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贝

更新时间:2022-05-24 12:43

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商周时期贝币的种类有海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考古发现主要有无文铜贝、保德铜贝、包金铜贝、蚁鼻钱等几种。商晚期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此时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青铜铸币应运而生。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

由来

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是钱币的始祖。商周时期贝币的种类有海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贝币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祖先生活物资的交换和流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不断的增加,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人们对贝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货贝产地遥远南海 ,中国北方及中原地区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只有通过贸易交换和贡赋等渠道才能传到内地。所以出现了真贝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我们的祖先开始寻找各种代用品,就以其他材料仿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等。到商代晚期,随着青铜冶炼技术逐步成熟,又出现了用青铜铸造成仿铜贝。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其贝面凸起,还模铸一道贝齿。由于没有文字,古钱学家称为“无文铜贝”。

到春秋战国时北方地区的金属贝还有“金贝”、“银贝”、“鎏金铜贝”等,“仿铜贝”的出现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把我国货币发展历程大大地往前推进了一步,并以其大小、重量、价值比较统一,而且能够大量的就地铸造等优点,与其他“货贝”和“仿贝”无法相比的优势进入了流通领域。

特征

最初的铜贝摹仿原始贝币形态,人们可以控制它的大小、重量、造型,因而具有天然贝钱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铜贝的出现,开启了金属铸币的先河。战国时期,人们更加关注货币的可识别性和便利性,于是产生出体积规整,质量衡定并铸有铭文的铜贝。这种铜贝除形制仿照磨去背面的海贝外,面部铸有阴文,陶、金、行、君等数种,以“〓”字为最多,即如图1所示,因其逼肖人面,故俗称“鬼脸钱”,亦曰“蚁鼻钱”。战国时期,鬼脸钱以楚国数量居多。

分类

无文铜贝

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的“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在西方,公元前七世纪,有个里底亚王国首都萨德斯发行一种呈椭圆形,像颗蚕豆一样的“白金”铸币,被认为是金属铸币的开始。其实非也 我国商代铜贝的出现,要比里底亚人的铸币早上几个世纪。因此,把商代铜贝称之为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它为人类货币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保德铜贝

“保德铜贝”出现于商代晚期,号称中国青铜铸币之鼻祖,是中华5000年文化钱币之滥觞。1971年出土于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的商墓中,故习称“保德铜贝”,距今有3000年历史。当时出土109枚,全部被国家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包金铜贝

据考古材料分析,铜仿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仿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仿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包金铜贝的制作,应首先用钱范铸成铜质贝形,经一定的修磨之后,用粘接物质将已锤打好的金箔粘贴在铜质贝形表面,即制成包金铜贝。包金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现存世量极少。

蚁鼻钱

蚁鼻钱是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是从仿制贝转化而来的。由于楚国的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镈、刀、纺轮的使用也较迟,铜铸币就沿用了仿制贝的形态。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状像贝但体积较小。

收藏价值

铜贝的市场价值不高,殷周时期的铜贝估价约人民币45元,战国时期蚁鼻钱由人民币3元至80元不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