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救援志愿队

更新时间:2023-05-08 11:10

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于2015年6月28号在武汉是民政局正式注册, 前身为武汉水上救援队(成立于2010年5月18日)。截至2018年已发展成为有38只队伍,队员1871人的水上安全救援团体。水上安全救援覆盖了武汉三镇各处亲水点,成立10年以来成功挽救了700余人的生命。武汉长江救援队同时开展安全急救知识公益培训,截至2018年底已在全国各中小学、社区进行了400多场安全急救知识讲座、培训。

基本介绍

长江志愿救援队总队长张建民

长江汉江交汇,在武汉形成两江四岸350公里岸线。这里江水湍急,特别是夏秋汛期,水流最急时达到每秒6米。每年武汉三镇溺亡事故多则百余人,少则数十人。

2009年,武汉圣士长游冬泳队队长俞关荣在悠游网发帖倡议:“组建一支队伍,比较专业地开展救援。”

2010年3月,18支冬泳队队长齐聚一堂,酝酿成立武汉水上救援队。俞关荣以全票被推举为队长。这是各冬泳队每队代表两名、一人一票投出来的。

2015年5月,经换届改选,张建民当选救援队总队长。

2015年6月,长江救援志愿队在武汉市民政局正式注册。

消息传出,又有20支冬泳队加入。这38支冬泳队,覆盖了武汉三镇各处亲水点:长江最上游有平湖门队,最下游有新洲队;而汉江最上游有蔡甸队,最下游有龙王庙队。

报名资格

报名签生死状

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赔偿

参加培训

一是理念的培训,就是提倡“安全和团队救援”理念。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救援。

二是技能培训,水中速游、潜泳、水中拖带等,一般要达到国家泳池中救生员的水平。

三是急救知识的培训。还要了解救援区的水情,一般志愿队员都在熟悉的水域救援。

报名须知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个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 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自愿报名。

二、 拥护本团体的章程。

三、 在本团体的工作(游泳救援、医疗救护、宣传等)领域内具有志愿服务意愿。

四、 队员必须年满18周岁,具有独立民事能力。

五、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其中包括人身伤害、物质和经济损失、工作受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

本救援组织会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为队员申请意外伤害人身保险和见义勇为救助基金。

值守制度

2014年5月,救援志愿队推出区域值守制度。整个夏天,每天都有志愿队员分时段轮流值守8个游泳人群密集区域。值守的任务除了救援,还包括提醒戏水者离开危险水域。

救援方法

遵循“岸上优先、器材优先、团队优先”的“三优先”原则,切忌盲目救援。一是坚决反对“人链式”救援,要抛物,用东西把落水者拉上来,不会游泳就要呼喊救命,不要怕丢面子;二是要冷静救援,等到落水者无力时,或者是呛水后再施救,要在其身边观察,从后面施救。

救援成果

长江救援志愿队

长江救援志愿队从2010年5月成立至今,十年来,自发组织在一起的这千余人的群体,一直义务守望在武汉三镇的两江四岸。仅2014年,他们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有效地降低了武汉市的溺水死亡率。

在2010年前,在长江一年溺水死亡200多人。2010年黄鹤楼景点江段就有14人溺亡,志愿队曾经一天救了8个人。2010年到2013年,一共溺水死亡208人,平均每年70余人,2014年更是降到25人。2015年,两江溺亡人数降至历史最低点——22人。

英雄事迹

2014年10月25日晚,来武汉打工没几个月的3名汉川青年,晚饭后游泳,被水葫芦缠住,卷进激流。陈忠贵等3人下水,4人在岸上配合,将他们救起。一团顺江疾冲下来的水葫芦将陈忠贵兜头盖住……四天后,陈忠贵的遗体在15公里外的天兴洲被找到。

陈忠贵的牺牲,引起了人们对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关注。14年11月19日,武汉市领导致信长江救援志愿队,向全体队员致敬,并建议,“在长江边选一处合适的地方,为舍身救人的英雄塑像立碑”。陈忠贵牺牲后,长江救援志愿队没有一个队员退出。

10月25日晚,3名在长江中遇险的外地青年被多名武汉市民合力救起,参与施救的陈忠贵却魂归大江。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些施救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

如果不是陈忠贵的牺牲,大部分武汉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务守望在长江汉水边,到2015年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

当天,与64岁的陈忠贵一起施救的,还有6人。

王家巷码头临近两江交汇口,岸边水流较缓,趸船间密密麻麻布满水葫芦,离岸10米外,则水流汹涌。

陈忠贵的牺牲,引起了人们对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注意。4年来,自发组织在一起的这百余人的群体,一直义务守望在三镇的两江四岸。仅2014年,他们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

