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金玲

更新时间:2023-01-11 20:48

门金玲,女,1969年出生于河北邯郸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副院长。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92年获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2004年获河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大学全日制读书,2009年7月毕业,获北京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年7月至2005年7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二财经学校(现为河北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2009年7月至2017年9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7年9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法律诊所教育、刑事辩护。

出版图书

主要成就

综述

在《政法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专著《侦审关系研究》,主编《刑事辩护实务操作指南》。参与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危害社会行为制裁模式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关于取保候审制度改革及辩护律师作用扩大》、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首都出租屋及外来人口管理》等课题项目10余项。

出版著作

1、《侦审关系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独著;

2、《刑事辩护实务操作指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主编;

3、《刑事辩护操作指引》,法律出版社,2015年5月版。主编;

4、《刑事辩护策略、技术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17年8月版,第二主编。

5、《刑事辩护策略、技术与案例——经济犯罪特辑》(二),法律出版社,2020年5月版,主编。

论文文章

1、《控方卷宗笔录运行之审思》,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3期;

2、《侦审关系论纲》,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12期;

3、《刑事辩护律师阅卷权利体系的合理架构与立法规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2期;

4、《对我国取保候审适用的实证研究——以某市基层侦查机关为视角》,载《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5、《刑法第306条的理性解读》,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2期;

6、《刑辩律师职业伦理的基本问题》,载《司法:刑事辩护的中国问题专号》2014年10月刊;

7、《论命案强制鉴定制度的构建——以侦查错误为视角》,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8、《我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怠惰行使的成因解读》,载《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6期;

9、《司法鉴定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中国司法鉴定》2006年第6期;

10、《邱兴华案精神病鉴定激辩》,载《法制日报》2006年12月24日版

11、《刑事司法体制纠错功能考量》,载《刑事侦查理论与实践》2008年12月,北京市刑事侦查学会研究会编;

12、《关于刑事错案的三个追问》,载《刑事侦查理论与实践》2008年12月,北京市刑事侦查学会研究会编;

13、《刑事侦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刑事侦查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月,北京市刑事侦查学会研究会编;

14、《日本司法改革介评---以裁判员制度确立为范例》,载《未名日本论丛》第2辑;北京大学现代日本中心编,中国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5、参译 《最高院如何掌控死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经典判例选编》林维主编,2014年7月北大出版社;

16、《司法鉴定意见质证问题分析》,载于《情与法的凝聚——张玉镶教授七十华诞志庆》2015年方志出版社;

17、《动态多维:刑事诉讼构造新论》,载于《情与法的凝聚——张玉镶教授七十华诞志庆》2015年方志出版社;

18、《建构与解构之间——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第二作者),载于《刑事热点问题的国际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社会任职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警察学院客座教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