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24-10-15 21:24

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工业CT技术的理论研究、系统开发、推广应用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相对独立于院系的研究实体。

简介

中心建有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工业CT/DR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中心,是中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单位、ASTM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无损检测学会理事长单位,受到了“211工程”I期和II期、“985工程”I期和II期项目的支持。先后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

为了实现工业CT技术产业化,推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和技术水平提升,2009年,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高精度工业CT无损检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支撑下,推动组建了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从1989年开始从事工业CT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1993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实用工业CT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1996年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CT商品机;1998年开发出了我国第一台用于逆向CAD的χ射线工业CT机;2000年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多种型号的教学用工业CT实验仪,用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余所高校;2001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卧式工业CT系统;2005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高精度测量功能的高能大型工业CT系统;2007年开发出我国首套铁路车辆大型铸件在线高能(9MeV)数字化辐射成像(DR/CT)无损检测系统;2008年11月8日,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工业CT技术领域首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2011年6月8日.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创新平台油田装备(动力)试验基地大型工业CT系统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国石油行业第一套高功率工业CT检测系统。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李岚清、贾庆林、刘延东等以及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周光召、王大珩等曾视察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对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发展历程

1989年

重庆大学经过一年的酝酿,由学校自筹资金,抽调出了物理、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光电、科技情报等6系1馆的骨干力量,组建了重庆大学ICT研究所。

1990年

由绵阳市政府、重庆大学、中物院三方联合组建西南ICT研究开发中心,CT技术研究和开发以重庆大学为主,从此中国工业CT技术的研究全面展开。

1991年

1月,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单探测器的ICT装置。10月,研制成功面向实用的四探测器实验装置,标志着中国科技人员已在理论和实践中掌握了工业CT的基本技术。

1993年

5月18日凌晨3点05分,我国第一幅工业CT图像在重庆大学ICT研究所诞生,标志着我国第一台工业CT实用样机(XN-1300型)研制成功。10月11日至14日,该样机通过了国家科委的技术鉴定和项目验收。该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是我国工业CT技术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1994年

按照我国航天部门关于运载火箭配套火工产品必须加强的无损检测和无损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重庆大学配合航天部门应用工业CT技术对运载火箭和武器系统配套火工产品进行无损检测。10月14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ICT研究所,欣然挥笔题字,将“重庆大学ICT研究所”更名为“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

1996年

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CT商用机(CD-300BG型)交付航天部门使用。

1998年

开发出我国第一台用于逆向CAD的X射线工业CT系统(CD-200BX型),用于皮鞋内腔尺寸测量。

1999年

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批量产的CT检测仪(CD-50BG型及系列产品),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助下,用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科研中。

2001年

研制完成我国第一台大型卧式工业CT系统(CD-400CG型),检测工件尺寸达Φ400mm×8000mm,并装备国防部门。

2004年

研制完成我国最高精度的大型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9MeV/6MeV)工业CT系统(CD-650BX型),检测工件尺寸达Φ1200mm。完成了CD系列工业CT系统的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

2005年

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工业CT系统由定性检测到高精度定量测量与分析,CT几何测量精度达0.05mm,密度测量精度达1%,是工业CT技术从定性分析到精确定量分析的重要标志,实现了我国工业CT技术从“质”到“量”的飞跃式发展。

2007年

开发出我国首套铁路车辆大型铸件在线高能(9MeV)数字化辐射成像(DR/CT)无损检测系统CD-900CX和CD-1000BX,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线。

2008年

11月8日,重庆大学ICT中心的“高精度高能大型工业CT系统研制及应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工业CT技术领域首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2011年

6月8日,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创新平台油田装备(动力)试验基地大型工业CT系统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国石油行业第一套高功率工业CT检测系统。

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由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和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担负着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前沿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应用的工程技术转化工作。工程中心设技术委员会,由无损检测界的知名学者和专家组成。

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是工程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评价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审议工程中心年度工作等。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由下述人员(14)组成:

主任: 韩 焱,中北大学。

副主任:倪培君,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副主任:涂亚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委员:张兆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

