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0 17:50
13世纪初,阿拉伯阿拉维人移居摩洛哥的塔菲拉勒绿洲,由游牧转入定居,从事牧业、农业和商业,建立清真寺、宗教学校,传播伊斯兰文化。信奉逊尼派教义,遵奉马立克学派教法。其部落政教领袖自称圣裔(谢里夫),受到尊崇。17世纪初,趁萨阿德王朝内乱衰亡之际崛起,组建军队,扩张势力范围。1666年,阿拉维人首领谢里夫,拉希德(1666~1672在位),以推翻萨阿德王朝统治、捍卫伊斯兰教为号召,率军发动“圣战”,攻占非斯,并以此为都,自立为苏丹,称“穆斯林的长官”建立阿拉维王朝。他先后进占丹吉尔和萨累,摧毁马拉布特人的军队,1668年攻占马拉喀什,最后灭萨阿德王朝残部,统一全国。
1672年,穆拉·伊斯玛仪(1672~1727在位)继苏丹位。他加强了中央集权,组建了一支由黑人穆斯林组成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对内平息王族争权而引起的动乱,对外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先后光复了西班牙人侵占的马穆拉和英国侵占的丹吉尔等地。从1691年起,解放了大西洋沿岸外国入侵者占领的土地,初步赢得了摩洛哥的民族独立。他执政期间,王朝复兴,经济繁荣,同欧、亚一些国家贸易频繁;伊斯兰学术文化昌盛,非斯和马拉喀什仍保持着马格里布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同阿拉伯伊斯兰各国保持着经济和文化交流。被誉为“伟大的苏丹”。他死后30年间(1727~1757),国内政治陷于混乱,有7位苏丹相继在位,其中苏丹阿卜杜拉曾4次登位,4次被逐。1757年在苏丹伊本·阿卜杜拉(1757~1790在位)执政时,王朝政治暂时稳定,经济有所复兴。不久遭英国和荷兰殖民主义者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入侵,国内出现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
在苏丹阿卜杜·拉赫曼(1822~1859在位)执政时,王室内讧,地方势力割据,加之法国等殖民主义的入侵和掠夺,致使统治者政令不出,王朝基本衰亡。1860年,西摩战争中,西班牙侵占了得土安。1912年《非斯条约》签订后,苏丹屈从法国殖民统治,沦为附庸。
1956年,法国承认摩洛哥独立,穆罕默德五世成为独立后的阿拉维王朝首位苏丹。次年,摩洛哥改为王国。1972年,国王哈桑二世颁布宪法,实行多党制。2011年6月,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在群众示威压力下,公布新宪法草案,放弃任命首相、解散议会、提名和罢免大臣及政府行政和公共部门负责人等多项重要权力。7月1日,全民公决通过草案。
在众多的起义和封建割据势力之中,阿拉维人异军突起。他们10世纪初定居于塔菲拉勒绿洲,没有参加什么政治斗争。在穆莱·穆罕默德的领导下,他们从塔菲拉勒赶走了迪拉人,1640年把土耳其人赶出了乌季达。
阿拉维王朝的真正奠基人是穆莱·拉希德。1664年,他在安加德平原战役中打败了自己的兄弟穆莱·穆罕默德;接着远征里夫,1664年进入非斯,被立为苏丹。他同伊斯兰教正统派的代表结盟,反对分裂割据的地方宗教首领马拉布特,开始重新统一摩洛哥。1668年,他打败了迪拉人马拉布特的军队;1669年占领马拉喀什,大杀横行于此的舍班人;1670年占领伊利赫要塞,摧毁了苏斯的马拉布特的力量。
穆莱·伊斯玛仪(1672—1727)继其兄拉希德为苏丹。他即位之初,威胁来自四面八方,在塔菲拉勒有他的兄弟穆莱·哈兰,在马拉喀什和苏斯一带有他的侄子艾哈迈德·马赫拉兹,在西北地区有海盗加伊兰起兵反叛,企图夺取王位。伊斯玛仪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为了保证阿拉维王朝的长治久安,抗击外来侵略,伊斯玛仪着手精心组织一支独特的黑人军队,作为摩洛哥的主要武装力量。他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黑人集中起来。从原有黑奴的主人手中赎身,使之成为苏丹的奴隶。这些黑人与当地政治派别没有血缘关系。为了使黑奴忠于苏丹,要求他们向《布哈里圣训实录》起誓,因而名为“阿比德·布哈里”,意即布哈里的奴仆①。起初,阿比德集中住在迈什拉·赖木勒。他们的子女被称为“军队之子”,10岁时被送往梅克内斯。男孩受五年一期的军训,学习手艺、骑术、使用长矛、火枪。女孩学习做家务。到15岁时,男孩被分配到各团队当兵,女的则成为他们的配偶。他们的婚姻要登记,所生子女到10岁时又被送到梅克内斯受训,如此嗣续不断。补充阿比德的另一个来源,是从廷巴克图帕夏区征募黑人,或者远征撒哈拉俘获黑人。例如1678年远征欣吉特就带回了2000名黑奴。到伊斯玛仪统治的末期,这支军队共达150000人,其中70000人住在迈什拉·赖木勒,25000人住在梅克内斯,其余分住全国各地城堡。由于阿比德多次参加作战,忠于苏丹,1697—1698年被准许获得土地所有权,实行“军垦”。
