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更新时间:2024-06-14 20:23

2015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天津市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相关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该负责人表示,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各有侧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历史背景

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比邻天津火车站,是很多游客来津后首选的一个景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中外资银行云集,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花旗银行等均在此营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华尔街”,也由此造就了当时天津北方金融中心的地位。如今,这些历史风貌建筑仍矗立在这条大街上,众多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也在此办公和经营。

解放北路,也可说是70年来天津金融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曾经的“金融中心”

天津是我国现代金融业的摇篮、发源地,无论是20世纪初闻名全国的“北四行”,还是号称“亚洲华尔街”的解放北路,都是昔日天津金融实力的见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津曾与上海并称为我国南北两大金融中心。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成立。针对极度混乱的金融市场,天津市军管会和市人民银行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收兑了金圆券、东北流通券及其他解放区的地方货币,统一发行了人民币,取缔各种金融市场,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和私相买卖,废除外国银行操作外汇的特权。同时,天津市军管会接管了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对私营金融业进行了改造。随后,多种金融机构合并成统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形成“大统一”的银行体制。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经历了曲折发展,天津金融业还是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首家国营证券交易所——天津市证券交易所;天津投资公司于1951年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天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949年,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在全国首先开办了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是全国首家公布外汇牌价的银行;肃清伪币、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工作首先在天津市完成;天津是第一个开展私营行庄联营的城市。

改革开放后,天津金融业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1978年,天津仅有2家银行经营机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2017年末,天津已拥有各类金融机构6830个。改革开放40年间,天津金融业由封闭走向开放,改革创新不断深化。1985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成立。1992年天津市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正式开业,英国渣打银行首家获准在天津设立银行。1993年以后,天津市陆续组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等政策性银行。2005年渤海银行成立,是首个总部设立在天津的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2014年金城银行成为国内首批民营银行。天津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33.2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9392.3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由1978年的80.1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9723.04亿元。

清末民初,天津已成为北方地区金融中心,天津的金融业在风雨中走过百余年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继续承担探索金融发展的重任,为我国金融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北方金融业中心

天津是公认的近代北方金融业中心,这既是历史带来的机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1860年,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天津被迫开埠。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俄国、比利时等9国先后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天津强设了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近15平方公里的租界地,总面积近15平方公里,相当于天津旧城的8倍。租界地国家之多,面积之大,在全国首屈一指。随之,大量商店、花园、娱乐场、办公楼迅速建设起来,医院、学校、洋房也拔地而起,仓储、航运、进出口贸易飞快发展。

租界的特权吸引了大批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来津居住和投资。那时的天津不仅是失意政客、军阀、清政府遗老遗少们的安乐窝,更是商人、买办、投机者的大舞台。他们的到来,促进大量资本流向天津,也为金融业提供了大量闲置资金。

1880年,汇丰银行天津分行设立,这是开埠后外国在天津最早设立的金融机构,也是天津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之后,华俄道胜银行、德华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东方汇理银行、花旗银行、华比银行等陆续在天津创办分行,不少银行还将国内总部设在天津。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也在天津成立分行。这些银行都坐落于中街,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北路,故而那里当年也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华尔街”。

发端于天津的洋务运动也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李鸿章在天津当政20余年中,极力把天津办成北方洋务运动中心。在这期间,天津不但出现了在中国北方乃至亚洲最大的近代化兵工厂等大工业,而且成为全国铁路和电报中心、中国近代邮政总汇地,以及洋务建设服务的近代教育中心。这些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天津金融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天津的对外贸易也在蓬勃生长,内外贸易额大幅度飙升。据记载,按1932年至1936年五年间的平均数值来看,天津贸易额占华北出口贸易额的59.31%,进口额占57.23%,对外贸易额仅次于上海,居于全国第二,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进出口贸易最集中最发达的中心。

