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桥

更新时间:2024-10-01 21:43

长虹桥(Changhong Bridge),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境内,横跨京杭大运河,为浙北平原在软基上修建的最长的石拱桥和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大桥,为“秀洲八景”之一。

历史沿革

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1621年),由当时的嘉兴知府吴国仕倡议修建,故在建成之初亦被称为“吴公桥”。

清康熙五年(1666年),嘉兴知府王锁率里人朱麟世、张应麟等重建长虹桥。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由里人唐秉义、谢丕勋、陈嗣昌等募资再建长虹桥。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兵在王江泾激战,长虹桥两侧桥栏石部分损毁。

清光绪六年(1880年),里人唐佩金出资修复长虹桥桥栏石。

1970年“文化大革命”时,桥东一座雕有龙凤等图案的四柱石牌坊被拆除。

2001年10月,浙江省文物局拨款15万元,由嘉兴市文物部门对长虹桥桥墩安装了防撞保护设施。

2002年7月,长虹桥桥孔因夜行船队违规驾驶遭到撞击,致使桥孔局部受损。嘉兴市文物部门会同港航监督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并对长虹桥进行了抢救性修缮,用环氧树脂进行修补。同年,在长虹桥主桥孔两侧桥两面分别安装反光护栏板。

2007年,由嘉兴市港航局拨款100多万元,文物部门对长虹桥安装水上防撞保护设施。3月,济宁市中达航运公司船队与长虹桥西侧桥墩发生碰撞,造成桥孔严重损害,嘉兴市文物部门会同港航监督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并对长虹桥进行了抢救性修缮。

2009年12月,长虹桥承台上面设置了四个防撞墩雕的“叭蝮镇水”。

2010年11月,长虹桥被重型货船撞击,主孔北面东侧2.5米高、0.5米宽、0.3米厚的拱券条石被整体撞毁脱落,桥体严重受损,并危及桥身整体安全。嘉兴市委、市政府召开长虹桥保护修缮协调会议,并指示文物行政部门以及相关单位抓紧对长虹桥进行抢救性修缮。

2011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600万元,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人民政府对长虹桥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2019年,“长虹卧波”被确定为“秀洲八景”之一。

桥梁位置

长虹桥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 -里街东南,西起长虹公园,跨越京杭大运河,东至浙江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是沟通大运河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呈东西走向。

桥梁设计

桥梁结构

长虹桥为三孔实腹石拱桥,东西桥阶斜长30米,呈漫坡形,东西桥坡各设石阶55级,均由花岗岩长条石砌置。桥栏也是用长条石构成,并凿成可供行人坐憩的内弧形石凳。桥上雕刻各种图案,细致精美。桥拱用三孔纵联分节并列砌筑的半圆形石拱,牢固坚实。整座桥为薄墩联拱结构,桥身两端各有两道长系石及间壁柱,壁柱上镌刻楹联,为楷书阳文。西坡桥孔内砌有石纤道,可供船只停靠用。侧墙用料石砌筑,上顶有双层仰天石。桥台为凹字形,前面和两侧有出台,端墙很长。桥墩两端是方形,拱脚四周有出台,碹脸外边镶有双线拱眉石,拱眉凸出于脸,又凸出于侧墙。东边孔内桥台两边和前面有纤道。各孔碹脸的上方两边侧墙上各有一个石勾头,各孔之间(桥墩上)的侧墙上各有一桥联柱,柱顶有石勾头。在边孔外边(桥台上)的侧墙上各有两个桥联柱,柱顶有石勾头。

设计参数

长虹桥全长72.8米,桥顶面宽4.9米。主孔净跨16.2米,高10.7米,东西两边孔净跨9.3米,高7.2米,前墙长5.50米,桥墩厚1.25米,桥墩长5.50米。