以阿比德代替马拉布特和部落封建主的军队,保证了伊斯玛仪统治时摩洛哥较长期的稳定政局,有利于农工商业的发展。当时萨累和得土安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羊皮都在沿海城市加工后出口。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犹太商人把各种棉纱、布、绸、绒、杂货、铜、钢和武器输入摩洛哥。苏丹政府从进出口贸易中抽取10%的关税,蜂蜡则抽25%。非斯是内地的货物集散地,梅克内斯是谷物、皮革和蜂蜡的主要交易市场,塔菲拉勒地区用金砂、靛青、羽毛、枣子、象牙交换自己所需要的货物。
伊斯玛仪也像其他封建君主一样,大兴土木,建造梅克内斯王城。他征发2000名基督教徒、30000名罪犯和俘虏以及各部落的服役者,修建了长达25公里的围墙、卡比拉宫和两座清真寺。卡比拉王宫由20个亭榭楼阁组成。后来又建造了几座花园和一组宫殿。
阿拉维王朝基本继承了萨阿德王朝的外交政策。伊斯玛仪重新推行收复失地运动,1681年攻克了西班牙人占领的马穆拉,1684年从英国手中收回了丹吉尔,1689年攻克拉赖什①,1691年夺回了阿尔西拉。除了葡萄牙占领的马扎甘以外,大西洋沿岸欧洲殖民者的据点已全部肃清。但是,伊斯玛仪抗击土耳其人的三次战争均告败北。
穆莱·伊斯玛仪也像曼苏尔一样,不断向撒哈拉和苏丹扩张。伊斯玛仪扩张的目的,除了保证撒哈拉的黄金商道安全之外,更注重保障黑奴的来源,也就是保障他所建立的阿比德·哈布里的兵源。在伊斯玛仪继位前一年,即1671年,廷巴克图帕夏的军队宣誓效忠于穆莱·雷席德。延巴克里的阿尔马人政权虽然已经独立,但依旧为摩洛哥苏丹统治的隆盛而祈祷。为了保证这条黄金通道的安全和黑奴的供应,伊斯玛仪常常袭击撒哈拉的部落。但伊斯玛仪对苏丹的远征却不是沿着曼苏尔的老路,而是在18世纪初对塞内加尔河进行远征。
萨阿德王朝远征马里,对摩洛哥本身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占领的初期,摩洛哥人确实从苏丹掠夺到了大量黄金。例如居住在马拉喀什的英国商人1594年亲眼见到30匹满载黄金的骡子从西苏丹回来。摩洛哥史学家伊弗拉尼写道:“随着(西)苏丹(现在的马里等地区)诸王国的征服,穆莱·艾哈迈德得到了那么多金子,足使妒忌者发疯,目睹者惊呆。因此,从那时起,曼苏尔给官员们的俸禄全是成色十足的金第纳尔。在他的宫廷门口,1700名工匠日夜赶铸金第纳尔。……数不清的黄金使他赢得了‘金素丹’的称号”①。第纳尔在欧洲市场也很坚挺,许多欧洲国家转而向摩洛哥借款。但是,由于苏丹各族人民的抵抗,曼苏尔想要占领黄金产地的企图并未实现。在动乱年代,通过杰内—廷巴克里流入摩洛哥的黄金日趋减少。苏丹并不是摩洛哥取之不竭的聚宝盆,相反,侵入苏丹使摩洛哥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同桑海和苏丹各族人民的连年战争,需要不断派军增援,大批精锐的部队葬身于沙漠和尼日尔河两岸。穆莱·泽丹(1603—1628年在位)曾抱怨占领苏丹使23000名摩洛哥士兵丧生。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削弱了曼苏尔对国内的控制。年迈的曼苏尔一死,他的儿子们便展开了激烈的阋墙之争。结果,摩洛哥再次分裂。穆罕默德·谢赫·马蒙在非斯被拥立为王;穆莱·泽丹在马拉喀什被立为素丹。当萨阿德王朝成员互相残杀之时,群雄蜂起,内战的火焰再次燃遍摩洛哥大地。
穆罕默德一世·谢里夫(Muhammad Ⅰ Sharif) 1631——1635
1:穆罕默德二世 (Muhammad Ⅱ) 1635——1664
2:拉希德(Rashid) 1664——1672
3:伊斯玛仪·萨明(Ismail Samin) 1672——1727
4:艾哈迈德·达哈比(Ahmad Dhahabi) 1727——1729
5:阿卜杜拉(Abdullah) 1729——1735,1737——1738,1740——1745,1745——1757
6:阿里·本·伊斯玛仪(Ali ibn Ismail) 1735——1737
7:穆斯塔迪·本·伊斯玛仪(Mustadi ibn Ismail)1738——1740
8:宰因·阿比丁(Zain Abidin) 1745年
9:穆罕默德三世(Muhammad Ⅲ) 1757——1790
10:亚兹德(Yazid) 1790——1792
11:希沙姆(Hisham) 1792——1793
12:苏莱曼(Sulayman) 1793——1822
13:阿卜杜·拉赫曼(Abdul Rahman) 1822——1859
14:穆罕默德四世(Muhammad Ⅳ) 1859——1873
15:哈桑一世(Hasan Ⅰ) 1873——1894
16:阿卜杜·阿齐兹(Abdul-Aziz) 1894——1907
17:阿卜杜·哈菲兹(Abdul-Hafiz) 1907——1912
18:尤素福(Yusuf) 1912——1927
19:穆罕默德五世(Muhammad Ⅴ) 1927——1953,1955——1961
20:穆罕默德五世(Muhammad ibn Alafa) 1953——1955
21:哈桑二世(Hasan Ⅱ) 1961——1999
22:穆罕默德六世(Muhammad Ⅵ) 1999——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