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0 15:15
野青茅(Deyeuxia pyramidalis (Host) Veldkamp)是禾本科野青茅属植物。秆直立,其节膝曲,丛生,高可达60厘米,平滑。叶鞘疏松裹茎,叶舌膜质,顶端常撕裂;叶片扁平或边缘内卷,无毛,两面粗糙,带灰白色。圆锥花序紧缩似穗状,小穗草黄色或带紫色;颖片披针形,先端尖,稍粗糙,芒自外稃近基部,近中部膝曲,芒柱扭转;内稃近等长或稍短于外稃;延伸小穗。6-9月开花结果。
多年生。秆直立,其节膝曲,丛生,基部具被鳞片的芽,高50-60厘米,平滑。叶鞘疏松裹茎,长于或上部者短于节间,无毛或鞘颈具柔毛;叶舌膜质,长2-5毫米,顶端常撕裂;叶片扁平或边缘内卷,长5-25厘米,宽2-7毫米,无毛,两面粗糙,带灰白色。
圆锥花序紧缩似穗状,长6-10厘米,宽1-2厘米,分枝3或数枚簇生,长1-2厘米,直立贴生,与小穗柄均粗糙;小穗长5-6毫米,草黄色或带紫色;颖片披针形,先端尖,稍粗糙,两颖近等长或第一颖较第二颖长约1毫米,具1脉,第二颖具3脉;外稃长4-5毫米,稍粗糙,顶端具微齿裂,基盘两侧的柔毛长为稃体之1/5-1/3,芒自外稃近基部或下部1/5处伸出,长7-8毫米,近中部膝曲,芒柱扭转;内稃近等长或稍短于外稃;延伸小穗轴长1.5-2毫米,与其所被柔毛共长3-4毫米;花药长2-3毫米。花果期6-9月
生长在海拔360-4200米山坡草地、林缘、灌丛山谷溪旁;河滩草丛。野青茅为温带和暖温带山区生长较多的一种暖温性中生禾本科上繁草。植株中等高大,粗壮。在东北、华北多生于湿润的中山与亚高山之间的林缘、林间草地、缓坡、雏谷等地,一般多在海拔1400-1900米的山坡,土壤多为山地棕壤及部分灰褐上。如在五台山阳坡分布很广,数量大。野青茅草地的形成多为森林破坏后的一种次生植被。在山西省的五台山、太岳山、吕梁山及太行山的高海拔高山以上海拔愈高分量量愈少,如在五台山1900米以上就很少见。在暖温带或部分亚热带主要是在高海拔、温度低的山地出现。野青茅为这些地区建群植物之一,常大片成群生长于山地。总盖度很大,可达95%。野青茅抽穗较晚,整个营养期较长,可利用十七较长。
华北中山地区由野青茅所形成的群落,其伴生种大多为中生草本植物,一般没有森林及灌丛,个别地区有小量胡枝子属的小灌木。最常见的中生草本植物以蓝花棘豆、达里胡枝子、草木犀、硬质早熟禾、圆柱披碱草、短颖鹅观草、紫羊茅、披针叶苔、委陵菜等为多。中国南方亚高山如滇东北乌蒙山地、海拔3000-3300米高地也有大面积分布,盖度也很大,以中生野青茅为主要建群种,其它科草本植物有穗序野古草、紫羊茅、狼毒、山地紫菀等混生。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及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诸省区;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均有分布。
在中国浙江省景宁舍族自治县野青茅的返青期为3月13日,初牧期为4月13日,抽穗期为7月9日,果熟期为10月13日,干枯期为11月7日。
野青茅的适口性中等,如华北山地野青茅草场中放牧家畜,常多采食蓝花棘豆、苔草、披碱草等,而野青茅遗留很多放血量小时,在冬季常见覆盖很厚一层野青茅和硬质早熟禾等的枯叶层,尤其利用作为放牧羊群更是这样。一般家畜也采食,以马匹采食率最高,牛次之,绵羊和山羊采食率低,尤其在秋季更低。但再生草质量较高,各种家畜均喜食,刈割青贮或调制干草则各种家畜更喜采食,有机物质消化率在60%以上而本草又系上繁草,故宜于刈割利用。
野青茅适口性中等,宜于大家畜采食。其地上部产量结构,0-20厘米层内产量很低,而且茎的比例大,70%以上的产草量均在20厘米以上部位,故宜于明草利用。在野青茅群落中产量高的每亩可达300-400千克青草,茎叶比为1:12.1。山地野青茅草甸群与地下部植物量之比为1:3.64,而且细根量为落的茎叶比为1:1.78。
野青茅为山区冬草的主要来源之一。
与疏穗野青茅Deyeuxia effusiflora Rendle的主要区别在于:秆平滑无毛,第1颖边缘具纤毛:外稃长约44.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