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黻宸

更新时间:2023-08-31 07:22

陈黻宸(1859年—1917年),幼名芝生,一名崇礼,后名黻宸,字介石,晚年改名芾,室号饮水斋、烛见知斋。浙江瑞安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史学家,被誉为“浙江大儒”、“史学巨子”,与陈虬宋恕三人是名重清末民初学术界的“东瓯三先生”。45岁考中进士,曾先后担任浙江省谘议局议长、浙江省民政部长、民国首届国会议员、众议院议员。

生平

早年

20岁考取生员,业师孙锵鸣赞其课作,誉为“龙门飞将”。22岁入求志社,号称布衣党,未几社员纷纷易服,黻宸终身布衣不改。陈虬创办利济医院并附设利济医学堂,曾“求资助于乡人,莫之应”。黻宸独“举其修脯所得,衣食外辄以付陈君,为建造学堂之费。”1879年自家创设颖川家塾,次年设馆于同县赵廷夔家。曾在永嘉罗山书院、青山书院、三溪书院、乐群书院、平阳龙湖书院乐清梅溪书院、乐成书塾任教,培植家乡子弟,历时20年。

1898年8月,叶瀚在上海创设速成教习学堂,在宋恕推荐下,黻宸第一次离开家乡在外地任教。1900年,应杨文莹聘,任杭州养正书塾教习。学生汤尔和马叙伦、杜士珍等八九人“披帷入室列坐,问胸中所疑,漏下犹不去”。养正书塾后改为杭州府中学堂,1902年5月发生学潮,率学生马叙伦等数人离校,在上海应赵祖德之聘,主编《新世界学报》。从9月2日至1903年3月13日共出12期,先后发表《序列》《经术大同说》《独史》《伦始》《地史原理》《德育》《辟天荒》等重要论文。

梁启超以“《新民丛报》社员”名义,认为“新出之《新世界学报》,魄力亦有大惊人者”,“文章之锐进,理想之烂斑,实本社记者所深佩”。吏部尚书张百熙告诉孙家鼐说:“余观其所著《经术大同说》《独史》《德育》《地史原理》诸篇,辄抚摩不释手,叹为一代绝作”!

辉煌时期

1903年7月中进土,授户部贵州司主事。当年冬,原大主考孙家鼐等奉命总理学务,便奏派他为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教习。1904年12月,总理学务大臣张百熙又奏派他兼充学部京师编译局总纂。1905年7月,户部又派充计学馆(京师译学馆)教习,仍兼以上二职。1906年6月,兼任旅京渐学堂正总理、这几年在北京,曾多次上书讨论学务,1905年10月17日《上学部尚书荣庆第三书》里就提出《初级师范学堂办法》十二条和《蒙小学堂办法》十三条。现存的《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正是这时期的讲稿,仅存《读史总论》《政治之原理》《社会之原理》《孔子作〈春秋〉》《孔子之门》《孔子弟子之轶闻》《孔子弟子之派别》《老墨之学》等8目,以下部分因“清臣劾其提倡民权,焚毁殆尽。”

1906年10月3日,因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调,离京前往广州任两广方言学堂监督,兼充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教务长。申明办学宗旨,通过掌握方言,“俾明异国之情势”,告诫学生,“学无中西,惟求有用”。在南武公学的五次演讲中,反对空虚无用的程朱理学,表章以“学术措施于天下”的清初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李*等四先生之学,并奉颜元为“北方学者之宗”。强调事功为天下非为一己,归结为永嘉事功之学。在广东学界产生深远影响。

1909年10月14日,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正议长。为了抗议清廷将商办的浙省铁路收归国有,1910年9月2日,他以议长名义,和副议长陈时夏、陈叔通沈钧儒、议员叶诰书等51人呈请抚院开临时会,抚院不准,9月16日和21日两次续请,又不准,10月5日宣布停议,迫使抚院代奏。

武昌起义爆发,认为“清之天命尽矣,革命军必成!”曾和汤寿潜组织民团响应。杭州光复后被推为民政部长,不久辞去,回到温州。1912年初,在温州组织民国新政社,发刊《东瓯日报》。3月,推举章炳麟任社长,自任副社长。次年春,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并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史学和诸子哲学教授。10月,联合国会内政德会、集益会、相友会、宪政公会、超然议员社等五政团议员组织大中党。主张“采用国家主义,运政治于立宪轨道,以巩固共和、保持统一。”随着袁世凯非法解散国会,大中党也就无形解体。

1915年8月,袁世凯图谋复辟,筹安会派人到北京大学发动师生上书劝进,陈黻宸坚决反对。1917年5月初,朝野强烈反对对德宣战,黻宸在国会里“首劾段祺瑞”,认为“病国病民”。他的敢说敢怒的正直品格,赢得议会人士的同声赞扬。在北京大学文科讲学期间,著有《中国通史》二十卷、《诸子通义》十卷、《老子发微》二卷、《庄子发微》二卷,所著《中国哲学史》,始“总论”,末“太公”,当为未完之作。哲学家冯友兰正是1915-1917年读中国哲学门的学生,著有《中国史学史》名著的金毓黻则是史学门的旁听生。陈氏在这些讲义中所阐述的真知灼见,至今还熠熠生辉。

病逝

1917年夏,因南归奔弟丧,伤心过度,于7月31日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九岁。作为一位热情的教育家、正直的政治家、杰出的哲学家和史学家,陈黻宸的成就和贡献确实是值得称道的!1995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陈黻宸集》,列入《中国近代人物丛书》,陈黻宸的生平和思想必将受到重视并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著作

遗著《陈黻宸集》(陈德溥编),199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列入“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故居

位置

在申明里和会文里交汇处,有一座西式的古老台门(会文里43号),这里就是史学巨子陈黻宸的故居。

结构

其故居坐西朝东,为民国初期西式建筑,由主院和配院组成。主院主楼面阔五间,左右各有厢房三间,与台门围成一个独门独户的清静庭院。两厢房设复廊与主楼二楼的前廊尽间相通,形成回廊。两厢房已改建,但原来建筑痕迹尚存。主楼砖木结构,进深六间,檐柱砖砌,内柱用木,下垫方形青石柱础,浮雕各种花草图案,十分精美。屋顶人字草架二坡面,小青瓦铺设。二楼尽间筑拱门通厢房复廊,明间两柱间加砌两小柱,柱间分别用梳背拱券和尖形拱券连接,疏密相间,同中有异,活泼明快。二楼筑护栏,饰以四方花瓶柱形栏杆,朴素大方。其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

门厅五开间,中辟西式台门。现门厅屋改建,只有台门尚存。台门砖石结构,饰楹联框(对联已毁),上置宽石板,高额、塑矩形匾,内外四角堆饰图案,外似蝙蝠,内饰花草,衬托了整座台门的精致、高雅和大气。

配院主楼也为二层西式楼屋,前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四坡顶,与左右厢廊、前厅围成又一小庭院;后带左右轩楼,二坡顶,面阔一间,与左右轩楼成“U”形。配院无正台门,只在临申明亭巷开一边门(门牌为申明亭巷1号)。原来,主院与配院相通,开两扇门,两楼的前廊间筑一拱形门,两小院的隔墙间开一圆洞门(现用砖堵砌,痕迹还十分清晰)。

价值

构成两个庭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各赏一番天地的设计格局,在西洋的建筑中融进中国婉曲通幽的民族风格。整座房子,外装立面清水做法,欧式门、窗、檐以及装饰,颇具异域风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