随着记者采访陈忠贵事迹的不断深入,一个个江中救人的故事浮出水面——

10月的一个上午,一名女子在龙王庙观景台跳江。正在值守的魏需建跳下水,从激流中把她救起。经胸外按压恢复了意识后,这名女子突然又顺着台阶滚入江中。魏师傅赶紧再次下水,把她拖上来。

8月一天晚上,长江突然涨水。队员张仁锰在晴川桥下救起一名溺水男子。此时,其妻仍带着孩子在江边玩水,对老公遭遇险情浑然不知。

7月上旬,一名男童独自在大堤口江边玩耍,踩上青苔后坠入江中,在此值守的吴晓君潜入江底将其救起。第二天,一名老人领着一对双胞胎来岸边答谢,其中一个正是前一天被救的男童。

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也没有任何报酬,这群冬泳爱好者用彼此的约定,把渡江时看见险情、施以援手的人性本能,变成了江边轮值、守望生命的共同责任

救援志愿队队员来自武汉22支冬泳队,平时游泳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值守点。

陈忠贵是王家巷冬泳队队员。他牺牲的王家巷,就是他的值守点。

长江汉江交汇,在武汉形成两江四岸350公里岸线。江水湍急,特别是夏秋汛期,水流最急时达到每秒6米。每年三镇溺亡事故,多则百余人,少则数十人。

冬泳队员们都是游泳好手,大多数都有在江中“拉人一把”的经历。

“组建一支队伍,比较专业地开展救援”,2009年,圣士长游冬泳队队长俞关荣在悠游网发帖倡议。

帖子引起一片响应。2010年3月,不约而同,18支冬泳队队长齐聚一堂,酝酿成立长江救援志愿队。

章程草案确立,投票表决。商议到“报名须知”第五条,大家沉默了一会,最后全票通过。

这一条是:“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其中包括人身伤害、物质和经济损失、工作受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

一张张《水上救援队报名表》分送到18支冬泳队。拿着表,队员们不约而同留意到了“报名须知”第五条,笑称是“生死状”。笑归笑,发下的128张表,最终收回了114张。

俞关荣以全票被推举为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这是各冬泳队每队代表2名、一人一票投出来的。

消息传出之后,又有4支冬泳队加入其中。这22支冬泳队,覆盖了三镇各处亲水点:长江最上游有平湖门队,最下游有钢城建五队;汉江最上游有古田队,最下游有龙王庙队。

2014年5月,志愿队推出区域值守制度。在长江王家巷码头、汉阳门、大堤口、建五码头、二桥江滩、龙王庙和汉江崇仁路、古田,整个夏天,每天都有志愿队员分时段轮流值守这8个游泳人群密集区域。值守的任务,除了救援,还包括提醒戏水者离开危险水域。

救援志愿队中,有的人靠打工谋生活,有的人是身家千万的私营业主……社会身份迥异、家庭境况不同,从没有影响到彼此对约定的一致坚守

陈忠贵中年下岗,婚姻破裂。牺牲后,为他送行的除了队员们,还有与他相依为命的儿子。

志愿队中有像陈忠贵这样的工人,还有干部、银行职员、教师、公务员、出租车司机、私企老板……他们中最小的41岁,最大的70岁。

志愿队员们虽然相互间见过面,但是如果不是来自同一支冬泳队,多数叫不上名字。大家日常联系靠各队QQ群、微信群、论坛。

志愿队排班,总体上由各冬泳队队长掌握,根据各人空闲安排;一旦安排了就必须到岗;分7至9时、15至17时、18至21时三班,一点一班保证至少2名队员。

青山区李宇飞是一家高新材料研发公司的总经理,北上广来回飞、国际电话打不停,但脱下西装穿上泳裤,就和其他队员一样。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袁师傅,在大堤口值守,平时经营一家汽配店,身家上千万。

李世平是出租车司机,值守月亮湾。

张仁锰是汉口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2014年8月初,他曾目睹一对中年夫妻的失声哭号:其17岁的独子,参军前一天游泳溺亡。此后连续三个星期,张仁锰每天延长值守时间,在1公里长的江堤上,扛着游泳圈、救生绳,一晚上走几十个来回。

“不管是下岗职工还是千万富翁,穿上泳衣就是长江救援志愿者”,志愿队队长俞关荣说。俞队长本人,是武汉最大一家翻译公司的总监。

陈忠贵是救援志愿队的第一个牺牲者,也许不会是最后一个。大家对此都很清楚,但没有一个人要求退出

陈忠贵离去的那几天,队员们陆续汇聚到王家巷码头江边。相熟的不相熟的,握一握手,或者用力拍拍对方肩膀。更多时间里,大家坐在岸边,默默望着眼前不断流过的江水。

“水中救人是‘拿命博命’的事,队员都知道救人意味着什么,现在老陈不幸成为我们中的‘第一个’”,汉正街队队员、教师李钢这样解释队友们“异常的安静”。

陈忠贵的牺牲,让大家重新掂量起志愿队“报名须知”第五条的涵义。

其实,多位队员都险些成为“第一个”。

5月底,队员张纯详在青山区建设五路江滩遇险。他将溺水的年轻人双手反扣住,准备往岸边拖,没想到年轻人一个后蹬腿,踢中其要害,“当时,人几乎晕厥”。幸运的是,队友及时将游泳圈扔了过来。