商贸发展的背后是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津城毗邻北京,进可攻、退可守;地处九河下梢,有内河外海便利的航运条件。漕运的繁荣与物流的兴旺,使得国内外的资本自然流向天津,自发形成了金融市场。即使在20世纪20年代末,各大银行陆续将总部南迁至上海,也无损天津作为北方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国币制现代化发展的摇篮

清末民初时,天津钱币制造业已成为当时中国钱币制造业的龙头。至上世纪初,天津已建立了户部铸造银钱总局,可制造金、银、铜三种机制币。由此,天津不仅成为中国钱币制造业的核心城市,更是中国币制现代化发展的摇篮。

户部铸造银钱总局于1914年更名为造币总厂,率先铸造“袁大头”,同时将新银币祖模颁发给全国各地分厂。据了解,自1914年至1917年,该厂共铸“袁大头”1亿8000万元,同比占全国发行量的30%左右,影响力巨大。

此外,位于津城的北洋机器局(即后来的北洋银元局)和北洋官报局都是实力雄厚的制币、印钞大厂,前者铸造了中国第一套以圆为单位的计值流通银币,开启了以“圆”为货币单位的先河;后者曾为天津及各省县公私营30多家银行等单位承印约140种版别和面值的纸币。

天津近代货币制造业的发展为中国近代货币制造业的兴起、兴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近代天津北方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新中国汇率管理体制建设立下首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受到敌对势力的封锁,天津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金融管理部门在建立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过程中,多倚重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等金融管理机构。

其时,天津口岸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对外贸易的口岸,全国各地需要出口的农副产品、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都从天津口岸运往国外,而发展建设需要的原材料和工业设备,也需要从天津口岸进入。因此,当时天津口岸的进出口贸易呈现空前发展。

据了解,在天津解放后的10个月里,天津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000多万美元,与天津口岸开展贸易的国家达到21个。1950年,天津港的进出口货物吞吐量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近两倍,占全国第一位。正因为天津口岸在新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使得天津在创建中的新中国汇率管理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专家介绍,天津口岸对人民币汇率模式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提出的汇价理论为中财委所接受;二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汇价计算方法为中财委所采纳;三是天津参与了确定人民币汇率的决策,中财委几次在会议上提出,天津有关部门要参与到汇率的决策工作中来。

由此可见,在新中国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初创中,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全国第二大对外贸易口岸,天津口岸人民币汇率管理的实践为新中国汇率管理体制建设立下首功。

发展目标

2017年伊始,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航运金融领域就传来捷报:北京企业民生信托旗下的租赁公司顺利完成了首单船舶投融资业务交割,还实现了租金回境。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也因此书写了国内船舶融资领域的又一大创新之举——攻下了通过信托基金在船舶资产领域进行投融资的中国第一单!在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杨海田看来,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天津在该行业的理念创新和服务创新一直走在全国最前面”,打开了头脑中的“津门”,自然也就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这只是本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亮光一闪。

三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这也是赋予天津的新名片。本市以此为目标和动力,坚持大金融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自贸试验区框架下的金融开放创新,致力于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理念先行。在前无先例的情况下,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保税租赁、融资租赁出口退税、离岸租赁、售后回租、联合租赁、委托租赁等多种业务模式,飞机、船舶、海洋工程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分别占全国的90%、80%和100%,吸引来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租赁业聚集区。到2016年末,天津融资租赁法人机构1174家,注册资本4941亿元,资产总额直奔万亿元关口。作为与实体经济结合最直接的新金融业态,融资租赁已成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最大亮点。

发展融资租赁,服务京津冀,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两大鲜明特色,也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截至目前,央行对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金改30条”政策超70%已落地,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有离岸业务资质的银行总行授权天津自贸试验区分行开展离岸业务等十几项金融创新政策已开花结果,中新生态城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政策扩展到全市范围,累计确定了4批38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金融创新环境优势日益彰显:在这里,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家企业注册,每秒钟就有17000元资本聚集……

2017年

记者从市金融局获悉,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时间表已经明确:到2017年底,金融创新运营试验区形成初步框架;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到2030年底,在引领全国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

