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

更新时间:2024-09-21 17:01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汉语词汇

释义

[stay up late on new year's eve;see the new year in] 农历除夕一夜不睡,送旧迎新

围炉守岁

出处

晋 周处 《风土记》:“ 蜀 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例句

唐 孟浩然 《岁除夜有怀》诗:“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

宋 朱淑真 《除夜》诗:“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乾,无应者。”

徐玉诺 《一只破鞋》中:“守岁一般将一夜熬过去,我们又冷又饿,正要预备些热水喝,忽然县知事又来了,立逼着我们上城。”

历史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写的《风土记》在说到蜀地年俗时说,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唐朝有不少咏唱守岁的诗篇,杜甫《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唐太宗也有《守岁》诗为证,“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这种欢乐度岁的场面在宋代依然,苏轼《守岁》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除夕》中记载当时都城开封:“士底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明清以来守岁的习俗依然热闹而有趣味,家人团坐是守岁的主要形式。明代北京人“聚坐食饮”,人们一直坐到天明;清代北京人“高烧银烛,畅饮松酵,坐以达旦,名曰守岁”。

民间风俗

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寓意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守岁的目的是祈求长命。因为是整晚不睡,人们要打起精神强坐,所以在北方俗语中称为“熬年”。民间为了阻止人们除夕睡觉,还形成了一种禁忌,说如果这晚睡觉,第二年身体就不好。守岁是为了强固身体,延年益寿。在古代守岁还是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坚持守岁。从古迄今人们一直将守岁作为辞旧迎新的重要过程。守岁是对旧岁的辞别与对新年的守望。

风俗习惯

守岁习俗又名“熬年”,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文字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华民族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春节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人们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燃灯照岁

新年前的除夕,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燃灯照岁,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熬年夜

在我国北方,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踩岁

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娱乐

古时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等。现代的中国人们更多的是一家人观看电视节目,如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到来。

来源传说

传说一

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这时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百岁”的。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

传说二

传说岁火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传说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中国一些地方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注意事项

娱乐适度

春节电影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年三十,亲友欢聚守岁,玩牌打麻将其乐融融,这往往打破老年人平时建立起来的生活规律,对身体健康不利,若通宵达旦的娱乐危害更大,往往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造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建议老年人还是以不打破生物钟规律,按时睡眠休息为好。

情绪稳定

春节喜事多,如久别亲友相聚守岁,电视节目的逗笑,极易使人兴奋激动,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上升,导致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饮酒适量

亲友相聚,饮酒守岁时,适当饮点葡萄酒、啤酒、米酒、或低度白酒,可以助兴,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老年人是有益的。但过多则对胃、肝脏、心脏、肾脏及神经系统都没有好处,对原来患有血压、心脏、肝脏、肾脏病的老年人来说危害更大。

饮食要少

有些地方大年三十守岁,零点以后就开始煮水饺,吃完水饺后睡觉。此时,老年人千万不要贪嘴。因白天大多已食用了丰富的晚餐,一些油腻食物已不易消化,如果再多吃一些不易消化的水饺,对胃、胰腺都没有好处。

相关作品

影视

在1959年除夕,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直播剧《守岁》,由一个小女孩充当串讲人,讲述了 她等待着从不同岗位回家的亲人们,最后全家人在除夕时团聚的内容。

文献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

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

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

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

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

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就是一例。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

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那么,“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诗词记载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 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

相邀守岁阿戎家,

蜡炬传红向碧纱;

三十六旬都浪过,

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

儿童强不食,

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

更鼓畏添过。

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