2013年7月23日晚,汉阳门码头,江水超出防洪设防线1米多。由于天气热,戏水人极多,险情不断。值守在这里的赵汉清下水5次,救起6人。最后一次上岸时,他的两腿直打颤。

“体力完全透支,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考虑不了更多”,赵汉清事后说。

陈忠贵牺牲已有20余天,长江救援志愿队没有一个队员退出。

精神高度

1.以生命为志愿,拿命搏命

这支沉默的团队,对自己的壮举轻描淡写,托举生命举重若轻,队友牺牲大爱不言。

所有队员自签“生死状”:“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包括人身伤害、物质和经济损失、工作受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

“生死状”摆在眼前,短暂沉默间,他们作出了选择。当一次又一次因救人与死神擦肩而过时,他们会有惊惧和后怕;有队友牺牲时,“拿命博命”成为更沉重的现实考验,但他们至勇无惧,选择了坚定。以生命为志愿,用“让人活下来”这个朴素的表达,道出了人间的至善。

2.守望生命

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也没有任何报酬,仅用彼此的约定,把看见险情、施以援手的人性本能,变成守望生命的责任。1000余人,默默无闻地值守在在三镇两江四岸,筑起“生命堤防”。

社会基础

长江救援志愿队产生于武汉“一城好人”的城市氛围,他们既是“大爱之城”催化发酵的产物,又确认并升华了武汉“大爱之城”的形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体现。践行社会共同价值,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志愿者组织,更是现代社会强大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长江救援志愿队来自我们以江为邻的生活,更来自城市精神的滋养,体现着武汉人的精神特质,她用“以生命为志愿”的震撼性行动刷新了社会的精神高度。

队长张建民

20来岁,张建民进入武汉国棉六厂工作,在厂期间曾担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和工长。2008年,张建民从厂里退休,由于个人爱好游泳,开始长江边的安全问题,并多次跳入长江中救人。

社会反响

1.媒体.

11月19日,《长江日报》推出长篇通讯《牺牲背后是生命守望——来自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人民日报发布报道:“激流中默默救人,平凡着也很伟大“。 湖北日报随后日头条转载。

央视二套《第一时间》给予长江救援志愿队高度评价:“这江水是冰冷的,但这些人都是冲不走,也浇不凉的热心肠。”

2.领导

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出批示,请有关单位加大宣传力度。

市委书记阮成发在长篇通讯见报当天即致信长江救援志愿队,向英雄们致敬,赞扬志愿队‘拿命博命’的勇气和情怀。”

致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一封信

长江救援志愿队全体队员们:

你们好!

从《长江日报》看到你们的事迹,久久难以释怀。我为陈忠贵同志的牺牲深感痛惜,为武汉有你们这样的英雄群体倍感自豪。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也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们致敬!

我年轻时常常在长江游泳,深知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是怎样的凶险和不易,“拿命博命”需要怎样一种勇气和情怀。

你们日以继夜坚守在长江、汉江边,是在坚守这方水土所赋予武汉人的大义大利;你们无怨无悔,守护生命,是在用义举书写至善,用生命诠释大爱。

你们由个体到群体,由自愿到志愿,织就了一张全天候全覆盖的救援网络,将一个个普通武汉人的光辉品格,汇集为这座城市的大义大爱,将武汉精神、大爱之城托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你们的一次次生死救援,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真谛。你们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我和全市人民都要向你们学习、向你们看齐,把你们的大义大爱接力传递,把你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建议,在长江边选一处合适的地方,为舍身救人的英雄塑像立碑,让活着的人们永远记住他们,让英雄事迹世代流传,让英雄精神成为永恒。

阮成发

2014年11月19日

市长唐良智看望了救援志愿队代表们,强调要让“长江救援志愿队”这面旗帜高高飘扬,让志愿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3.市民、网友

通过媒体的连续报道,市民们深入了解了长江救援志愿队惊心动魄的事迹,纷纷表示:“没想到,身边‘隐藏’了这样一群无名英雄。”

网友们惊叹于长江救援志愿队“拿命博命”的救援义举,20盛赞长江救援志愿队是“大武汉的骄傲”。

网络大V转发微博,不足五小时引发万名粉丝点赞。

4.长江救援志愿队高校行

12月7日至21日,长江救援志愿队高校行系列活动在全市高校展开。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中老年志愿者频频与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思想碰撞。学子们感叹,志愿队员们签“生死状”、拿命博命,是武汉精神的代言人,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者,为青年志愿者们竖立了榜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