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

更新时间:2023-04-28 19:49

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又称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在1900年第二次山县有朋内阁时确立,是明治维新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内阁实行的的一项特殊制度。1913年大正政变后,山本权兵卫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废除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这被认为是大正时期推行民主的重要举措之一。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法西斯军人控制军部,内阁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军部(特别是陆军)借此机会控制内阁,成为实际上的日本最高权力机关。此后直到二战结束,内阁总理大臣多数由军人出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由美军占领,原内阁组织形式也随之废除。

内容

内阁成员中的陆相海相,必须是现役陆军/海军大将中将

陆相和海相名义上为内阁成员,却只须对天皇负责,可以直接向天皇请辞。

制度变化

山本权兵卫内阁(第一次)废除现役武官制

“军阀毒杀内阁”(见下文)使人们认识到,陆军可利用现役武官制这个BUG来操控政府,这成为海军出身的山本权兵卫要废除这一制度的原因之一(避免自己也被“毒杀”,毕竟陆海军矛盾大)。另一原因则是当时处于“大正民主”,军国主义没有那么狂热,也为山本的举动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严格来说,山本权兵卫并非完全抛弃整个制度(当时日本不可能接受文人领军),而只是废除了“现役”,将陆海军大臣的人选扩大为预备役军官,因为后者受军部操控较小,自由度较大。而且一般预备役军官辈分较高,军部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二二六事件后恢复现役武官制

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一大批和皇道派有关的陆军大将(如真崎甚三郎荒木贞夫)被降为预备役。主持“肃军”的寺内寿一因此要求恢复现役武官制,理由就是防止这些皇道派的预备役大将去当陆相,以免皇道派复活。这理由好像冠冕堂皇,广田弘毅内阁很快就恢复了这一制度。但事实上隐含着陆军企图重新操控政府的野心。果然此后日本内阁政府就被陆军绑架了,宇垣一成组阁失败和米内光政下台(见下文)都成为了这一制度带来的恶果。

影响力

作为“现役武官”,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成为军阀集团(军部)在内阁中的代表,受到军阀集团的操纵。当内阁不能满足军阀集团的要求时,或者内阁与军阀集团有冲突时,后者可指使陆、海军大臣直接向天皇请辞,同时不指定继任人。从而导致内阁不完整,首相只能率内阁总辞。由此军部可以用这一招来“绑架”内阁。大正民主时,军部势力相对较弱,也是因为没有了现役武官制的缘故(内阁可以相对的“忽视”军部)。有意思的是,事实上只有日本陆军才充分运用过这一“权力”来搞垮内阁,而日本海军却没有。

案例

陆军运用“现役武官制”搞垮内阁的例子

“军阀毒杀内阁”

1913年,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决定整顿财政,消减开支。但陆军以“维护满蒙权益和殖民地(制朝鲜)治安”为由,要求扩军,增设两个师团。西园寺公望和大藏相山本达雄认为财政困难,予以驳回。结果陆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元帅陆军大将、陆军参谋总长长谷川好道指使陆相上原勇作向天皇辞职,并且不指定继任人。结果西园寺内阁只好总辞,由陆军出身的元老桂太郎继任首相。这件事被称为“军阀毒杀内阁”。但这件事也引发民众强烈反弹,最后导致“大正政变”,并促进山本权兵卫废除现役武官制。

宇垣一成组阁失败

1937年广田弘毅下台后,宇垣一成曾受命组阁。宇垣虽然是陆军大将,但是却因为裁军(主要是对被裁军官安置不力)问题结果在陆军中变成另类,备受敌视。因此当宇垣出面要当首相后,由石原莞尔串通陆军出来闹“罢工”,不提供陆相人选。最后弄得宇垣组阁失败,卷铺盖走人。这件事可以视为是现役武官制的一个“变种”(直接让你组不成阁)。

米内光政下台

1940年,海军大将米内光政就任首相。当时希特勒在欧洲“所向披靡”,荷兰、法国相继沦陷,使得日本军方深受震动。当时荷兰在印尼的殖民地(“荷属东印度”)和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都成了“无主荒地”,日本陆军于是提出了“不要误了公共汽车”的口号,积极推动组建德意日三国同盟,准备跟英美开战,争夺太平洋。但米内坚决反对,并声称“日本海军不是为了对美开战而建立的,拿来对付德意海军还差不多”。这使得陆军大为不满。再加上米内本人跟陆军的关系也很差,因此元帅陆军大将、陆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指使参谋次长泽田茂,拿着他的印章逼陆相畑俊六辞职,并且不指定继任人。这导致米内内阁垮台。继而近卫文麿组阁启用强硬派东条英机担任陆军大臣,终于加入了三国同盟,并最终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