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眠

更新时间:2024-07-03 20:00

《醉眠》是宋代诗人唐庚的作品。此诗作于作者醉眠醒来时,描绘了山上没有半点声音和人烟好像太古时候一般一片寂静,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以及人清闲得有些偏懒的情景。全诗造意古朴,对仗工稳,通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富有禅意。

作品原文

醉眠

山静似太古⑴,日长如小年⑵。

馀花犹可醉⑶,好鸟不妨眠⑷。

世味门常掩⑸,时光簟已便⑹。

梦中频得句⑺,拈笔又忘筌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太古:远古,上古。《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唐韩愈原道》:“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⑵小年: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清查慎行《虞山钱劬谷属题采药图》诗:“小年长日正迟迟,算是樵柯欲烂时。”

⑶馀花:残花。馀(yú):剩下的。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诗》:“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⑷不妨: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

⑸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唐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⑹时光:时间;光阴。唐张祜《破阵乐》诗:“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簟(diàn):竹席。便:适宜。

⑺得句:谓诗人觅得佳句。唐周贺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谏诤余。”

⑻拈(niān):用手指拿东西。忘筌(quán):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通“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晋何劭《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白话译文

山上一片寂静,好像太古时候一般;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过一天就好像度过了一年。

暮春依然还有些花朵开放,使我还可以在醉酒时赏花;鸟儿婉转的啼鸣,并不妨碍我安眠。

尝尽了人世滋味后,我掩上了门扉,这时节躺在竹席上非常适宜方便。

经常在梦中想出优美的诗句,可当拿起笔时,却又忘了该用什么语言。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 年),时作者谪居惠州(今属广东)。在此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日子里,作者住在山中居所,独自酌酒而醉眠,醒后有感而作此诗。

作品鉴赏

古人作诗,常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语)的理想化境。唐庚的这首小诗,外表平淡无奇,内中自具深意。

紧接着,一位陶然自得的饮者形象,便活脱地出现在读者眼前。尽管春意阑珊,只剩下数枝残花,而饮者意兴犹浓,频频把盏。酒酣耳热之际,忽听得鸟声啼啭,他便又笑对鸟儿调侃,仿佛说:“我醉欲眠君且留,谅你这点絮聒,不妨我睡。”府仰之间,醉态可掬。“好鸟”一句,似从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最后两句写由眠至醒。诗人既乐于与花鸟为友,不妨梦中携侣同游,吟诗留赏。然而这神游时的快意,一回到现实中便烟消云散,所得的佳句竟写不出来,“忘筌”是用《庄子》“得鱼忘筌”的语意。诗人用“梦中频得”、“拈笔又忘”这样轻捷的句子,写出了乍得忽失的惆怅之情,语调中不乏自嘲的意味。对美的追寻只存在于梦境之中,而梦终非现实,一旦梦醒之后,又是非常惆怅的。于此,在诗人幽默的调笑声中,表现出淡淡的苫涩的滋味。

这首诗通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世味”二字为全篇之眼,贯前领后。在其映照之下,则“眠”前的独酌虽貌似自得,实际上却是诗人在人世间深感寂寞的写照:这里既无三两知已开怀畅饮的场面,也无田家父老提壶过饮的交往。而“眠”后在梦中兴高采烈的寻觅追求,又分明是诗人不甘寂寞苦作挣扎的努力。但现实无情,人生有涯,虽然力求摆脱寂寞,而又终于不得不归于寂寞。如此深衷,如许波澜,均借一次“醉眠”的情事出之,平淡中蕴含至味。王夫之论诗力主一“忍”字,意谓诗歌的含蓄蕴藉,非有大力者不足为言。此诗庶几当之。

作者简介

唐庚(1070—1120),宋代诗人。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唐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文采风流,有“小东坡”之称。著有《三国杂事》《唐子西集》《唐子西文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