建设成果

长虹桥的结构与众不同,桥梁宽度不是等宽的,在两边孔至桥U端部逐渐加宽,由桥宽4.9米加宽至6.1米,从而扩大了桥台底面积,提高了承载力和桥梁的稳定性,在古代桥梁中较少见。相传,该桥采用“堆土法”建造,即石块砌到多高,土就堆到多高,将拱券砌置成半圆形,这在三百多年前可谓是一项创举。

文化特色

桥名由来

长虹桥气势雄伟,横跨在大运河之上,遥遥远望,有长虹卧波之势,因而得名。

文化作品

长虹桥桥南、桥北各有柱联、侧孔主联、侧孔副联一副,即由唐廷枚,唐彩父女俩书写的6副对联。

南侧边孔主联:

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边孔副联:

劝世入善,愿天作福。

北侧边孔主联:

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边孔副联:

千秋永庆,万古长龄。

柱联:

一年经始三岁落成庆四境康乐安平拱手而□,共济多功交修懋德顾百姓睦娴任恤沃心□□

锁钥镇雄藩南通秀水北接吴江百里长渠□□,□梁遵古制再修康熙重建嘉庆三门杰构□□

清代诗人王明福有“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的佳句。

嘉兴市博物馆收藏的绘画《虹桥画舫图》描绘的即是接驾时盛大的场景。

当长虹桥快要建成时,桥面上的结顶石却怎么也放不平,工匠们为此绞尽脑汁,却仍无计可施。此时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飘然而至,将自己的一只鞋子脱下填在石块的一角,结顶石立刻变得四平八稳。工匠们欢欣雀跃,刚想感谢老人,但那老人却已不见踪影。

历史事件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此桥曾为接驾处。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欲沿着大运河由南而北侵扰沿河两岸及其附近的居民。为了阻止英军进一步入侵,里人周振均邀请嘉兴城中的朱苏和同乡唐员一起去拜见大帅,讨要防堵英军的计谋。那大帅便如此这般地向他们传授了一番。从大帅营回来后,周振均赶忙斥巨资招募了一百多名乡勇,训练成军;又在长虹桥下竖起栅栏,严禁船只进出;对每一名想要进入王江泾镇的行人都进行严加盘问。后英军果然前来侵扰,周振均便与朱苏、唐员等人一起率乡勇抗敌。由于英军不熟悉这里的地形,他们一般都是在白天寻找机会与乡勇厮杀,到了晚上便告停;而乡勇呢,一到晚上,就点起灯笼,厮杀声不断,不停地骚扰英军。英军只好撤离。

1937年11月17日凌晨,日本侵略者侵占了王江泾镇,扼住了进出王江泾镇的每一个路口;特别是通往镇上的每一座桥梁,都有重兵把守。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同时也为了应对神出鬼没的抗日武装人员,日本侵略者在长虹桥上搭起了一座简易的亭子当作关卡,一方面以检查良民证为由对过往百姓进行严格的盘查,一方面又控制了运河里南来北往的船只。当时,长虹桥东的苏嘉铁路王江泾站,住着日本侵略者的一个铁道警备队;长虹桥西一里街的周家大院,住着日本鬼子的一个中队。此外,日本侵略者还配备了武装汽艇,停在长虹桥下。有了这道关卡,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他们进出镇子,总要被盘剥一番;尤其是妇女过关卡,总逃不了日本鬼子的动手动脚。日本侵略者曾在长虹桥的桥阶上架设过炮座,所以,桥上的好几级石阶被震断了,痕迹至今还在。日本鬼子投降后,这座亭子才被拆除。

文物保护

1960年6月15日,长虹桥被嘉兴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列为第一批嘉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10月21日,长虹桥被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8月29日,长虹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长虹桥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3月29日,经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原则通过,长虹桥被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后续列入项目”。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虹桥与嘉兴运河河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价值意义

长虹桥是中国南方三孔薄墩薄拱半圆形驼峰式石拱桥的代表桥梁之一,对研究软土地基上的古桥建筑具有重要价值。(《浙江古桥遗韵》 评)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