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7 02:54
《匈奴王阿提拉》是迪克·劳瑞执导,杰拉德·巴特勒、鲍沃斯·布斯、艾丽斯·克莱格等主演的剧情类迷你剧。
当政的罗马皇帝过于年轻,根本不懂治国之道,皇太后只能启用被打入死牢的原军队统帅埃提乌斯,把拯救罗马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狡猾的埃提乌斯一面利用阿提拉兼并邻国,一面设法置他于死地。终于,英武的阿提拉喝下了新婚妻子的毒酒,征服世界的壮志顷刻间化为泡影。
罗马帝国刚刚勉强保住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成熟的皇帝便将目光转向了埃提乌斯……
公元433年,27岁的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Bleda)一同从他们的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
436年,阿提拉无情地谋杀了他的胞兄,独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壮志,更富于侵略性,而且才智极为超群。在历史上,阿提拉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尔曼人丧胆,具有令西人沮丧而无奈的强大力量,以至于他和他的匈奴铁骑都被称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
关于阿提拉本人各方面的记载,西方史书上有过多少有些贬损,但仍不失生动具体的描写。
阿提拉年青时作战勇猛,称王之后则更主要地是依靠他的头脑,而不是他武功,完成了对北方的征服。他表现出了勃勃野心,和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而且为人狡猾、残忍。作为匈奴王的阿提拉,他的步态和举止显示都出了一种其力量可傲居全人类之上的自负和傲慢。
据传说,他曾自称拥有战神之剑,所以他的部下晋见时,如若正面直视他则必须同时后退,否则会烧坏自己的眼睛。他有一个凶猛地转动眼珠的习惯,好像他乐于欣赏受他惊吓的人的恐惧。
阿提拉在生活上崇尚简朴,却很能容忍部下的奢侈。他的臣民都对他非常惧怕,在他外出巡查的时候,凡见到他必向其欢呼,以示敬畏。
在西方的历史传说中,阿提拉极为残暴凶狠,专事劫掠城市的恶行;并且身上集中了极端的邪恶,婴儿被他看见都会死去。阿提拉的长相似乎令人不敢恭维。据记载,他身材矮胖,双肩很宽,短粗的脖子上长着一个硕大无朋的头颅,有粗硬的黑发和稀疏的胡须,鼻子扁平,一双黑眼睛锐利而阴鸷。尽管这种描写似乎有些不太恭敬,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一个东方人的形象。这说明经过三百多年的西迁后,匈奴人并没有被其他民族混血得失去了原来的体质特征。
我们对于阿提拉时代的匈奴人的社会生活所知不多,但仍然能从一些传说和故事中窥见鳞爪。曾有一个东罗马官员及其随从出使匈奴帝国,他们有幸见到了阿提拉和其他匈奴将领,甚至参加了阿提拉举行的盛宴。从他关于这段经历的啰哩啰嗦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很多民俗、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情况。
人是悲剧性的存在。骁勇善战的匈奴大帝,老谋深算的罗马统帅无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人物。但就有那么个死穴,一个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个是来路不明的愚忠,互相点来点去,最后都死在其上。所谓因缘业力,所谓不可执着。
男一号虽然是匈奴大帝,但真正出彩的是罗马统帅。匈奴大帝的人格和命运都简单直接,天赋神权的自我建构加点勇猛和谋略,一目了然。罗马统帅的为人则诡谲得多。如此聪明机智之人,将诸多国家民族命运摆弄于股掌,却不能清楚审视自身行为的动力和目的。他被巨大的盲目的忠诚俘虏了灵魂,我想他决不至于认识不到自己与匈奴大帝敌对而又相需的互动关系。被刺死在罗马的宫殿大厅那一刻,他也必然早有预见。然而这就是他的心愿吧,也是他的执着、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源于对他深爱的罗马帝国,这个强大或者说他幻想着它强大的“父亲”的“俄底浦斯情结”“阉割恐惧”?影片要是交代一下他的成长背景、经历等等,这个人物一定会丰富立体许多,更加发人深省。
总之,影片很“好看”,但正是因此有些简单浅显,演义过度。那些匈奴人除了衣着食宿这类视觉上的不同,似乎与罗马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然而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匈奴人与罗马人,野蛮部落与文明社会,当时一定是面对着猛烈融合撞击的思维方式、生活惯例、价值取向、社会结构等等精神层面的冲突。而不单单是匈奴大帝会举着不知怎么刨出来的剑仰天长啸,而罗马统帅不会。这是多么吸引人一探究竟。为什么当时不是匈奴人而西哥特人灭了西罗马帝国呢?可惜“过去心不可得”,逝去的永远不能再复原,只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由无数个或多或少的演义,创造出无数个新的匈奴大帝、新的罗马衰落史,他们集合在一起,让这个谜,愈加闪烁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