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屠杀请愿民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成都血案”。
以“成都血案”为转折点,由四川立宪派领导的四川保路爱国运动发展成为由同盟会领导的推翻清朝在四川统治的保路同志军武装起义。
汉族,民族英雄, 邹容[1]民主革命家,华夏志士,华夏先烈,民主革命烈士。重庆市渝中区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投身民主革命,是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1903年,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一书,旗帜鲜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中华共和国”二十五政纲,系统地阐发了孙中山“建立民国”的设想。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经历了孙中山提出———邹容发展———同盟会政纲确立的发展轨迹,这是邹容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大贡献。
1903年,章太炎因“苏报案”被捕,邹容慷慨入狱。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狱中。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
推荐评语: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写下篇章的重庆人。
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威丹),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四川省巴县(今重庆巴南 四川籍留日学生邹容[2]区渔洞)人。6岁入私塾,12岁育《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及名家传记。其父要他科举高中,他却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喜读《天演论》、《时务报》等新学书刊,心向维新变革的新思潮,常“非尧舜,薄周礼,无所避”。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他随兄应巴县童子试,题旨皆《四书》、《五经》,他遂罢考而去,遭父笞责而志不改。当得知谭嗣同等六君子变法遇难的消息,他悲愤不已,作诗曰:“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以表达了他的惋惜与变革志向。后入重庆经学院读书,仍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救国救民,常侃侃议论政事,以致被除名。
1911年11月中旬,重庆城里已是风起云涌。
通远门外浮图关,同盟会会员夏之时率领的龙泉起义军兵临城下!杨沧白命人与龙泉山起义军取得联系,并共同商定重庆辛亥起义细节。
众人公推杨沧白主盟起义,“决疑定议,筹谋财政,周旋官吏,延揽党员”;由张培爵、谢持“主持联络交通,征集器械,发纵指使”;朱之洪“主持联络官绅,交涉各军”;陈崇功、杨霖负责联络袍哥;熊兆飞、夏江秋负责制造炸弹;以周际平为“总城防团练而握其兵符”。至于草拟书札文告等人,也一并安排妥当。“诸校学生中党人群效奔走,会员防军皆已密约待命”。
11月21日,同盟会重庆支部向清王朝在重庆的川东道台、重庆知府、巴县知县三级地方行政衙门发出通牒:“于11月22日上午9时到重庆朝天观议事。如若不来,必强行灭之。”
巴蜀大地反清大潮澎湃汹涌,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已龟缩一团,害怕自己脑壳不保,重庆城的满清官员自然不敢违抗民意,准时来到朝天观。
11月22日早晨,一杆绣着“汉”字与十八星纹的黄缎子大旗领着人群从街上涌动而来,掌旗的就是田得胜。在他身后,是一群手拿春秋刀、羊角叉等各式兵器的袍哥队伍,再后面是手上抱着用白毛巾包裹着的炸弹的敢死队,还有肩上扛着毛瑟枪的学生军,最后是挥舞着丈八蛇矛押阵的况春发。
杨沧白率众人在朝天观内举行市民大会,朝天观门前有几十名青壮年分守两旁,个个手里抱着用白布包着的炸弹。后面一排壮汉,个个头捆白布,身穿青打衣,手里握着梭镖、长矛、大刀、长剑,精神抖擞,扬眉吐气,一直排到朝天观大殿前,十分威武,蔚为壮观。
见此情景,重庆知府钮传善吓得浑身哆嗦,他一边扭着杨沧白要他担保自己的身家性命,一边嘀咕着:“兄弟么,正有此意,正有此意……”,讪讪地交出了大印。很快,道、府、县的大印,悉尽缴来。
重庆辛亥起义后,清政府在重庆及川东地区的统治结束了,重庆独立,重庆蜀军政府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