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30 09:24
阳江咸水歌又称阳江渔歌,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其形成和发展源于三个因素:一是劳动生产,这类咸水歌跟劳动号子差不多;二是生活交流,比如男女恋爱、事情问答,以对唱形式为主;三是传统民俗活动,如“哭嫁”,“哭奶”,调子有点怪异。
曾经辉煌一时的阳江咸水歌历史上经历几次坎坷,几乎失传,近几年,经当地政府积极抢救,渔歌活动在闸坡、东平、溪头、沙扒等几大渔港区再度活跃起来。
作为滨海城市,阳江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渔家文化,阳江咸水歌(又称阳江渔歌)便是其中之一。阳江咸水歌作为阳江民歌的一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起初我国古代人称它为“渔歌”、“蛮歌”、“蜒歌”,后来因渔民长期生活在咸水环境,又赋予“咸水歌”之名。
咸水歌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交流和民俗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产物,源自过去渔民在海上劳作时的即兴创作和吟唱。因此,可以说,有咸水的地方就有咸水歌。作为一种传统文艺,咸水歌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分劳动生产、生活交流、民俗活动等三类。劳动生产类的渔歌类似劳动号子,生活交流类的渔歌内容一般是男女恋爱、事情问答、相互间对唱,民俗活动类的渔歌则有“哭嫁”、“哭奶”等。
阳江咸水歌,没有音乐引子和伴奏,每句开头都有一句“呼语”,以引起听者注意,例如“哥兄呀”“细妹呀”等。如咸水歌《刀鲤红三一夜埕》,女问:哥兄呀,乜鱼清蒸味道正,乜鱼能成一夜埕?男答:细妹呀,白鲳清蒸味道正呀,刀鲤红三能成一夜埕呀。其节奏自由,经常变换拍型,并常有活动句,因而同一首歌,各人唱法各有不同。
咸水歌有叹调、堂梅调、哥兄调等调式,节奏自由,并常有活动句,因而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唱法可不同。
近几年,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下,阳江的咸水歌活动在东平、闸坡、溪头、沙扒等几大渔港区再度活跃起来,阳江咸水歌作品也在国内、省内的渔歌比赛上屡有斩获。据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民间歌王、阳江咸水歌歌手陈昌庆介绍,咸水歌在中山、珠海、顺德等地都有传唱,和其他城市相比,阳江咸水歌注重在原生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阳江咸水歌在唱的过程中融合了表演元素,再配以表演服装、道具和配乐,使咸水歌既通俗易懂,又具可听、可看性,因此受到观众的欢迎。”陈昌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