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性控制

更新时间:2023-07-19 06:38

防护性控制是指在成本控制系统的程序中建立若干项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控制和预防弊端、偏差的发生,是降低产品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规则限制应“以人为本” 采用防护性成本控制不但要求其制定的规章制度或约束条件比较规范、科学,而且要求进行成本控制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包括精神文明方面的素质。防护性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们素质的一种检验。成本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各方面工作的好坏最终都会在成本指标上体现出来,而防护性成本控制能将人们的这种素质更好地体现出来。

在建立防护性成本控制时,应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或称检查制度),检查各单位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检查工作可由成本管理部门会同企业的其他职能科室共同负责完成。规则限制由于是根据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进行的,政策性很强,因此,应对该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的检查。这种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约束条件。如果出现问题,应检查其出现问题的原因,监督其改进。

防护性成本控制中的检查阶段与其他成本控制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通过成本控制标准与实际成本控制的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偏差,评价成本控制的效果,而是通过检查各单位或个人对成本控制制度和约束条件执行的情况,间接地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应当认为,只要各单位或个人认真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在进行防护性成本控制检查时,不像其他成本控制方法那样有比较直观的数据资料可供对比,只能是按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规定的要求,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这项工作需要被查单位给予较好的配合,否则,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规则限制检查中对约束条件的检查,应与规章制度的检查相区别。由于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各单位应当没有折扣地贯彻执行;而对于约束条件,由于强制性较差,应针对不同的约束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于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规章制度不严、约束条件不合理等情况,要进行修改。对各单位执行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情况的检查,应给出检查的结果,对于执行较好的单位,应总结其先进的经验,而对于执行较差的单位,应查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归属不同的责任单位。若是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定得不合理,则应对其进行修改;若是责任单位工作上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则应根据规定的处罚规则进行处罚。

由于规则限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需要管理人员来完成,成本控制的管理人员应不断增强控制意识,自觉参与控制活动,使自己所做的各项工作都能同规则限制联系起来。在众多成本控制方法中,防护性成本控制属于利用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来进行控制的,政策性比较强,因此,要求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应掌握这些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应能自觉利用这些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来进行控制,以免使这些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变成空架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