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志

更新时间:2024-01-19 08:58

镇平县志,镇平县的地方志。

历史简介

镇平在六七十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先民们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它在西周以前属吕国,春秋初期为楚所灭,战国时期秦攻楚,设南阳郡,自此县域一直隶属之。西汉初置涅阳,安众二县,并为侯国。隋改涅阳为课阳,唐初废课阳放穰县。金末,始析置镇平县,进士,诗人元好问任首任县令。按古代官制,一个县一万户以上称县令,不满一万户为县长。当时按全县一万户,每户五人计算,人口当在五万人以上。

镇平自古人才辈出,著名的有东汉二十八宿之一的大将刘隆,政论家左雄,名臣宗均,医圣张仲景。三国蜀汉长于外交的大臣宗预,晋高尚之士刘磷之。南北朝时期南朝大学者刘之遴,宗懔,大画家宗炳,名将宗悫等。这些名人的相继出现,为镇平增添了耀眼的光辉。

就在这块资源丰富,盛产粮棉的肥田沃土上,就是在这块文化发达,名人辈出的灵秀之地,在明清两代特别是明初,为什么还从山西洪洞县等地陆续大量的向镇平移民呢?

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了六百多年,而人们对这段往事却世代相传,讲述如昨,记忆犹新。

走遍镇平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一谈起这个古老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都会背诵这样一首歌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老家名字叫什么?山西洪洞老鸹窝。

六百年来,透过往昔的烟雨和散去的浓雾,通过对有关移民文字记载和实物考证后,我们从中了解了真相,可以肯定的说,镇平大部分人都是从山西洪洞移民过来的。根和家就在山西的洪洞县

如果把镇平的移民历史放在南阳,河南或者更大的时空里透析的话,那么,就会弄清它沉重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文化现象。

历史背景

明王朝初年,朝廷便商定由山西和江浙一带向中原地区移民,落户垦荒,发展生产。南阳成为移民的重点区域。

为什么富庶的南阳需要从外省迁入移民呢?当地人都到哪里去了?

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元末明初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当时山西的省情,才能找到移民的根本原因。

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国当皇帝算起,到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亡国,元朝只有89历史。在元代,宫廷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由于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政权不稳定,政治不清明,文官不能治国,多数贪赃枉法;武将不能安邦,大多横行霸道。各级官员鱼肉百姓,官府的赋税征虐,豪强的暴敛侵掠,逼得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河南是这样,那么南阳各地更严重。为什么?因为地处中原,成了元朝统治的腹心之一,也就成了横征暴敛的重灾区。史料记载,境内的百姓国不堪负重,或逃离家园奔走他乡,或缺衣少食冻饿而死,导致了人口的锐减。

各种天灾人祸的发生,造成了民不聊生,田地荒芜。旱灾,蝗灾和瘟疫按踵而至,而且持续多次发生。瘟疫的流行更可怕,发病时,迅速传染蔓延,使整村整村的人死净,成为无人村。

由于元朝统治腐败,天灾频仍,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天长日久,苦难深重的百姓忍无可忍终于酿成了元末的农民大起义,很快成了燎原之势,在各路起义军进行反元大战的时候,南阳人王权,张春遂等人立即响应,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各地反元的义士纷纷参加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几万人。

王权起义军首先占领邓州城,北上攻占镇平,南下攻克唐河,接着,义军乘胜攻占南阳,一时间,南阳红巾军威名大震,引起了元明朝廷的恐慌,元顺帝急忙派重兵前来镇压义军。

红巾军与元大将矢剌巴都所率的数万精兵,在襄宛之间相持苦战,激烈争夺。1352年三月,王权兵败,退守襄阳。五月,矢剌巴都又攻陷襄阳,王权被俘,英勇就义,南阳红巾军起义宣告失败。

元军在南阳各地杀人无数,使南阳的人口再度减少。

至正二十年(1364)十二月,朱元璋在平定了各路义军后,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改元洪武

明王朝初建,为了统一华夏,进行了北伐中原的战争。之后,明朝廷内部为了争夺皇位,朱棣又发动了“靖难之役”,曾在境内进行过“拉据战”,这也是造成南阳人口减少的又一个原因。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全县人口仅有521户,2943人。与金末相比,户下降了近20倍;人口下降了17倍。

移民成了明王朝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