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9 16:40
重庆市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始于1976年,是学校最早开办的院系之一,下设中文系、文秘系、传媒系、人类学系。学院依托重庆市人文社科示范研究基地,注重专业内涵建设,注重学生创意创业潜质的挖掘,注重培养过程的行业参与性,注重对外交流与发展合作,努力开展协同创新与校地服务工作。学院按照“重应用、倡交叉、创特色、铸品质”的发展定位,致力抢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发展契机,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致力占领学科建设制高点、构建专业建设创新点、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突破点,努力创建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新型二级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始于1976年,是学校最早开办的院系之一,下设中文系、文秘系、传媒系、人类学系。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博士(含博士生)13人,国家一级编剧1人、二级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巴渝新秀1人。
学院注重专业内涵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学校示范专业。现开办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文化遗产传播)等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近1500人。建成数字语音实验室、广电制作室、电视演播室、图形工作站、文秘综合实训室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
学院,注重学科门类交融互补,注重学生创意创业潜质的挖掘,注重培养过程的行业参与性,增强培养方式的开放性,强化培养环节的实践性,建设“双能型”教师队伍,构建“创作型”课程体系,鼓励参赛为主的“创作型”团队,探索未来语文名师培养工作,探索师生专业工作室、工作坊模式,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意、创业、创新能力。
学院依托重庆市人文社科示范研究基地,人类学成功立项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近40项,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科研经费近200余万元。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发展合作,努力开展协同创新与校地服务工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台湾中兴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等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师生互换访问、交流学习、攻读学位”等全方位合作,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媒体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行与业界协同、与区域语文教育联盟互动,举办中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教育技术教师国家级培训班、教育部高校人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学院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能力锻炼充分,社会实践平台宽广。星湖写作社、语言文化艺术社等明星社团享誉四方,“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大手拉小手”等品牌效益日益彰显。近年来,文传学子在挑战杯、科讯杯、大学生电影节、微电影节等专业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大奖数十项。不少学生考上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学生公招考试通过率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等均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
目前,学院按照“重应用、倡交叉、创特色、铸品质”的发展定位,致力抢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发展契机,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致力占领学科建设制高点、构建专业建设创新点、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突破点,努力创建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新型二级学院。
2020年3月19日,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被教育部、国家语委授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