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15:58
铜雀,拼音为tónɡ què,汉语词汇,有铜制的鸟雀等意思。
1.铜制的鸟雀。
《三辅黄图·建章宫》:“古歌云:‘ 长安 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谷成,再鸣五谷熟。’”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诗》:“鳐鱼显嘉瑞,铜雀应丰年。”
2.指 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十六国后赵石虎时,在曹魏铜雀台原有十丈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二丈,并于其上建五层楼,高十五丈,共去地二十七丈。按汉制一尺合市尺七寸算,也高达63米。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以想见景象之盛。窗户都用铜笼罩装饰,日初出时,流光照耀。又作铜雀于楼顶,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飞。《中记》记载。
铜雀台以邺北城城墙为基础而建的大型台式建筑。当时共建有三台,前为金凤台、中为铜雀台、后为冰井台。金凤台原名金虎台,与铜雀台、冰井台并称为“邺城三台”。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建成之日,曹操在台上大宴群臣,慷慨陈述自己匡复天下的决心和意志,又命武将比武,文官作文,以助酒兴。一时间,曹氏父子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大殿上鼓乐喧天,歌舞拂地,盛况空前。铜雀台,达到了中国古代台式建筑的顶峰。北齐天保九年(558年),征发工匠三十万,大修三台。整修后,铜雀台一度改名为“金凤台”。到唐代,又恢复了旧名“铜雀台”。元末,铜雀台被漳水冲毁一角,周围尚有一百六十余步,高五丈,上建永宁寺。明朝中期,三台还存在。
明末,铜雀台大半被漳水冲没。如今的铜雀台,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后面,只剩下一掊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在其前方的金凤台也只有不足二十米高。
南朝 陈 张正见 《铜雀台》诗:“凄凉铜雀晚,摇落墓田通。”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蒋珊渔残稿》:“泪尽英雄公一笑,魏家铜雀晋 铜驼 。”参见“ 铜雀台 ”。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 秦始皇 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蹑景、犇电、飞翮、铜爵、神凫。”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秦始皇马》:“有七名马……六曰铜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