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固安

更新时间:2023-10-30 05:03

陈固安(1913—1993)名恩福,回族,邢台市羊市街人。祖籍浙江绍兴,曾迁徙山东临清,清乾隆年间落户顺德府(今邢台)。少颖悟,随邑宿儒薛椿龄读经史,习医算,深得所喜。又喜武术,七岁即随伯父发达公习查拳,十三岁拜李圣端习武式太极拳,又得韩钦贤、郝中天诸前辈指导,就学八年,深得其传。

人物简介

陈固安(1913—1993),男,回族,邢台人,出身武术世家,祖辈习武。

七岁起随伯父习查拳、弹腿,十三岁拜永年郝为真先生的入室弟子李圣端、韩钦贤、郝中天、陈兰亭等习武式太极拳,毕生研习70余载,深得精髓。另精通八卦掌、少林拳、形意、心意、查拳及刀、枪、剑、棍等拳术器械。教书为业,酷爱武术,所到之处遍访名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多有心得,创编了定步单缠、活步单缠、定步大缠、活步大缠、旋步走圈大缠、领缠、提肘缠、五行步穿缠、双缠、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以及技击十二连环、散手二十八法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并创立“顺、逆、变、空、玄”五阶段拳论,极大地丰富了武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对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物生平

1988年,陈固安先生代表武式太极拳,应邀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太极拳名家研究会。精湛的拳技及太极发力震惊四座,香港大公报及广州日报均予以报道,大副拳照被刊登在《武林》杂志封面。生前著有《武式太极拳新架》《太极棍》,两书均在国家、省图书管珍藏(《太极棍》填补了太极拳械自古无棍的空白,习练者风靡海内外)。在各级报刊发表《八法实用要诀》等拳理、论文,弟子遍及海内外,终成一代宗师。1991年,海内外门人弟子,国家、地方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数百人聚集邢台,为武林景仰的一代宗师慰师挂匾。“太极明珠”六尺大匾由著名书法家贾增荣先生题字,中国古建筑专家翟天平先生雕刻,金光灿灿,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宗师的光辉业绩。1992年,大洋彼岸王国强(美国)先生专程到邢台拜陈固安先生为师。1993年初,陈固安先生因脑溢血去世,享年80岁。

陈固安大师生前曾任邢台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邢台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许昌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等职。先生逝世后,国内外武术书刊对其拳理、拳技、轶事的采访和报道一直未断。中国第一部《太极拳精选辞典》将其认定为武术太极拳家。陈固安宗师文武全才,诗词歌赋、京戏书画无一不通。国画作品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在文化部及省文化厅举办的书画展中获奖。宗师一生文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北京《武魂》杂志编辑,我国著名太极拳史学家吴文翰

1988年,已七十五岁高龄的陈固安大师,作为武式太极拳代表,应邀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会议期间,他难拂盛情,躬亲试手,大展风姿。陈师瞬间发人于丈外的神奇技法,惊诧四座,搏得掌声雷动。当时《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台和香港大公报,都对他的精湛技艺和生平作了详细报道,1989年第3期《武林》杂志封面还配发了他的彩照。

陈固安是武式太极拳的正宗传人,师从郝为真大师的入室弟子李圣端,遂得太极之奥秘,拳技精湛,卓越超群。不仅如此,他还是武林中少有的博学之士,精通棋、琴、书、画,文武兼备。他对太极拳运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终生传拳授徒,弟子逾千,遍及冀、豫、鄂各省,重要的是他创编并出版的《太极棍》《武式太极拳新架》专著,丰富和发展了武式太极拳的拳理拳势,对武式太极拳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太极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武术界宿有“南郝北陈“之说。“南郝“是指在宁沪传拳的郝为真之子郝月如,“北陈”则为名冠冀豫鄂三省的陈固安。

邢台国术社

李圣端乃邢台早期著名的武术家。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与陈兰亭、郝中天、郑月南、王老延共同创办了邢台最早的武术团体——少林会(邢台国术研究社的前身),开科收徒,传授查拳、六合拳、太极拳等拳术和器械。民国十九年,他们响应国民政府的号召,将少林会改为邢台国术研究社,聘请永年武式太极宗师郝为真和他的弟子韩钦贤来此教拳。

