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09 17:31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重庆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35年10月,四川省立工学院并入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始建工学院,下设采冶系、电机和土木系。

1941年春,土木系分成土木系和建筑系。

1952年10月,院系调整成立西南工业专科学校、重庆大学土木建筑系、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交通专科学校,组建重庆土木建筑学院土木系。

1953年9月,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土木系调整来院。

1954年5月,学院更名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设置营建系(1954)、土木系(1960)、建筑工程系(1985)。

1994年4月,学院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安装系、测绘学科以及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建工系合并组建成立新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9年5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与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加入组建新的土木工程学院。

2021年9月,学院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院设有8个教学系、课群组,开设5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课群组:结构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工程建造系、测绘工程系、建筑力学课群组、建筑图学课群组

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智能建造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据2024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建设部重点学科4个,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土木水利(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

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土木水利(建筑与土木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土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

建设部重点学科: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

重庆市重点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9年12月,学院学生在第三届“天加杯”全国暖通空调学生科技竞赛决赛中获得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获得比赛二等奖。

2021年10月,学院博士生在波兰法罗兹瓦夫举办的机器学习与地质灾害评估大会(MLRA2021)上获得大会学生竞赛第一名。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272人,专任教师21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5人,副教授80人,博士生导师86人;教师队伍中有院士等国家级人才43人次,“重庆英才”计划入选者等省部级人才66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级教学团队2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周绪红杨永斌刘汉龙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田村幸雄

重庆市学术学科带头人:周绪红、杨永斌、田村幸雄、白绍良、黄宗明、李正良、李英民、刘新荣、杨佑发、仉文岗、刘汉龙、华建民、杨庆山、周小平、黄国庆、谢强

巴渝学者:周小平、李正良、李英民、刘猛、仉文岗

重庆市教学名师:李正良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可持续建筑环境营造教师团队(负责人:李百战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2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计划基地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钢结构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山地城镇建设安全与防灾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计划基地:高性能风电设施及其高效运行国际合作基地、低碳绿色建筑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学科创新基地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抗震防灾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高性能钢结构体系与抗风减灾”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近5年来,学院先后完成了包括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

合作交流

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机构、学会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培养研究生项目和国际科研合作,并多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及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据2024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与美国里海大学、莱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日本神户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中国国外20余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英国工程师学会、日本防灾协会、加拿大木业协会等学术科研机构保持了良好的人员来往。学院是欧盟支持的国际地震合作欧亚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文化传统

2023年12月,学院举行了第三十七届“冬之声”迎新晚会,表演了魔术、演唱、相声、配音、舞蹈、走秀等节目。

2024年4月27日,学院联合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举办了“热辣滚烫,青春当’燃’”2024趣味运动会,共有18个队伍参赛。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