的到来。郭陆顺在马本斋的陪同下和大家见面,干部们看到郭政委虽然身材不高,年纪轻轻,但却是一位资深的老红军,上次率队支援回民支队与日军作战负了伤,都十分敬佩他。

郭陆顺到回民支队担任政治委员的消息,很快被河间日军联队长山本探知。山本连夜召开会议,安排袭击回民支队的部署,目的是借郭陆顺刚到回民支队,立足未稳,给他来个下马威。于是,派原田小队长带领他的人马和伪军一部,突袭回民支队。在敌人未出动之前,马本斋已获悉原田的行动路线,于是与郭陆顺一起召开会议研究了作战方案。当原田带领人马经过李村苇塘边时,突然,枪声大作,前边的几个敌人被打倒了,敌人钻进了苇塘,没想到苇塘的枪声更急。原田走在队伍的最后,听到枪声调头就往李村跑,但还没进村,就被回民支队击毙。山本派出的100多人,有的被打死,有的当了俘虏,山本策划的给郭陆顺的“下马威”变成了郭陆顺旗开得胜的好机会。马本斋说:“郭政委,你好福气啊!”郭陆顺笑着说:“我得好好感谢山本啦!”

李村战斗后,山本恼羞成怒,于是纠集3000多名日伪军,妄图三面包围回民支队为原田报仇。消息传来,支队干部们纷纷找到马本斋请战,以扩大战果。郭陆顺经过认真考虑,认为敌我兵力、武器弹药相差悬殊,硬拚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前主要应当避实就虚,保存实力,以利再战。马本斋同意郭陆顺的意见,于是,部队迅速转移到沙河桥一带进行政治整训。

郭陆顺牢记军区首长派他来回民支队是“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的指示,他把红军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回民支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他首先注意和司令员的团结统一,与马本斋吃住在一起,俩人经常谈心,诚恳地交换思想,共商抗日和整训大计。郭陆顺知道:马本斋出身贫寒,为创建这支抗日队伍,煞费苦心,克服了重重困难。国难当头,他相信共产党,投奔八路军,死而无怨。郭陆顺佩服马本斋的民族气节,相信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维护他在军中的威信,尊重他的为人。马本斋也十分敬佩郭陆顺,多次感慨地说:“政委来了,我们就有了共产党的直接领导;有老红军做榜样,回民支队一定能建设成为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

郭陆顺遵照军区首长“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加速回民支队正规化、八路化建设,努力提高战斗力”的指示和军区政工会议要、求,按照八路军的正规编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司令部、政治部工作制度。司令部、政治部分开办公,各负其责。建立了党支部,郭陆顺任书记,马本斋任副书记,并坚持正常的生活会制度,不久,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为了提高党员素质,分期分批举办了党员训练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为了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民主制度建设,在干部中开办了学习班,在战士中成立了士兵委员会。郭陆顺亲自讲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得到提高。

郭陆顺经常教育干部:“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我们要上下一致,官兵平等,不打人不骂人,对战士的管理要靠说服,靠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大家才能共同抗日”。有一次,一个战士因为家里有实际困难开了小差,郭陆顺对排长说:“你们把他找回来,不准捆,不准打骂,要讲道理,耐心说服。他家里的困难,我们去请政府帮助解决”。排长照政委说的办了以后,这个战士很受感动,找到马本斋眼含热泪说:“司令员,我对不起你,往后就是用鞭子赶我,我也不走了!”

随着回民支队的不断发展,汉族战士不断增加,郭陆顺注意到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尊重回民的民族习俗是加强回族和汉族战士团结的重要一环。他主动提出三条建议:一、回民支队的每个成员都不准吃猪肉;二、请两位阿訇随军,负责宰杀牛羊鸡鸭;三、允许回族战士到清真寺做礼拜和欢度回族传统节日。这三条建议深受全体回族指战员的欢迎。郭陆顺带头执行,他和马本斋一起到军区开会,有同志几次劝他独自改善改善生活,但他总是说:“我是回民支队政委,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必须遵守回民的习俗,我还是跟本斋同志一起吃吧!”郭陆顺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回民支队广大指战员,他们都说:郭政委懂得回民的心,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回民支队的好领导。

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回民支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各级党组织在全队形成了坚强的堡垒,全队上下团结一心,革命斗志更加旺盛,战斗力大大提高,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到这年年底回民支队发展到了1100多人,成为冀中一支著名的抗日劲旅。

