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 09:22
煌煌生前事,寂寂身后名
在如今陈炯明墓入口处的台阶边立着一块石碑,刻着陈炯明的百字简介,上面赫然有“1922年背叛孙中山,盘踞东江流域,至1925年被东征军击败”的字眼。90多年过去了,这位辛亥元勋,依然无法逃脱被唾骂的命运。
丰山和紫薇山只隔着一条马路。丰山是惠州西湖名山之一,山上矗立着高大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都会有无数人前来祭拜。比起丰山,曾因山上广布紫薇树而得名的紫薇山如今毫不起眼,上面满是民居,根本看不出山的样子。陈炯明墓就在路边的山包上,刚刚修缮过,墓上新旧水泥截然分明。有人曾描述记忆中陈炯明墓的情景:“墓前是绿草如茵的大草坪,周种南洋大杉。一条石阶松径直通山下湖上埠头,那是一湾深而清澈的水域,连通鳄湖,若望远处归舟,湖风阵阵,给人幽旷空明的感觉。”
“文革”期间,陈炯明墓遭受破坏,虽然钢筋水泥浇制的坚固的墓冢、墓碑亭只被敲掉了一些边角,但旁边的守墓室却被荡平。据说红卫兵想炸陈炯明墓,被当时的生产队长阻止了:“万一炸墓飞出来的石块砸坏旁边的民房,谁来负责?”“觉悟不高”的生产队长保护了陈炯明墓。
据陈炯明的外孙女柯玲瑜称,“寂寞的紫薇山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路,建房,房屋像雨后春笋,一年比一年多,最终满布紫薇山,并侵占陈炯明墓地。”陈炯明墓被挤在民宅之中。
2010年,界别委员活动结合致公党的“侨”、“海”特点,前往惠州调研陈炯明墓保护情况,促成惠州市政府出台了陈炯明墓园修复方案。
为对历史的尊重,惠州市于2012年4月出资2100万元人民币修缮陈炯明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7754平方米,除对陈炯明的墓冢、墓碑亭进行修复外,还恢复了墓前广场以及墓园陈列室、管理房、雕塑台等。
陈炯明(1878年—1933年),字竞存,广东海丰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反目成仇,为国共两党均不受欢迎的争议人物。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后病卒于香港,翌年迁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陈炯明主政广东期间颇有建树。主张“联省自治”和平统一中国,因广东现实的困难,反对孙中山的北伐革命。
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1934年(民国23年)4月3日,在一些亲友的资助下,按其生前意愿,将其棺柩归葬于惠州西湖紫薇山。国民党要员吴稚晖、陈立夫、邹鲁、徐傅霖等为他题写挽联。
地点位于惠州西湖北门(对面为丰山公园)沿湖左走,前行不远处有一个路口,路口的右边是一处加油站,加油站对面就是陈炯明墓前广场,沿台阶上去就是陈炯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