委员:周正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委员:孙 怡,大连理工大学

委员:吴惠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

委员:李先广,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委员:屠耀元,华东理工大学

委员:邬冠华,南昌航空航天大学

委员:刘 荣,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委员:王 珏,重庆大学

委员:曾 理,重庆大学

委员:段黎明,重庆大学

委员:魏 彪,重庆大学

中心通过22年的技术积累,形成了CD系列(“重大”拼音Chong Da的首字母)工业CT/DR无损检测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12月,该系列工业CT/DR无损检测系统共检测各类图像达95万余幅。

我国第一台工业CT实用样机XN-1300

XN-1300型工业CT机于1993年5月18日在重庆大学诞生,是我国第一台可供实用的γ射线工业CT样机,同年10月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和验收。该机的研制属国家火炬计划预备项目。它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标志着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重大突破。

XN-1300是在国内急需而国外对中国实施工业CT禁运的背景下,重庆大学与西南ICT研究中心的成员单位联合攻关、协同作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果。一经问世,立即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1994年开始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台设备先后检测运载火箭和武器系统配套的火工产品数干件,为亚太二号、澳星B3、埃科斯特等卫星的成功发射提供了先进可靠的检测技术。有关部门称“解决了航天部门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

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CT商用机CD-300BG

该机于1996年交付航天部门使用,其主要特点是工件立式放置,工件转动与升降合成扫描,单源,扫描视野范围可调(Ф120mm~300mm),两套准直器可选,可测量Ф2mm的工件,人机交互进行密度和尺寸测量。

该机检测了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用的产品数万件,及时发现产品的缺陷、剔除不合格产品,保证火箭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为成功发射“风云”、“实践”、“北斗”、“资源”等卫星,“神舟”一号至六号飞船做出了积极贡献。曾获高校科奖励一等奖,它是我国工业CT产品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国第一台大型卧式工业CT系统CD-400CG

CD-400CG型工业CT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卧式工业CT机,用于大型工业产品、设备、材料以及国防装备的无损检测和无损质量评价。

该机主要特点是采用双源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测量精度与检测效率的矛盾,图像清晰、成像迅速、技术性能指标先进,可实现DR、CT扫描,可连续扫描20000个断层,具有二维、三维重建与显示功能,并首次在国产工业CT机上实现了单线程螺旋扫描方式。可一次性完成8米工件的无损检测,已完成多中产品型号的定型检测任务,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

我国第一台具有定量测量的高能加速器工业CT系统CD-650BX

CD-650BX采用直线加速器为射线源。其主要特点是立式、双立柱结构形式,工件平移加旋转扫描,射线源与探测器升降实现扫描层定位,可选能量范围宽、射线穿透能力强、剂量大、检测效率高、适应工件范围广、安全防护措施可靠等。

CD-650BX工业CT机具有直接数字成像、断层扫描和三维成像功能,除具有传统的质量分析与缺陷检测外,还可以进行尺寸与密度的定量测量,检测工件直径可达1.2m,被专家评价为“系统总体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2004年9月投入运行以来,相继为多个单位完成其他方法不能实现的检测任务,深受客户的好评。

我国第一台用于逆向CAD的工业CT机CD-200BX

CD-200BX型工业CT机是以皮鞋内腔与鞋楦的测量为应用背景设计开发的,属国家“八五”项目。

该机的持点:采用X射线球管作为射线源,密封箱体结构,CT图像分辨率高、尺寸测量精确、图像清晰、成像迅速,具有CT、3-D成像功能,安全防护性好。

我国第一批量产的CT检测仪CD-50BG系列

CD-50BG系列CT教学实验仪是针对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开发的,主要用于大学物理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中。该系列包括CD-50BG、CD-50BGA/B/C、CD-100BG等多种型号。

中心和学院共建硕士点、博士点专业10余个。

至2010年底,中心总共培养各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名。

(1)研究开发平台及基础条件建设:研制低能高精度工业CT系统综合实验平台、高能大型工业CT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多功能高速工业CT成像及辐射成像综合实验平台,为持续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研究奠定基础:将工业CT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的市场进一步辐射到其他应用领域,如机场、车站等的安检设备,基于工业CT的逆向制造等;进一步扩大研究开发和工程化用房规模;购买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新技术研究和工程化验证的设备水平和技术水平。

