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3:18
1934年冬,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留下一部分红军主力和军政干部,以开展游击战争的形式,掩护中央红军转移并争取保存部分根据地。福建的闽西、闽南、闽北、闽东、闽中五块地区的中共武装成为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北分区委于1935年2月将辖区各部改编为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辖四个团,原红五十八团编为第一团,闽北独立团编为第二团,各游击队、独立营编为第三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编为第四团,共2000余人。分区委在转移中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
1936年春,闽北独立师与闽东独立师会师,成立中共闽赣省委。
1936年8月,闽北独立师改为四个纵队,分散在各军区活动。
1937年初,闽赣省委得知“西安事变”和国民党三中全会的消息,决定将军事、政权机关合并,成立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黄道。同时,省委还指示各地以抗日军政委员会组织抗日义勇军的名义,扩大红军游击队的力量。8月,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致函南京国民政府和江西省主席,表明抗日诚意,提出合作建议。这时,由于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驻闽北的国民党正规军北调,闽北当局逐渐缓和了对红军游击队的进攻,并表示愿意举行谈判。1937年10月,闽赣省委与地方当局谈判,达成停止军事行动的协议,闽北地区红军改称闽赣边抗日义勇军。
1937年底至1938年初,闽北红军、闽东红军各部分别集中于崇安石塘、宁德石堂进行整训改编。遵照新四军军部的命令,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共1100余人,团长饶守坤;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共1300余人,团长叶飞。2月下旬,第三支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