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更新时间:2024-07-22 11:56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 Technolog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重庆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

历史沿革

2000年5月,西南师范大学与重庆利昂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联合创办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

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2006年11月13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2009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同时撤销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的建制,举办方为重庆利昂实业有限公司,同时被确定为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12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成为学校非直管附属医院。

2014年2月,学校成为重庆市物流与供应链协会教育专委会首批成员单位。

2015年7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通过学校非直管附属医院评估。10月,学校获重庆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016年,学校获批重庆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5月,学校入选“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合作计划”首批试点院校。

2017年5月,重庆市卫计委、市教委专家组评估通过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学医院。

2018年5月,学校被重庆市学位委员会纳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2019年3月,学校入围2018“青春启航计划”创业教育百所试点高校。12月,学校被授牌为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学校获“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8月,学校正式成为成渝两地学前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2023年11月30日,组建成立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

2024年5月11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生命科学馆正式开馆。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13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2人,学术及行业领域专家型教授100余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最美教师”“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10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5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9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建制实验(训)中心22个,其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各类实验(实训)分室14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23个,设有重庆市欧美同学会海归博士工作站;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重庆市一流专业3个、重庆市特色专业4个、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9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41门。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155项;出版教材152部;近3年,学校师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大赛等全国性大赛中获奖达20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西南赛区、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等区域性比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超过1600余人次;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毕业季》,作为重庆市唯一入围中国第四届校园戏剧节的作品,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中的“优秀剧目奖”;学校代表重庆市在第十、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3枚金牌。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市级科研平台2个、合川区技术创新中心3个、合川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区级科普基地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160项;出版专著85部;近3年,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79篇,其中高水平期刊论文124篇。

学术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由富学图书馆、行知图书馆、行知书屋、智园分馆和园区书屋组成,总面积近2.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366个;有纸质图书248万册,电子图书155万册,期刊931种;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国研网、方正Apabi、超星、博图中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等不同文献类型的数据库40个;其中11个建立了本地镜像站,36个开通了远程访问,涵盖本校所有学科的图书、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标准、专利、视频等文献类型。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是以教育学为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连续出版物(内刊);设有“专家论坛”、“陶行知研究”、“独立学院论坛”等特色栏目;2006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9年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称号,同年在全国民办高校首次学报“双优”评比中获优秀期刊一等奖,2011年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第二次“双优”评比中被评为“十佳”期刊,2013年在第三次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双优”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一等奖。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设计图案以“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确立设计主导思想,以双圆同心为整体构架。圆环上弧为中文校名,下弧为英文校名。校徽采用蓝、白双色,蓝色象征知识,白色象征圣洁。以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为内核,把“厚德笃行”这一中国历史文化精要与“求真创造”先贤教育思想、“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体现了历史传承、时代要求和师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也是学校多年秉持的教育理念和先贤圣哲教育思想的长期实践,充分体现了思想传承、人文服务、积极向上等校园核心价值。

精神文化

厚德笃行,求真创造

释义: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增厚美德,以身作则。彰显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追求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和规范的行为的人为己任。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礼记·儒行》“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即专心实行,认真实践。彰显学校践行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手脑并用”的应用型人才,为民族复兴敢担当、有作为。

求真:语出陶行知《百侯中学校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意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诚心诚意,说真话,干实事,求实效,做真人。彰显学校继承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育思想的办学初心,从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学,为追求真理和理想不懈奋斗。

创造:语出《宋书·礼志五》“至于秦汉,其(指南车)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创造。”意即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彰显学校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理论,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中国创造贡献力量。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校风:立己立人,止于至善

教风:持正守德,勤思善教

学风:见贤思齐,学而不厌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