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08:43
新疆野苹果(Malussieversii)为蔷薇科苹果属乔木,第三纪孑遗物种,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塔城等地,被列为中国濒危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国内外对新疆野苹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及分子学等方面。
乔木,高达2-10米,稀14米;树冠宽阔,常有多数主干;小枝短粗,圆柱形,嫩时具短柔毛,二年生枝微屈曲,无毛,暗灰红色,具疏生长圆形皮孔;冬芽卵形,先端钝,外被长柔毛,鳞片边缘较密,暗红色。叶片卵形、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6-11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稀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幼叶下面密被长柔毛,老叶较少,浅绿色,上面沿叶脉有疏生柔毛,深绿色,侧脉4-7对,下面叶脉显著;叶柄长1.2-3.5厘米,具疏生柔毛;托叶膜质,披针形,边缘有白色柔毛,早落。花序近伞形,具花3-6朵。花梗较粗,长约1.5厘米,密被白色绒毛;花直径约3-3.5厘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绒毛;萼片宽披针形或三角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约6毫米,两面均被绒毛,内面较密,萼片比萼筒稍长;花瓣倒卵形,长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粉色,含苞未放时带玫瑰紫色;雄蕊20,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密被白色绒毛,与雄蕊约等长或稍长。果实大,球形或扁球形,直径3-4.5厘米,稀7厘米,黄绿色有红晕,萼洼下陷,萼片宿存,反折;果梗长3.5-4厘米,微被柔毛。花期5月,果期8-10月。
当前,新疆野苹果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其种子培育苹果砧木苗,二是以果实为原料提取果酸,作为食品工业的配料。
现新疆野苹果果实形状有近圆形、椭圆形、扁圆形、卵圆形等7个类型,果实果面光滑,无果粉,有些具棱起,果形端正对称,果点少,多数无果锈,萼片多聚合宿存,梗洼深度及广狭以中等类型居多,心室闭合,香气较浓,具有栽培苹果的特征,同时还发现新疆野苹果果肉汁液较少,果肉多绵软,味酸,果心约占果实纵切面的近1/2,这与栽培苹果存在一定差异。
果实形状有7种类型,以近圆形为主,其次为卵圆形,扁圆形、椭圆形、圆锥形、偏斜形则分布较少,短圆锥形最少;果实风味有6种类型,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069,以酸型居多,甜酸次之,淡甜、酸甜、酸甜适度、极酸较少;果肉质地有4种类型,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110,其中绵软型最多,松软、松脆相对较少,硬脆最少;萼片有聚合和反卷两种类型,其中以聚合为主,部分反卷;萼洼多中狭型。
本种耐寒力中等,耐旱力强,丰产。野生类型很多,有红果子、黄果子、绿果子和白果子等,品质和成熟期很不一致。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用作栽培苹果砧木;生长良好。
产新疆西部。分布中亚细亚。
新疆野苹果生长于海拔900~1930m山地的阴坡或半阴坡,只有在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和繁衍,具有温带湿润小区的气候特色。
新疆野苹果作为苹果砧木为苹果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新疆野苹果损害严重,特别是小吉丁虫(AgrilusmailMat-sumura)对于野苹果的危害,笔者于2014年对分布在新源县及巩留县野苹果林进行调查,据诸多学者前期报道来看,虫害程度及范围愈加严重,新源居群虫害最严重,巩留居群野苹果虫害情况也不容乐观。有关单位采取了打孔注药、剪烧虫枝、高空喷药等措施,但收效甚微。仍无有效措施应对这种蛀干性昆虫,虫体隐蔽性高、野苹果分布广是虫害防治的最大难题,本研究采集了近200株单株虫害典型标本加以研究,以期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野苹果黑星病Venturiainarguaiia’(Cooke)Wnt.
为害部位:叶片、果实。为害程度:常年发生,为害严重。分布:伊犁地区新源野果林、霍城大西沟、巩留核桃沟,塔城地区托里、额敏野果林等地。
野苹果白粉病Podosphaeraleucotricha(Eii.etEv)Salmon.
为害部位:叶片。为害程度:常年发生,严重。分布:伊犁新源野果林、霍城大西沟,塔城托里、额敏野果林等地。
野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maii(phenn)Ito.
为害部位:叶片。为害程度:常年发生,严重。分布:新源野果林、霍城大西沟、塔城托里、额敏野果林等地。
在新疆野苹果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的同时,应开展异地建圃保存以及利用种子、枝条、花粉及组培等离体保存的试验研究,从而建立新疆野苹果原生境保存、异地建圃保存、离体保存等多层次保护保存体系,切实保护这一珍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