人物轶事

陈固安在国术社学艺八年,砥励进取,学不遗力,深受诸师钟爱,莫不精心传授,故艺精而博,为同门之冠。成年后外出任教,以文为业,仍不忘武事,朝夕穷研,未尝少辍。行迹遍及大河南北,遇有名家即往拜访,深研博采,取精吸华。而对太极拳之研究,更是废寝忘食,名家拳论,背诵如流,结合体用,潜心研求,偶有所得,即使深夜,亦必披衣而起下地操练,且笔之于书。虽严冬酷暑,亦复如是,故至中年即将太极、八卦、心意、形意、查拳融汇贯通为一体,技艺精纯,罕有匹敌。河漯襄樊间,知君者,莫不赞佩。君之言行,亦多为人所乐道。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固安常往来于豫鄂之间的清真寺与回族学校,以教学为主,间或悬壶济世。在房县期间,当地某校拳击教官周振武,体伟力雄,常至寺内访君谈艺,极言拳击之勇,对太极拳则有轻视之意。陈笑其愚,说:“汝欲知太极拳之奥妙乎,请一试!”周闻声而起,以右直拳击陈,陈与之粘着相触,周如坐舟中,起伏不定,进退失控,虽有力而无以为用,周大感惊异。陈说:“我国武术博大精深,名家如林,且不可以外人之末技而笑我中华武林无人也。”周深为敬佩,后亦研习太极拳。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李宗仁白崇禧都曾专门拜访过陈固安。一次,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回族),幕名到陈居住的湖北老河口清真寺拜访。二人论及太极拳,兴趣甚浓,其间白令其副官试与陈推手,白的副官自谓精通太极、形意、八卦诸拳,对陈不屑一顾,甫一交手即用采法,陈用贴身靠将其击出。对方改用形意拳,挥拳直击,陈用擎引松放法,又将其掷出丈许。白崇禧观之喜不自胜,遂要陈随他从军,且许以三军教官之职。陈婉言谢绝。这时韦诚荣大阿訇也帮着说情,白怜其意坚志弥,又为教门中人,只好作罢。临了,拨款数千修葺寺院,以资鼓励。

太极拳器械添补

陈固安受业于郝为真大师的高徒李圣端,且有韩钦贤、郝中天诸高师指点,不仅深得武氏太极拳法精髓,而且精通刀、枪、剑等各种器械。他注意到太极拳器械中百年来仅刀、剑、枪传世,少了一棍,则引以为憾,决心要倾毕生所学,添补这个空白。遂遍访名家,师人之长补己之短,精研各门各派器械,以备著书立说之用。

编创《太极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终于回到他阔别已久的邢台,这时他的先师们大都谢世,他更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老一辈口传心授的拳理拳势,万不可以在自己手里失传,于是他除了教授弟子,开始著书立说,将长期积累的资料和自己的心得,加以编纂整理,终于创编出太极棍三十六势套路,使太极拳之器械,两长两短,四兵咸备,精彩纷呈。

此书脱稿后,得到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逐级上呈,最终转至国家体委,国家体委即委托北京体院教授张文广、天津体院教授刘万福审核。专家审核通过后,再呈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首肯。眼看付梓在即,孰料,一场浩劫忽至,结果书没出成,书稿也丢失殆尽。

《太极棍》出版

“文革”中,陈师的身心都遭到伤害,但他矢志不渝,白天参加生产劳动,夜间悄悄地继续他的编纂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呕心沥血十数载,凝结着他毕生心血和汗水的武术专著《太极棍》终于面世。1985年7月,《太极棍》一书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适逢香港国际书展开幕,首印16000册,很快售罄。后又再版多次,总共发行6万余册。

第一部专著获得成功,使他一发不可收。之后,他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和著述上,以整理太极拳为己任。他根据师门所授技击心得,创立了“顺、逆、变、空、玄”五个阶段的练拳理论,改进发展了推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推手的实用价值。原武式太极拳的推手只有活步一种,陈固安根据多年心得创编了定步单缠、活步单缠、定步大缠、活步大缠、旋步走圈大缠、领缠、提肘缠、五行步穿缠、双缠、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并创编了太极技击十二连环和散手二十八法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武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

武式太极拳新架

继《太极棍》出版三年后,《武式太极拳新架》于1988年9月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系陈固安先生毕生心血之结晶,以古典拳论为指导,师门心传为基础,融会诸家,卓然一体,拳势繁复,内容赡富,在八门五步劲力中柔以拧裹、钻翻、螺旋、折叠、惊弹、崩炸、抖搜诸法,使武式太极拳臻于更高之境地。书中对太极拳理、走架要领、推手技巧,实用要诀及练拳之顺、逆、交、空、玄五个阶段,均有精辟论述。太极拳先贤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之拳论言赅义精,非常人所能理解,陈积多年心得,一一详为剖析,惠人匪浅。

武式太极拳新架是在武式老架基础上,保留老架中的精华,去其重冗,吸收推手和散手中一些技法,并按照三角、几何、力学以及杠杆等科学原理,精心研求组编而成。因此,新架内容充实,体用结合更加周密,进而达到精敏神巧灵活的要求。

未及出版的书稿

晚年的陈固安大师著作颇丰,他将其六十余年的体用心得,精心整理成百余篇文章,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其生前编著的《武式太极拳汇宗》《六十四式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太极长拳》《武式太极拳四十八式简化新架》《缠手推手法》《太极散手法》《太极器械》等书稿,未及出版,溘然长逝,可谓憾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