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宗祠

更新时间:2024-03-06 09:19

陈氏宗祠福华堂是一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中国祠堂建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三坊七巷)郎官巷内,为举人陈国铨与其侄清嘉庆进士陈柱勋,被朝廷特准其在福州郎官巷建宗祠“陈氏宗祠” ,永祀先祖,勖勉后人。

福华堂

1801年,清嘉庆六年,举人陈国铨(后宁州府正堂)与其侄清嘉庆进士陈柱勋,被朝廷特准其在福州郎官巷建宗祠“陈氏宗祠” ,永祀先祖,勖勉后人。陈氏宗祠福华堂坐北朝南,为三进堂加两侧大厢房结构,木构建筑,正门是郎官巷32号,穿斗式木构架,单层(部分两层),四周封火墙。东、西并排主、次两座,主座共三进,主、次两座及南后街店面,总面积共千余平方米。东边主座第一进正门造型古朴大气,门墙两侧是宽大厚实的石方柱,门顶有青石板横梁,横梁正上方镶嵌着一块青石匾,匾上用宋体刻有“陈氏宗祠”四个大字,在匾的上方有一瓦覆木质遮雨飞檐,历经两百多年飞檐仍完好。石门框内有两扇对开木大门,其中一扇大门中间又套开一人行小门,石门框两侧是厚达0.6米的山墙,外墙面白灰涂饰。进了第一进正门是天井,主座厅堂屋檐上饰有雕刻精美的雀替等木构件。第二进同样有一石门框,框上无横匾、无遮雨飞檐,第三进在杨桥路扩建时被占用,今仅余两进,但仍颇为宽敞,足见当年祖祠规格之高。

主座厅堂西边有一小门通往次座,次座仅一进,正门为拱形门,门西墙脚上镶有一石碑,碑文:陈氏宗祠支业。进拱门有插屏门、回廊、天井、披榭及厅堂。

据老人回忆,当年在宗祠门口西南侧(今郎官巷牌坊处)立有一齐胸高石碑,上有克玉公名号,内容不详,此碑今已不知去向。

郎官巷的陈氏宗祠随着福州市政府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工作开展中,现正在全面修复,已基本完工,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整座建筑面积约五百平方米,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这次没有落架修复,好在穿斗式木构架更换自如,仅更换腐烂的立柱、横梁,补配损坏、短缺的木雕件。拆除原有的土墙,新砌与土墙同样厚度的砖墙,增加了耐久性,外粉福州传统建筑所固有的深灰色灰浆,与古建筑保持一致的外观。不要多久,将以历史原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通过多方查证、稽考,在现有史料中有关福州源支之记载。在漳平市永福镇蓝田岭头坪“蓝田陈氏族谱”中找到了“永福华山户在福州总督府衙门口,省内郎官巷,清嘉庆六年辛酉建祠一座,号曰《福华祠》”的记载,验证了郎官巷陈氏宗祠的源支正是出自于漳平市永福镇蓝田。

开基始祖

陈氏宗祠福州的开基始祖克玉公,系由现今的漳平市(旧制曾隶属于漳州府)永福乡蓝田村迁出(第一祖地,下同),在蓝田谱系中属九二公派华山户。其后人宁州府正堂陈国铨(乾隆四十九年福州府举人)以及其侄国子监学正陈柱勋(进士),于1801年在福州郎官巷建《陈氏宗祠》一座,面朝南向,共三进,连偏房及南后街店面,总面积共千余平方米,号曰“福华祠”。

第一祖地

第一祖地的开基始祖为五八公,号云峰,文音公之子,是雍公第十七代裔孙,于公元1230年左右由今永安贡川(第二祖地,下同)迁入。五八公青年时随云峰旗(据《宋史》,旗是军队编制番号的名称,非中央管辖的地方部队。当年进驻永福的云峰旗领导者为邓耿光,所以今天在蓝田祖庙《升龙堂》里有其祀位。)驻龙岩县永福里,约于南宋理宗末年迁居永福里蓝田社(原属漳州府新罗县,明成化七年即1471年改新罗县为龙岩分州,划出五个里开设漳平县,故永福改属漳平县)岭头坪(即现陈氏大宗祠址),故称:蓝田陈。在七百多年时间里,“蓝田陈”枝繁叶茂,四海播迁,仅在祖地永福就有近五万人口,含播迁之族系,计有二十万人之众。

第二祖地

3、第二祖地为今之永安市贡川镇,开基始祖为雍公,字月铭,是中华陈氏始祖胡公满之六十一代裔孙,汝南令摄公之子,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生,世居吴兴(今浙江长兴县),少好学多才以辨博善文,年二十官拜郡守,以贤良方正被举于朝对策百余人,高宗独善其对。永淳元年(682年)推为中丞。历经武后、中宗之变,闻韦后执政,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弹劾。及玄宗及位,复召赴内阙,命崇政殿赐坐,询以民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携次子野公迁南剑州之沙阳固发冲(今永安市贡川镇新发冲村),公年八十岁矣。夫人郑氏生三子,孟苏迁宁化石壁,仲野居发冲,季运迁闽县(今福州,含长乐闽清县)。公终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享寿九十有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