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7 07:58
金泰社区,位于东江南支流之滨,扼东莞水道要冲。北与牌楼基村接壤,西靠曲海村,东与万江隔江为邻,南与莞城隔江相望。全村面积1.3平方公里,辖下金鳌洲、永泰、周屋基、上亭、下亭五条自然村。2002年有户籍人口1859人。
1961年之前,当时的金泰大队辖下有金鳌洲、永泰、周屋基、上亭、下亭、曲海、牌楼基和岳潭八条自然村。1960年5月,金泰大队
开始了第一次的行政区域变化。分为四个大队:即金鳌洲、永泰(包括周屋基、上亭、下亭)、曲海、牌楼基(包括岳潭)。1963年,开始又合并为金泰大队,而原四个大队党支部改设为分支部。这次合并一直到1991年。1991年,分为三个管理区:金泰管理区(包括金鳌洲、永泰、周屋基、上亭、下亭)、曲海管理区、牌楼基管理区(包括岳潭)。1999年,将“管理区”改称为“村委会”,在2003年9月“村改居”的完成,“金泰村委会”又改称为“金泰社区居委会”,而辖下的“村”也改称为“股份合作社”。
金泰村,水上交通较为发达,万江区第一艘水泥船“永机一号”最富盛名。全村开门见水,村民出入万江或莞城,以横水渡过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将村中 的泥路铺上红砖;70年代后期,随着万道大桥的建设与通行,金泰各自然村开始安装自来水管、铺设水泥路,其中最早的是永泰村。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各村出现了村民买地建新房现象。如永泰村第一批地台于1991年,以每间82.5平方米规划给村民,共135间,新屋间的道路于1994年铺好了水泥路。第二批地台于1995年,以每间104平方米规划给群众,共155间。这样有规划地优化好新屋区的建设,同时也不断地整治好旧屋区道路环境建设和卫生建设,改变了以前没有人处理垃圾和只用垃圾桶装垃圾的状况,建立了垃圾屋,组建了一支得力能干的专业清洁队伍,洁净了环境,美化了村容。金泰村是万江的中心区,主干道路有万道路、泰新路和金曲路,条条大道都是靓丽宽阔的路面,整齐优美的路灯,有造型立体化的绿化,再加上沿江美丽的河堤景观和充满舒适休闲娱乐活动空间的金鳌洲主题公园,处处呈现出道道畅通、环境优美的良好投资环境。金泰村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引来了企业家纷纷至沓来,投资办厂,同时也吸引到市属单位在金泰落户。
至2002年,到金泰落户的三来一补企业有3家。最早第一家在金泰落户的企业是鸿达针织厂,老板叫何彪,于1988年投产,员工有200人,年加工产值300万元人民币。落户的民营企业有21家,都是外地人到本地办厂的。比如:百代手袋厂、千禧毛织厂等。而市单位落户的有东莞市海事局和广东省东莞外经发展公司莞氏工业区。
金泰村在种植元朗菜和小麦,是享富盛名的特产。1963年开始种植元朗菜,以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67——1969年进入到高峰期,种植面积有上千亩,其中以周屋基村种植最多,种植农艺有名的要算老农周培。此时,金泰元朗菜全县有名,东莞市土产进出口公司也落户金泰设点,收购金泰村出产的元朗菜。以后,1971——1974年,各地大搞粮食种植小麦时期,元朗菜种植进入到一个压缩阶段;进入到80年代,金泰元朗菜种植又出现种植高潮。到90年代,由于经济飞速发展,许多新品种副食挤入市场,元朗菜的种植开始逐步衰退。
永泰村种植小麦颇负盛名。1969年在县农业局朱新同志带领下,去苏州、汕头、陆丰等地参观学习,种植小麦。在1970年开始种植,1972——1973年形成了高潮。种植面积有300多亩,产量亩产平均400市斤。在当时由于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在全县、全省颇有名气。比如:有省广播电台到来采访报道;省领导赵紫阳同志召开座谈会,认真了解学习金泰村的种植经验;邀请金泰村民去参加广东省小麦高产会议;派出种植小麦的老农,外出指导其他地方种植等等。
村内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金鳌古塔和2002年新建的金鳌洲主题公园。
金鳌洲古塔建于明万历天启年间,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古塔高50.6米,塔身呈八角形,每面均有精巧的拱门,有石级直通塔顶,是一座九层阁楼古典塔式砖石建筑。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建成。清朝乾隆二年,曾重修两次,使塔巍然在望,倍雄于前。1990年,东莞市政府拨款43万元,重修古塔,筑了围墙。塔旁种了花草树木,让市民参观游览。
金鳌洲主题公园位于金鳌洲村前,整个公园沿万江河呈带状分布。公园总面积为24000平方米,采用“四点一线”式的空间布局。“四点”即中心广场区,中心过渡区,金鳌洲塔文物保护区,静态休闲区。“一线”即以沿河岸的水景观轴。将前面四点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金泰名人轶事:
一、革命烈士——陈云开
陈云开,男,生于1909年,永泰村人,东江纵队中队长,1941年参加游击队,1946年在惠阳县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二、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香港同胞——梁乃鹏
梁乃鹏,男金泰人,现香港太平绅士,大律师。梁乃鹏先生虽然移居香港多年,但他一直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曾多次损资支持家乡建校办教育。1992年他捐资50万元港币兴建金泰小学,1996年又捐资30万元兴建金泰幼儿园。
经历了300多年的金泰村,它正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中,大部分村民已洗脚上田。村里厂房林立,村组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00年村、组两级收入达708万元。昔日美丽、富饶、古朴的小村庄正逐步向大市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