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6:54
陆建德,1954年2月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90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1954年2月生于杭州,籍贯浙江海宁。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1982年毕业后由国家教委选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年底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01年任外文所副所长,2008年任外文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在外文所工作期间兼任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主任、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和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外国文学动态》主编(2002年至2009年)、《外国文学评论》主编(2010年)。2010年8月任文学所所长,兼文学系主任,《文学评论》主编,《中国文学年鉴》主编。
1978年—1982年,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
1983年—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学习;
1990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人员。
英美文学
[1] 《麻雀啁啾》 三联书店 1996年
[2] 《破碎思想的残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 《潜行乌贼》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
[1] 《考德威尔文学论文集》,与薛鸿时等同译,百花洲出版社,1995年。
[2] 巴特勒著《浪漫派、叛逆者、反动派:1760年—1830年英国文学及其背景》(牛津大学出版社、辽教出版社,1998年),与黄梅合译。
[1] 《二十世纪世界散文选》,北京师大出版社,2006年。
[2] 《托·斯·艾略特文集》,共五卷(包括诗作一卷、剧本和批评文章各两卷),译文出版社即出。
翻译特里林、翁格、伯林、艾略特、弗罗斯特、泰纳、格里厄、温斯洛普、詹姆斯等人论文十余篇。
[1] 《一部想象之作的道德意义》,载北大欧美文学中心论文集刊,2002年 (该文的简略版是康拉德小说《间谍》人民文学出版社中译本前言)。
[2] 《词语的政治》,雷蒙·威廉斯《关键词》中译本序言,三联书店,2005年。
[3] 《回归历史》,载《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系英文版《哥伦比亚英国小说史》(外研社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出版)前言。
[4] 《永不停息的叛逆者》,六卷本《乔姆斯基文集》总序,译文出版社,2006年。
[5] 《为了灵魂的纯洁——略论辛格短篇小说》,载《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又系人民文学出版社《辛格短篇小说》序言。
[6] 《互文性、信仰及其他——读大江<别了!我的书>》,载《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7] 《意识形态的颜色——评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载《书城》,2007年第5、6期。
[8] 《<大教堂谋杀案>的历史背景》,载《世界文学》,2009年第1期。
[9] 《再说<荆生>,兼及运动之术》,部分载2008年12月《南方周末》,全文载《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3期,收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国社科院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究论文集”。
[10] 爱德华·萨义德著《世界·文本·批评家》中译本(三联书店,2009)《序言》,修改版在《读书》2009年第9期发表。
[11] 库切小说系列研究(论文四篇)。
[12] 英语论文“From Revolution to Reform: American Images in a Changing China”, in Journal of Humanit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Vol. I (2008).
[13] 英语论文“Confucian Politics and Its Redress”, in Diogenes (《第欧根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与人文学科杂志),April, 2009 (No. 221).
上面部分论文已收入《文明的面纱》(暂定名)交三联书店出版。
[1] “Odyssey of the Human Spirit”, 2009年9月在法兰克福中德 “认识中国”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2] “Continuity and the Historical Sense”, 2008年在英国剑桥 “翻译文化”会议上的发言。
[3] “Zou Rong and His Radical Style”, 2007年在国际比较文学会议上的发言。
[4] “Nationalism and Stories of Suffering”,2007年在中以“苦难与民族意识”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