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24 23:34
海口市金花村古称下田村,后因丘濬在《下田村》中“有人问我家居处,朱桔金花满下田”的诗句而改为今天的名称。明代名臣丘濬、海瑞是金花村的同村老乡。丘、海名扬四海,他们的故里金花村却鲜为人知。该村地址至四个地方:东起今府城朱云路,南至大路街,西至金花横路,北至红城湖路,方圆约1平方公里。
金花村出名的主要原因,在于该村明代出了两位闻名全国、名垂青史的名臣。
一位是丘濬、一位是海瑞。丘濬(1418—1495),自景泰5年(1454年 )考中二甲进士第一名,历代宗、英宗、宪宗、孝宗4朝,40余年一直在京任要职,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实为宰相,即使他耄耋之年右眼已失明,皇帝仍不恩准他连章乞归之请求,直至75岁在京城病逝。丘濬还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戏剧家和诗人,一生著作甚多。特别是他在《大前衍义补》一书中,早就明确提出了劳动耗费决定价值的理论,比西欧经济学家17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还要早200多年。金花村另一位著名人物是海瑞(1514—1587),他四岁丧父,靠母亲谢氏抚养。其母是一个贤惠、刚直的妇女,她从小就教诲海瑞习读《孝经》、《大学》、《中庸》等书籍,在母亲的教诲和影响下,海瑞养成了刚直不阿的性格,因此,海瑞自号刚峰。海瑞官至都察院俭都御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清官,他的《治安疏》惊世骇俗,震古烁今。1569年7月,海瑞回到了海南琼山老家,一直闲居了16年之久,海瑞居家不忘时事,经常深入民间,关心人民疾苦,还支持地方官员办事。朝中有人一再推荐他,但因身居相位的张居正嫉妒他的威望,不让他复出。张居正死后,名万历十三年(1585年),海瑞被神宗起用,为南京都察院金都御吏,又调任南京吏部侍郎。当时,海瑞虽然年逾古稀,犹雄心不泯,希望再为人民做点好事,欲整顿朝纲。但终因心力不支,在1587年卒在南京任上,享年73岁。
这两颗闪亮的明星,是海南人民的骄傲和楷模,五六百年来海南的官员和百姓一直怀念和敬仰他们。
在府城,有用其谥分别命名的“文庄路”、“忠介路”,有为纪念他们的“丘公祠”、“海公祠”,有用他们名字命名的学校,历代官民都捐资营修他们的故居、坟墓,供世人瞻仰、祭拜,有历代官员文人留下大量颂扬两公的诗章。最近,海口市政府还将侧旁有丘濬墓和海瑞墓的疏港大道改名为丘海大道,以为纪念。
历史上金花村丘、海两家族都非常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丘濬的曾祖父丘均禄,祖籍福建晋江,元末被元帅府派遣渡琼任职,落居下田村。祖父丘普,是临高县一名医官;父丘传早逝;兄丘源是岁贡生、名中医。丘濬长子丘敦,太学生出身,卒于京邸;丘濬季子丘京,荫授中书舍人;丘濬孙丘火、曾孙丘郊先后荫授尚宝司丞;丘濬六代孙丘承箕,郡痒生,博洽经史;七代孙丘尔懿万历年间中举人,其弟丘尔谷任江西赣县知县。
海氏家族也是代代文人。海瑞的先祖是福建人,南宋时从福建迁到广州。海瑞的曾祖父海答儿于明洪武16年?(1383年)从军至琼,落居下田村;祖父海宽是个举人,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海瑞的父亲兄弟3人都是读书人,其中伯父海澄于天顺元年?1457年中进士,曾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叔父海闵是举人,他父亲海翰是廪生。海瑞本人也是举人,功业载于史册,气节彪炳千古,为一族之冠冕。海瑞的侄子海鹏也中举人,官梧州通判;侄孙海迈,举人出身,官处州推官;海迈之孙海廷芳清康熙8年也中举人。
金花村古时不仅人才辈出,而且环境优美,名胜极多。丘濬故居“可继堂”,规模最大时有“丘宅18屋”之说,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故居,房间里面的床、椅子等丘濬用过的家具现今依然保存完好。丘濬故居显得格外的干净整洁。我们在丘濬故居前看到一块石碑上写着:丘濬故居,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海瑞故居亦为当时人们观瞻之胜地,海瑞谢世后因后继乏人,故居逐步破败。海瑞故居现只有一面残墙还挺立在那里,上面书写着“海瑞故居”四个大字,取而代之的是2003年新建的一座仿古建筑群。
据了解,表贤亭也称乡贤亭、四贤亭、四牌楼,位于今府城镇忠介路与绣衣坊接口处,是明成化7年(1471年)为广东按察司副使涂木创建,所旌表者为同一时代的琼山人丘濬、薛远、林杰和文昌人邢宥,该亭是仿宋式建筑,高檐飞啄,黄墙绿瓦,红漆巨柱,金光闪耀,是当时最讲究的建筑。与表贤亭齐名的还有竹轩、乐耕亭等名胜。竹轩位于府城西1里,靠近“学士庄”,是丘濬私塾同窗好友唐瑜居住地,许多文人墨客常来此吟诗作对。乐耕亭在今海口墨客村,同下田村只隔一田肚(即今红城湖),是明嘉靖23年?(1544年)丘濬曾孙丘郊(唐胄大女婿)所建。当时海瑞、唐穆等府城有志气、有学问的青年学子,经常聚集在此谈古论今,奕棋比剑,吸引了全琼各县学子来此以文会友,探讨学问。后来唐穆考中了进士,海瑞也考中了举人,成为海南历史上有名人物。
海瑞曾为乐耕亭题诗一首:
源流活水溢平川,桃花花香总自然。
海上疑成真世界,人间谁信不神仙。
棋惊宿鸟摇深竹,歌歇行云入九天。
良会莫教轻住别,每随流水惜芳年。
而今,竹轩、乐耕亭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昔日的车来轿往,吟诗作赋也已成为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