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
长潭河侗族乡,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地处宣恩县东北部,东与椿木营乡接壤,南与沙道沟镇为邻,西与珠山镇、高罗乡交界,北接万寨乡、恩施市,乡人民政府距宣恩县城34千米,区域总面积432.7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长潭河侗族乡户籍人口为37123人。
元代,属东乡五路军民府。
明代,属东乡安抚司辖。
清乾隆元年(1736年),之后属宣恩县东乡里。
1949年11月,属狮长区。
1951年3月,属第三区。
1958年10月,改为东方红公社。
1959年1月,改为长潭公社。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生产队建制,设置长潭河区。
1996年12月,改为长潭河乡。
2001年3月,成立长潭河侗族乡。
2011年末,长潭河侗族乡辖甘露、细沙坝、小卧龙、后河、兴隆、两河、龙潭、龙马山、易家坪、万岭山、中坝、小坝、大坨、马虎坪、陈家台、会口、苦草坪、土鱼河、田坪、黄田、洗马坪、大湾、白果、九坝、诺西、涌洞河、杉木树、律侣坝、梨子坪、芭叶槽、施铁坪、中间河、中间坪、猫村子、杨柳池、大卧龙、客家云、猫子庄、王家山3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6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长潭河侗族乡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长兴社区、甘露村、小卧龙村、兴隆村、龙马山村、易家坪村、诺西村、施铁坪村、大卧龙村、中间河村、杨柳池村、马虎坪村、会口村、洗马坪村、九坝村、两溪河村、东乡村、洪家河村;乡人民政府驻长潭河集镇195号。
长潭河侗族乡长潭河侗族乡长潭河侗族乡地处宣恩县东北部,东与椿木营乡接壤,南与沙道沟镇为邻,西与珠山镇、高罗乡交界,北接万寨乡、恩施市,乡人民政府距宣恩县城34千米,区域总面积432.71平方千米。
长潭河侗族乡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大部为高山峡谷,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最高峰为七姊妹山峰西侧海拔2014.5米;最低点位于杨家坪,海拔382米。
长潭河侗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雪灾、干旱、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地质滑坡等。2007年冬天,雪灾造成全乡电力设施损失近百万元,损坏房屋38栋。
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耕地面积8.8万亩,人均2.3亩。
截至2011年末,长潭河侗族乡辖区总人口3.8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500人,城镇化率12%。总人口中,男性19881人,占52%;女性18319人,占48%;14岁以下8713人,占22.8%;15~64岁22891人,占59.9%;65岁以上6596人,占17.3%。总人口中,有土家、苗、侗等6个少数民族,其中侗族达2.3万人,占60%。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人口出生率10.9‰,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4.4‰。
截至2019年末,长潭河侗族乡户籍人口为37123人。
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财政总收入1256万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财政收入5938元,比上年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3407元。
截至2019年末,长潭河侗族乡有工业企业3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烤烟为主。生产粮食1.7万吨,人均460千克,其中水稻0.6万吨,玉米0.7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茶叶、木瓜。全乡烟叶种植面积7000亩,产量1.8万担,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木瓜2.5万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9.8万头,年存栏4.8万头,出栏5万头。
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工业生产总值0.5亿元;拥有工业企业15家,职工179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0.1%。
截至2011年末,长潭河侗族乡有商业网点417个,职工819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0.1亿元。
2011年末,长潭河侗族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邮政业务收入45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6万元。
长潭河侗族乡境内有宣恩至长潭河、宣恩至中间河和宣恩至洗马坪3条县乡公路。形成了以王椿线、松中线、凉洗线为主干道的道路交通网络,39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里程达300余千米。
截至2011年末,长潭河侗族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38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1所,在校生1764人,专任教师1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98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8%。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预算内教育经费1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1%。
截至2011年末,长潭河侗族乡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41个,藏书4.8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25人。有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截至2011年末,长潭河侗族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床位50张,固定资产总值32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0名,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24人,护士10人。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
2011年,长潭河侗族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户,人数61人,支出12.4万元,月人均168.8元,医疗救助4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483人次,共支出174.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31户,人数3355人,共支出247.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8人,抚恤事业费年支出16.2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9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12人,其中集中供养92人,分散供养20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4万人,参保率85%。
截至2011年末,长潭河侗族乡有邮政局1个。全年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1950份。电信企业1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32门,固定电话用户440户;移动电话1.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780户。
长潭河侗族乡因从七姊妹山发源的河水流经集镇这一段时比较平缓,形成一个长潭,故名长潭河。
长潭河侗族乡有宗教圣地中武当,有被誉为“华中药库”和“世界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有宣恩八景之一的仙人洞和仙女池清,有山势如马头龙尾的龙马山,有形似仙童骑鹤的万岭山,有冬暖夏凉、清泉涌流的永水洞泉水,有全县第一个全县苏维埃政权遗址,有具有侗族特色的门楼、风雨桥和吊脚楼,有形如菊花、闻名遐迩的奇石——菊花石。
一山(七姊妹山)一水(永水洞泉水)一圣地(中武当)一石(菊花石)二仙(仙人洞、仙女池清)三建筑(门楼、风雨桥、吊脚楼),形成了侗乡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中武当,是宣恩的一大名山。地处忠建河畔,属长潭河侗族乡之域。中武当,又名大寨山、轿顶山,后来改名铜钟山、中武当。几易其名,有其来历。清朝乾隆年间,湖南南武当有范道人等二人来此,各背一口铜钟和一尊菩萨,拟在大寨山顶建庙,因未征得当地人同意,将铜钟埋在大寨山拂袖而去。尔后,当地人掘得此铜钟,铜钟山由此得名。铜钟实为编钟。由周边乡邻捐助,在铜钟山开始建观,从此更名为中武当。中武当海拔922米,山顶宽敞平整,先后建有玉皇殿、观音殿、灵观殿、地母庙等,各种神象达100多尊,雕画工艺精湛。铸造的大小铁钟有数十口,钟上铸有文字,或经书,或募捐者的姓名和捐额。院内有若干个天井,院外是一片花园。
中武当石碑林立,如今碑文清晰可见,大多是刻的诗文。有一块石碑的诗云:铜钟高挂小溪东,殿阁巍然地气雄;水自岩生流更洁,云从岫出势凌空;荒村路曳回崖板,远浦帆随断岸风;最好莲台寺外起,香花不散四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