在发展目标上,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服务实体有特色、监管稳定有成效、改革创新有活力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到2025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金融生态环境更加健康,金融资源集聚水平和合理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金融服务更加精准有力,金融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金融开放更具活力,金融改革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在引领全国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成就

天津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实现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时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两年后,国家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其中就包含了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2017年,天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金融创新运营能力、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几年来,天津发挥融资租赁业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模式,租赁标的物从飞机、船舶、海工,向轨道交通、医疗健康、电力、新能源、教育文化、汽车农机等领域延伸,形成了显著的集聚优势。截至2020年底,天津总部法人融资(金融)租赁公司已有1713家。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跨境资产占全国80%以上。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工具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017年4月,天津设立海河产业基金,以政府引导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招商,更好的服务优势主导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四年来,39支母基金稳步运营,规模1282.6亿元。共带动项目落地185个,实际返投金额1269.8亿元。中电科材料子集团、爱旭科技、华熙生物、砺铸智能、瑞博生物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始终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责任。紧扣“金融创新示范区”功能定位,天津自贸区金改30条准予实施政策全部落地,通过开立本外币账户、跨境收支、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利支持了天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就在本周,新一批13个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发布,涉及提升融资租赁业发展水平、跨境金融服务、投融资便利化等多项。

区域发展

滨海新区

记者日前从新区财政局获悉,为新区推动金融改革,该局制定了《滨海新区关于落实“天津进一步加快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

据了解,具体措施包括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按照关于支持滨海新区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有关政策,新区本级财政2017年度拨付补助资金7909.7万元,向97家企业提供上市补助资金。同时,打造滨海金融控股平台,积极组建新区金融控股集团,引导金融产业布局,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提升新区金融影响力。推动召开海事金融论坛,开展行业创新经验交流和项目对接,支持各类优质资本在新区设立租赁公司,支持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发展全国性融资租赁资产及设备流转交易平台。

和平区

围绕全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擦亮“金融和平”和解放北路“东方华尔街”的招牌,积极打造创新金融机构集聚、外资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产品集聚、金融业态集聚的解放北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全力抓好创新金融产业集聚。以解放北路为重点,拓展延伸至周边区域,挖掘整合载体资源,吸引承接各类金融业态,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期货、资产管理、地方AMC、保险资管、货币经济等金融机构;新引入我市注册落地的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信托等牌照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等创新金融产业,重点承接央企、头部互联网机构、民营企业集团成立的金融科技板块业务,涵盖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航运金融、消费金融、区块链技术应用等领域;集中发展基金产业,吸引天使基金、创业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证券基金等机构入驻,重点引入备案的基金管理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和平金融优势,鼓励金融机构搭建应用场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滨城”先进制造业、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主动对接海河产业基金、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力争引入新设立母基金和子基金。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积极开展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引入创业投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为我区引入更多优质产业资源。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贸易融资产品对贸易企业的支持作用,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切实做到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融资难度进一步降低。提升金融机构实力。鼓励外资通过增资扩股、战略合作等方式带动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发展,支持本地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综合经营等方式提升自身实力。持续优化金融创新政策。协助金融机构新设或申筹项目申请牌照,支持产业基金及基金管理人注册落户。探索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争取我市金融创新政策在我区推广。到2025年,建成金融业态完备、金融创新示范、金融人才汇聚、金融服务成熟、金融生态友好、辐射功能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金融中心。

河西区

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服务实体有特色、监管稳定有成效、改革成效有活力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到2025年底,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在5%左右;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境内外上市挂牌公司再增加50家。到2035年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金融资源集聚水平和合理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自主创新力、国际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和风险防控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全市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河北区

中关村天津科技金融中心(简称:中关村天津科金中心)积极落地大意风区,着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平台,协同政府引育新动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打造产业集聚区,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税收,推动河北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关村研发外溢承载地。着重关注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地域的可复制性,目标打造金融示范区、打造海河沿线金融走廊、打造文化和科技、创新融合聚集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