为了粉碎敌人对冀中区分区的“扫荡”、“分割”、“蚕食”,根据军区指示,1940年3月,郭陆顺和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开赴深县以南地区坚持斗争。他们把部队化整为零,平时,分散坚持斗争,发挥高度主动性、灵活性,消灭小股敌人;作战时,迅速集中打击敌人,袭击据点,摧毁敌人新建政权,先后在南花盆、榆科、贡家台等地作战30余次。康庄战斗就是郭陆顺和马本斋一起深入边沿区指挥的一次著名的“围点打援”的伏击战。衡水和驻安家庄的敌人往来频繁,活动猖狂,经常四出烧、杀、抢、掠,强迫群众修路,而这一带抗日武装活动较少。郭陆顺和马本斋经过查勘地形,研究决定,袭击安家庄,设伏康庄,歼灭衡水来援之敌,保卫群众麦收。5月28日夜,部队进入预定位置。晨3时半,一中队向安家庄发起攻击,敌人非常惊慌,紧急打电话向衡水求援。衡水日军派日军中队长高田率两个日军小队,一个伪军中队,共80余人来援。当敌人进入康庄以北伏击圈时,郭陆顺和马本斋指挥部队发起猛攻,敌人措手不及仓促应战,仅40分钟将敌全歼,高田以下60余人被击毙,20余人被俘,缴平射炮1门、轻重机枪4挺、掷弹筒3个、步枪60余支。当聂荣臻司令员听到这个胜利消息时,高兴地称赞回民支队“能征善战”。冀中军区赠给回民支队锦旗一面,上写“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由于冀中军区所属部队的积极作战和广大民兵、群众的紧密配合,到5月底,“扫荡”之敌陆续撤走,反“扫荡”胜利结束。在冀中军区召开的第三次政工会议上,军区再次赠给回民支队一面锦旗,上面绣有“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13个大字。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组织晋察冀、晋冀鲁豫和晋绥军区的部队发起百团大战。在冀中军区统一指挥下,郭陆顺和马本斋率回民支队积极投入破击敌铁路、公路的战斗。11月中旬,回民支队在八路军一部配合下对深泽县城进行围攻,连续激战4个昼夜,两度袭入城内,毙伤敌1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全区的作战。

冀中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到1941年进入了更加尖锐、复杂、残酷的阶段,反“蚕食”斗争更加激烈。敌人一面利用原有据点逐渐向根据地推进,一面把据点建成一条线,以分割抗日根据地。在这样严重的形势下,郭陆顺和马本斋奉冀中军区命令率回民支队开赴大清河以北地区,配合冀中十分区开展交通破击战,巩固根据地,同时对平津保之敌造成严重威胁。

日军纠集重兵对回民支队实行围歼、“扫荡”。郭陆顺和马本斋巧妙地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展开“推磨战”,在容城周围和敌人转圈。接着,顺利地转至白洋淀,把敌人甩到了百里之外。4月底,当敌人从北宁、津浦、平汉铁路沿线纠集重兵包围白洋淀,欲和回民支队决战时,郭陆顺和马本斋又果断决定率队转移到青县、大城地区打击敌人。敌人发现回民支队活动,立即纠集2000多人实行“铁壁合围”、“梳篦拉网”、反复“清剿”,回民支队又机智插入敌占区,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搅得敌人自顾不暇,纷纷撤回老巢。这一期间,回民支队转战十分区,有力地钳制了敌人,支援了十分区和周围地区的抗日武装作战。

1941年夏,郭陆顺和马本斋奉命率回民支队回师东进,回到了子牙河两岸,受到家乡父老的热情欢迎。经过一年多的连续作战,转战整个冀中,回民支队不但战斗力大大增强,部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围景和、打淮镇、攻大城,连续作战27次,歼敌500余人。日军驻河间的联队长山本一时摸不着头脑,无奈下令各据点“百人以下不准出岗楼”。

正当山本对回民支队无计可施之时,回奸哈少甫向敌人献计,抓走马本斋的母亲做人质,妄图逼马母写信劝马本斋投降,诱歼回民支队。郭陆顺得知马母被捕的消息非常难过,他深知马本斋是有名的孝子,作为政委,他理解马本斋此时的心情,他轻轻推开马本斋的房门,紧紧握着马本斋的手,亲切地安慰:“本斋同志,不要难过,党会想办法的”。“山本这一招,只不过是黔驴之技罢了。当年曹操抓走徐庶的母亲当人质,但是他捞到了什么呢?古今中外的兵戎交战中,凡是使用这种卑鄙手段的人,往往是失败最惨的人”。郭陆顺推心置腹地这番话,给了马本斋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同时,他还背着马本斋报请上级设法营救马母。但当领导机关刚刚得到消息时,马母已绝食7天壮烈殉国。噩耗传来,郭陆顺悲痛万分,他眼含热泪对干部战士们说:“同志们,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我们革命的妈妈报仇!”

日军又耍了一套新的招术,组建了一支车子队,实施“快速战术”,妄图采取急袭的办法消灭回民支队。为了揭露敌人的阴谋,激励士气,回民支队召开会议。马本斋对大家说:“我们怕车子吗?”并分析了车子队的弱点。郭陆顺接着说:“司令员分析的完全正确,我们还可以预先在路上挖沟,让他有来无回嘛!”几天之后,敌人的车子队果真出动了,一个色儿的车子,长长的队伍,怪吓人的。但还没到达目的地,前边的几个就栽到沟里了,后边的敌人一看是回民支队挖的沟,知道上了当,扭头就想往回跑。说时迟、那时快,回民支队的枪声响了,敌人拥挤在一起,死伤过半。

在郭陆顺和马本斋的领导下,回民支队发展到2500余人,并通过一系列政治工作和实战的锻炼,越战越勇,越战越强,屡屡受到军区的表扬。吕正操司令员说:“回民支队不仅是团结回民抗日的旗帜,也是回汉人民团结抗日的旗帜。郭陆顺是模范政治委员,马本斋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

1942年4月27日,回民支队在献县高官村以东阻击由泊镇向深(县)武(强)饶(阳)增援的敌人,歼敌300余人。临近战斗结束时,郭陆顺在阵地前沿用望远镜观察敌情被敌流弹击中头部牺牲时年28岁。

全国解放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和华北军区决定在石家庄建立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郭陆顺烈士的遗体迁葬该园,与马本斋等烈士长眠于苍松翠柏之中。

人物纪念

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河北省民政厅于1952年把郭陆顺烈士的灵柩迁入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在苍松翠柏之中,供人们凭吊瞻仰。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郭陆顺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