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恒义

更新时间:2022-02-14 11:39

陈恒义(1901~1982) 北京人。1928年(民国1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多年。1933年后,历任南京中央医院、重庆宽仁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外科主任、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外科主任,曾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诊治手臂骨折。其间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院及纽约残废人医院进修一年。抗战胜利后沪行医,兼任中美、瞿直甫、南洋、西门妇孺等医院外科主任。1949年后,任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外科主任、院长,以外、骨科著名。对腕关节、肘关节、股骨、胫骨等骨折治疗造诣尤深,在上海较早开展三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使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等。1953~1955年三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曾被推选为上海市第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1973年,患病去美国医治。1982年病逝于加拿大多伦多市。

人物简介

陈恒义,北京人。幼年在教会学校读书。民国8年(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民国17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民国23年任南京中央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民国24年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修、见习,曾发表论文多篇。民国25年回国,带回骨科牵引手术台和三刃钉手术的全套设备,成为知名的骨科专家。民国26年抗战爆发后,陈去重庆、成都,自设诊所,并在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兼任仁济等医院外科主任。曾为周恩来作骨折手术,为蒋介石等国民党高级官员治病。民国34年来上海,1950年起在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任外科主任、院长。沪东地区有10余万纺织工人,医院仅有病床30张,医疗设施差。他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放弃私人开业,全力投入医院建设和医疗业务。经常查门诊、查病房,提出预约门诊,解决挂号的排队问题。亲自指导疑难复杂的手术,用三刃钉固定代替石膏固定治疗骨折,疗程从7—8个月缩减到1个月。改脊椎麻醉为局部麻醉,保证病人安全。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骨结核病,效果很好。因此,不少外地病人慕名前来就治。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53年和1955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56年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会议。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市第一至四届人民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由于患有糖尿病,发展到左腿坏疽,不得已高位截肢。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赴美治疗。

家庭

陈恒义的家庭背景是老协和学生的典型。 祖父陈大镛(1840-1900)和伯父陈维屏(1876-1972)是著名的基督教牧师,使他从小受到西方教育和宗教影响。在协和时,家中多位亲戚,包括妹妹陈梅伯,表姐李万芝(协和医院营养师),表姐夫沈隽淇(协和生理系教授)等也在那里学习和工作。陈恒义夫人朱碧辉1926年毕业于协和高级护校,曾任中华护士学会上海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是中国护理界的前辈。陈恒义朱碧辉育有两女一子。

陈恒义有弟妹各一。弟弟陈德义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留学意大利和法国学习音乐,回国后任天津音乐学院,哈尔滨艺术学院等校教授。

妹妹陈梅伯(1907-2004)天资过人,1929年从燕京大学医预毕业,1934年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1935-1937年同易见龙,王世浚一起,师从协和生理系林可胜教授研究血压的中枢神经调控,在“中国生理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Chen MP, Lim, RKS, Wang SC, Yi, CL. On the question of a myelencephalic sympathetic center I-VI.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10:445; 11:355, 367, 385; 12:197; 13:49),是中国早期极少数的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女学者之一。1938年后放弃医学研究,顷毕生之力传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