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0 14:59
金融证券化是企业、居民、政府和金融机构利用证券形式进行相互的资金融通和投资的普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有价证券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上升。一般说来,金融证券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债务的证券化,二是指资产的证券化。所谓债务证券化是指需要资金的供税人,可以不用向银行供款,而在金融市场上自行发行有价证券来筹集资金。在美国,有许多大企业没有承兑公司或信贷公司等子公司,专门出售商业票据,用所筹资金来支持母公司的发展,或者对消费者、经销者提供间接融资,以推销母公司的产品。这种非银行的金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便顶替了银行存放款业务。西方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融资的非中介化现象。
对企业而言,直接发行证券的形式在市场上筹集资金既便利融资,成本又低,还可享受发行证券本身的许多好处。对社会公众而言,有价证券在流动性和收益率方面比银行存款更有吸引力。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公司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形成。
资产证券化的金融背景是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以美国为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储蓄机构由于资产负债在利率、期限和流动性方面的不对称以及自身管理问题导致的储蓄业危机,使得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面临困难。这迫使它们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而六十年代中后期以后,对金融业的管制不断放松,使得这两类金融机构能够参与证券市场,这促使它们也加快向证券市场渗透。
资产证券化的最初形式就是将期限和利率大致相同的同质住宅抵押贷款等金融资产聚集成一个集合基金,然后发行以集合基金直接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比较典型的适合于证券化的资产还有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租赁收款等。资产的证券化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加速了资金周转,增加了收益。
美国金融证券化的巨大成功刺激了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发展其国内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引起其他西方国家的效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金融证券化的发函趋势。我国近两年也在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这对促使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资本市场等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金融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支持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资产证券化)供给的资产缺乏
在我国,支持ABs供给的资产不同于美国,我国的不良银行资产基本以国有企业负债及由此形成的企业资产形式存在,且多数是信用贷款,没有任何形式的抵押和担保,又缺乏大量、持续、稳定的长期资金供给,不符合证券化的基本要求。在这些不良资产中唯一可以使用证券化的,就是银行的逾期房地产抵押开发贷款资产。这表明,仅是将ABs供给建立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支持基础上,将难以形成市场欣然接受的真正有效需求,即便是具备发达市场上那些必备中介机构提供的增加信用级别的技术,也会弥漫着强烈的行政色彩,可能会形成新的不良金融资产。
(二)市场缺乏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最主要需求者是机构投资者。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等。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绝大多数的养老保险基金基本是统筹形式,由财政预算外账户统一管理,属于财政性资金,规模极其有限。从运作情况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在保费收入普遍增长的背后是资产质量的普遍下降,有些甚至出现了亏损,而且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对于证券投资基金,至1999年底,我国仅有10家规范化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22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发行总规模仅为507亿元。且基于国债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都优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特点及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性较强从而获利机会较多的情况,证券投资基金无论是从流动性考虑,还是从资产的收益性着想,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样,商业银行由于各项法律法规的限制和自有资金、经营管理水平的局限性,要想成为稳定的投资者,还需经过一段调整期。因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作为一种独特的融资方式,需要有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对其需求也应比较稳定,所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支持,而不是分散的个人投资者。而在我国,虽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已确立了一段时间,但规模还十分有限,而且其投资方向也并不偏向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
资产证券化能给银行带来很多益处,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个道德风险问题:如果银行资产证券化能顺利实现,银行就能将贷款的风险成功地转嫁给市场上的投资者。在一个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上,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不会对高风险贷款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这部分超额报酬就归银行所拥有。同时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获得中介费用,而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银行在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额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可能会降低某些贷款者的信用等级要求,增加高风险贷款的数量。当这些资产包装上市之后,如果贷款者不能偿还本息,一个债务链条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支付危机,导致资产证券的信用等级下降,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