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穗桑

更新时间:2024-04-10 12:33

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是荨麻目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2米;树皮灰白色,幼枝亮褐色,皮孔明显;冬芽卵圆形。

叶纸质,长圆形至宽椭圆形,长8-12厘米,宽5-9厘米,表面绿色,背面浅绿色,两面无毛,或幼时叶背主脉和侧脉上生短柔毛,边缘上部具粗浅牙齿或近全缘,先端尖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基生叶脉三出,侧生2脉延长至中部以上,侧脉3-4对;叶柄长1.5-3.5厘米,上面有浅槽;托叶狭卵形,长4毫米。

雌雄异株穗状花序具柄;雄花序腋生,总花梗短,雄花花被片近圆形,绿色;雌花序长9-15厘米,总花梗长2- 3厘米,雌花无梗,花被片黄绿色,覆瓦状排列,子房1室,花柱极短,柱头2裂。

聚花果狭圆筒形,长10-16厘米,核果卵圆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广西(平南、大苗山)、广东(乐昌)、贵州东北部至南部。生长于海拔900-1400米的山坡疏林中或山脚沟边。模式标本采自湖南武冈。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韧皮纤维可以造纸或作绳索;嫩叶可以饲蚕。

病虫防治

褐斑病

受害症状:桑叶上有褐色的不规则病斑。病斑初始只有芝麻大,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增大,病斑中部淡褐色,周边浓褐色。

危害时期:5月开始有发生,8-10月是危害盛时期。多湿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从初次侵染到引起再次侵染只需10天左右。春伐桑园较夏伐桑园受害严重。

防治方法;首先,冬季清除桑园内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雨季注意开沟排水,由下向上采叶,改善桑园通风透光条件。其次,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杀,间隔10天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无残毒,但要求各天采叶。

根结线虫病

受害症状:根结线虫侵入桑根组织后,不断吸取桑根营养物质,在吸取营养物质过程中,雌虫分泌的唾液刺激桑根组织形成巨细胞,使细胞过度分裂膨大形成肿瘤。桑根产生肿瘤后,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手到阻碍,即便萌发,桑树萌发晚,有的就不萌发,即便萌发,桑树枝条也细少、叶薄发黄,病株1-2年后逐渐死亡。

危害时期:该病主要因调入省外带病桑苗而传入,桑树受害症状以4-7月较为突出,且多发生在河滩地和土壤沙质较重的桑园中。

防治方法:首先,强化检疫,防止带病桑苗的调入调出。其次,对桑园中发生的零星病株挖出烧毁。

桑疫病

受害症状:有黑枯型和缩也型。初期桑叶上有油浸状病斑,以后扩大成黄褐色斑,病斑周围叶色稍黄,病叶变黄易脱落,病情扩展时,叶脉、叶柄、新梢上形成凹陷的暗黑色条斑,整个新梢变黑枯,俗称“烂头病”。

危害时期:桑疫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高温多湿利于该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7-9月是该病的高发期。

防治方法:首先,因气孔和伤口是该病细菌的主要传染途径,因此,夏秋采叶尽量留叶柄,减少树体创伤;其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在剪除病梢后,用15%的农用链霉素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天喷一次,重点喷树梢和叶背,喷2-3次可控制病害。

桑里白粉病

受害症状:该病多发生与枝条中下部的叶片上,发病初期,叶背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在霉斑相应的叶面,出现淡褐色的斑块。病害严重时,霉斑扩大连接成片,白色粉末布满叶背。

危害时期:该病8-10月时是发病盛期。叶片硬化早的桑品种以及地下水位的山区桑园易发生本病。

防治方法:首先,选栽桑叶硬化迟的桑品种。其次,及时采叶,防止桑叶硬化。再次,药剂防止:与褐斑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简介

长穗桑,无刺;冬芽具芽鳞,呈覆瓦状排列。叶互生,边缘具锯齿,全缘至深裂,基生叶脉三至五出,侧脉羽状;托叶侧生,早落。花雌雄异株或同株,或同株异序,雌雄花序均为穗状;雄花,花被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被片对生,在花芽时内折,退化雌蕊陀螺形;雌花,花被片覆瓦状排列,结果时增厚为肉质,种子近球形,胚乳丰富,胚内弯,子叶椭圆形,胚根向上内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