(2)机制与体制建设:建立工业CT多学科综合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在人才聘用、竞争、人才管理、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建设和完善工业研究开发销售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将有效的领导、管理和制度相结合,提高团队成员自主创新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大局观念,目标一致,形成合力。

(3)基地建设:以国家重要装备制造质量检测的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工业CT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以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为基础,由依托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我国工业CT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基地;以工程化、产品化、系列化、标准化和模块化为目标,建设工业CT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基地: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建立工业产品的工业CT无损检测、精确测量、逆向设计等开放性服务基地;瞄准技术向导和市场向导,提出和建立工业CT行业标准,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工业CT技术和产品标准化基地。

(4)人才与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工业CT技术创新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推动学科交叉,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协作与磨合,扩大人才队伍,整合工业CT相公学科的科技人员,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工业CT技术创新团队。

2004年,以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作为骨干力量申请的《高精度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示例工程》项目列入了2004年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发改高技[2004]2208号),重庆大学的ICT技术得到了国家发改委、重庆市发改委、教育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本项目提供一个产业化平台。另外,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与北京自动化研究所、重庆机床厂、重庆红宇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装备部及所属基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整合依托高校的多学科人才资源,创新跨学科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依托高校的技术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加大工业CT技术工程化的规模,建立工业CT技术标准,缩短工业CT产品研发周期,进一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为提高依托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做支撑。

工业CT技术与系统涉及物理、电子、光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及图象技术等多种学科及工程技术,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中心创建以来,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得到重庆大学多学科的支持,并支持了以下学科的发展:

仪器科学与技术

光电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物理、计算数学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必然会促进上述学科领域更进一步相互渗透交叉发展,对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

(1)通过建设工业CT稳定、完善的技术转化平台,整合各学科资源,并吸引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来中心参与工业CT技术研究和工程化研究,实现技术创新;

(2)整合工业CT关键技术和单元技术的研究成果,完成产品化,实现集成创新;

(3)为工业CT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成套成熟的先进工艺、技术,并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工业CT产品,实现产业化;

(4)研究提出工业CT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为我国工业CT生产企业和用户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实现标准化;

(5)培养和锻炼一批工业CT技术的学科综合型人才和产业化管理人才,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工程中心管理体制,提高人才及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市场化;

(6)将工业CT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的市场进一步辐射到其他应用领域,实现技术成果价值最大化。

无损检测学会

重庆市无损检测学会全称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是其理事长单位。

多次举办专业学术会议、技能竞赛。相关内容:

重庆市无损检测学会2007年第一次理事会会议纪要

重庆市无损检测学会2007年第一次理事会于2007年3月10日在重庆建工无损检测公司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陈罕新、苏炳华、鞠清龙、王 珏、熊秀文、曾鹏飞、刘丰林、刘连仲、先 武、李共心、刘朝贵、冯宝伟、严大卫、李足弟、沈载伟、张益轩、杨志全、彭祖国、闫伟明等19位理事会成员。

会议由陈罕新理事长作第二届理事会2005、2006年的工作报告,并就2007年理事会关于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准备、本届理事会到期改选、各工作组工作安排等做出部署。随后,各位理事对本届理事会工作、理事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发表意见和建议。会议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充分体现出各位理事对重庆市无损检测学会的浓厚感情和对学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热切期望。

“重大ICT杯”无损检测技能大赛

重庆市首届“重大ICT杯”无损检测技能大赛于2008年6月20-22日在重庆建工无损检测公司举行。本次大赛由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技术监督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主办,重庆市无损检测学会、重庆大学ICT研究中心、重庆建工无损检测公司、重庆市科协无损检测服务部等单位承办。大赛设MT、PT、RT、UT四个专业组,共有包括军工、船舶、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33家单位组队参赛参赛人员101人。大赛对团体总分前三名单位和各专业组总分前六名选手进行奖励和表彰,颁发了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高级技工等专业职称证书,并对个人比赛双科成绩超过70分的27名选手颁发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相应专业II级资格证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