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8 18:41
长吉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地处三穗县中部,东邻雪洞镇、瓦寨镇,南连良上镇,西靠台烈镇、八弓镇,北接镇远县羊坪镇,行政区域面积97.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长吉镇户籍人口为26196人。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赤溪(今司前一带)、秃罗(今塘洞一带)长官司。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司治荡洞(今司前村)。
清宣统年间(1909年—1911年),邛水县丞设两区,今长吉乡境属一区。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长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区建长吉乡。
1949年11月,长吉乡改建长吉区。
1950年,瓦寨区并入长吉区,长吉区辖长吉乡和瓦寨乡。
1953年,长吉区迁瓦寨,改称瓦寨区,烧巴、长吉、赤瓦、矮子秧4乡属瓦寨区。
1957年,撤区联乡,建立长吉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基层委员会建乐园公社,驻长吉,辖长吉、贵秧、烧巴、良上4管理区。
1959年,撤乐园公社,其管理区并入瓦寨公社。
1961年,成立长吉公社,属瓦寨区。
1963年,分设长吉、烧巴、贵秧3公社。
1984年,改称长吉乡、烧巴乡、贵秧乡。
1992年,长吉、烧巴、贵秧3乡合并为新的长吉乡。
2016年4月,长吉乡撤乡设镇。
2011年末,原长吉乡辖17个行政村:长吉、机寨、贵碑、塘洞、司前、赤瓦、瓦窑、半坡、烧巴、中河、大寨、土冲、贵秧、新盘、四寨、贵晓、地盛,下设18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长吉镇辖9个行政村:长吉村、司前村、赤瓦村、贵晓村、机寨、烧巴、大寨村、贵秧村、地盛村,镇人民政府驻长吉村。
长吉镇地处三穗县中部,东邻雪洞镇、瓦寨镇,南连良上镇,西靠台烈镇、八弓镇,北接镇远县羊坪镇,行政区域面积97.5平方千米。
长吉镇境内为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南北皆有低山,中东部较为平缓。全境海拔多在550—650米之间。最低点位于瓦窑邛水河的出境处,海拔562米;最高点位于是北部的庙堂坡,海拔981.7米。
长吉镇境内河道属清水江水系。主要河流三条,一条是过境的邛水河,境内河道长10.6千米;一条是自南向北,在长吉村汇入邛水河的贵秧河,境内河道长19.6千米;另一条是自北向南,在中河村汇入邛水河的烧巴河,境内河道长8.8千米。
长吉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灾害、冰雹、风灾、秋绵雨、低温、霜冻、泥石流等。旱灾、洪涝灾害时常发生,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85年,最严重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7年6月9日。
长吉镇境内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钼、磷、铅、锌、重晶石、石灰石和煤砰石。
2011年,原长吉乡有耕地面积3.62万亩。
2011年末,原长吉乡辖区总人口2653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21人,城镇化率21.2%。另有流动人口2240人。总人口中,男性13871人,占52.27%;女性12666人,占47.73%;18岁以下6824人,占25.72%;18—35岁7697人,占29.00%;35—60岁8891人,占33.50%;60岁以上3125人,占11.78%。总人口中,以汉族、侗族为主,其中汉族11785人,占44.41%;侗族11175人,占42.11%;苗族3261人,占12.29%;其他少数民族316人,占1.19%。超过3000人的少数民族有侗、苗2个民族,其中侗族1117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5.7%,苗族3261人,占22.1%。2011年,人口出生率14.90‰,人口死亡率3.34‰,人口自然增长率11.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1人。
截至2019年末,长吉镇户籍人口为26196人。
2011年,原长吉乡完成财政总收入112万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2万元,增值税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6元。
2019年,长吉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2011年,原长吉乡实现农业总产值6387万元。
原长吉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179吨,其中水稻3306吨,玉米649吨,薯类1183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油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6210亩,产量8024吨;油菜种植面积4650亩,产量308吨。
原长吉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5976头,年末存栏11815头;牛饲养量3729头,年末存栏3115头;羊饲养量2414n,年末存栏1312只;家禽饲养量82.63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129吨。
原长吉乡形成以建材生产、机械、食品、木制品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长吉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482万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0%。2011年,工业企业6家,职工28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9%。
2011年末,原长吉乡有商业网点185个,职工37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8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018万元。
2011年末,原长吉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43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1%;各项贷款余额4959.96万元,比上年增长8.85%。
2011年末,原长吉乡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818人,专任教师17人;小学6所,在校生1727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37人,专任教师6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原长吉乡有各类科技人才1260人。
2011年末,原长吉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7个;文化专业户16个,各类图书室10个,藏书2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23人。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1580户,入户率20.4%。
2011年末,原长吉乡有学校体育场地7处。5.9%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6%。
2011年末,原长吉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门诊部(所)12个;病床2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9张,固定资产总值9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1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056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792人,参合率83.64%。
2011年,原长吉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户,人数55人,支出11.01万元,比上年增长37.87%,月人均166.83元,比上年增长52.91%;城市医疗救助224人次,支出50.35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18人次,支出95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97户,人数5604人,支出409.82万元,比上年增长53.18%,月人均60.94元,比上年增长53.5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2万元,比上年增长8.9%。社会福利费3.24元,比上年增长50%。敬老院1家,床位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737人,参保率53.58%。
2011年末,原长吉乡有邮政支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2.24份(册)。电信服务网点8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8.4%;宽带接入用户260户。
长吉镇有830省道、824、826县道3条干线公路。
清朝初年称长安,为驿站。后称长计。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外来商人增多,取其长远吉祥之意,更名为“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