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更新时间:2024-06-03 15:28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南端的任家山上,是一座既有传统民族风格且具现代气息的优美建筑

建筑布局

古朴典雅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当年,在中国建筑界,杨廷宝先生和梁思成齐名,被誉为“南杨北梁”,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就是他创作设计的。 纪念馆建筑平面呈“凹”字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重檐形式,加以简化,轮廓简洁而庄重,富有纪念性的美感。屋面特别的白色琉璃瓦,白色马赛克饰面的外墙,白色大理石窗框以及白色栏杆,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白色,与馆周围的绿色树林形成明显对比,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巍峨壮丽。

建筑构造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位于南京城南雨花台烈士陵园南端的任家山上,外观为重檐屋顶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它东西长92米,南北长49米,中间主堡高度为26米。白色花岗岩墙面,更显纪念馆庄严、凝重气氛。

纪念馆整个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1988年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内陈列着雨花台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史料。他们当中,有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有刘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保珍、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的妻子徐全直,有毛泽东介绍入党的毛福轩、曾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朱克靖、八路军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刘亚生等等。1999年,纪念馆陈列进行改造。新的陈列融多媒体系统、随身听讲解系统、灯光音响系统以及著名艺术家创作的背景音乐和美术作品为一体,成为全国同类场馆中的一朵奇葩。

如果站在纪念馆开放式的门庭中央,北望南眺,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等纪念建筑历历在目,忠魂亭以绿树为屏屹立于眼前。至此,不难发现雨花台红色纪念建筑群,是沿着南北中轴线上对称展开的。设计者巧借自然山水的形式结构布局,把建筑与四周的山冈,围合成了一个富有情感表达的纪念空间,历史、建筑与自然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就像是一首用建筑的语言写在青山绿水之间壮丽史诗。因此,自雨花台红色纪念建筑群建成以来,前来参观的中央和各省市领导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全国一流。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参观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红色纪念场馆评星级的话,那么,雨花台就是五星级的。这里也吸引众多外国客人前来参观。在纪念馆南门石阶东边第一棵龙柏,就是前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亲手栽种的。

场馆展厅

纪念馆内分十个展厅。按四个历史时期陈列了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127位烈士的珍贵史料。共展照片460多幅,文物630件,油画、图画、版画21幅,浮雕8块,圆雕4尊。纪念馆第八展厅现辟为临时展厅,展出的是“共和国英模展”。共陈列了罗盛教雷锋焦裕禄、蒋筑英等英模的生平事迹,共展照片280多幅。

雨花台烈士陵园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教育基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课堂。党和国家历任主要领导人都曾来雨花台凭吊。1983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名。1994年4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弘扬先烈精神,献身四化大业”永远的行动指南,奋斗的目标。

历史背景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雨花台成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人民的刑场。数万名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史篇。 为了缅怀先烈、教育人民,党和政府于1950年在雨花台兴建了烈士陵园,陈列革命烈士的英勇斗争事迹,供人们瞻仰学习。

发展状况

高科技再现历史场景 营造真实历史氛围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前身是位于原高座寺遗址的一间100平方米的雨花台烈士史料陈列室,最初成立于1954年,陈列有40位烈士的头像、简历。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陈列有58位烈士的史料,主要由烈士遗像室、烈士文物书信室、人民的纪念及反动派的罪行4个方面内容组成。1980年,陈列室经数次调整,陈列了71位烈士史料,展线长增加到150米,陈列面积460平方米,展出烈士照片、遗著、遗物等史料文物455件,重要辅助材料338件。1988年7月1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馆建成,展厅面积4960平方米,陈列有127位烈士史料。1998年,进行了新一轮的全面陈列改造,历时一年,于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向社会开放。改造后的馆内陈列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观众。总体陈列由“序言厅”、“基本陈列”、“春满人间”、“时空隧道”、“深情缅怀”5大板块组成。基本陈列分为“秦淮寒夜”、“石城星火”、“神州放歌”、“迎接黎明”四个篇章,将烈士个体置于革命斗争的历史情境中,描绘出一幅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誓死奋斗的壮丽画卷。共展出来自上海、甘肃、云南、福建、河南等21个省市的1519位烈士史料以及1100多件革命文物。 “基本陈列”中的幻影成像多媒体“狱中斗争”部分,再现了先烈们在铁窗中坚贞不屈的斗争情景;“时空隧道”采用了国内领先的高科技技术,使观众穿过时空在屏幕上与烈士对话。此外,还配备与创制了“中央空调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电脑多媒体系统”、“随身讲解系统”四大陈列辅助系统,使得整个陈列集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和实物、图片、场景、艺术品于一体,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氛围,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每年接待的入馆观众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依托宝贵精神资源 创新工作思路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场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直依托自身独特而宝贵的精神资源,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为配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挖掘烈士精神的时代内涵,探索确立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新颖生动的载体,搭建教育的崭新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以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教育基地作用。纪念馆在改善参观环境的同时,还充分依托雨花台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优势,针对形势和热点问题,定期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成为举行入党、入团、入伍、入队、入学和成人仪式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省市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代表都要来这里举行集体祭奠先烈的隆重仪式,现已成为雨花台的传统活动。与此同时,纪念馆主动出击,走向社会,把雨花烈士事迹资料制作成临时展板和雨花台烈士事迹报告团一起送到学校、部队、工厂、监狱、社区等地。2001年开始,纪念馆专门设计制作了长度为1课时的《青春无悔》展览送到南京周边偏远乡镇中小学,几年时间,跑遍了江宁溧水高淳、六合、浦口栖霞的30余所中小学校,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从尊重青少年教育主体性入手,通过形式的创新,努力将共建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先后与雨花台实验小学、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共同创建培养了一支学生志愿讲解员队伍,节假日,小红领巾志愿讲解员,“晓庄人说晓庄事”,成为纪念馆展厅革命传统教育一道独特的景观,让青少年在宣传烈士精神中接受烈士思想道德的熏陶,并通过这种方式感染和影响更多的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先烈精神,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出雨花台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作用,烈士精神在新一代大中小学生中弘扬光大。高歌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雨花台历来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围绕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热点,根据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结合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深入挖掘雨花先烈精神的时代内涵,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6年清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经过精心策划,举办了以“继承革命传统、树立正确荣辱观”为主题的清明祭扫活动,社会各界,包括老同志代表、劳模代表、大中小学生代表在内的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紧贴宣传热点,多家新闻媒体给予报道。此外,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还积极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专门组织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宣教小分队走进社区宣讲。为此,不仅编写了新的演讲内容,还在形式上力求创新,增加了小合唱、朗诵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参演人员认真进行排演,先后深入台城社区、淮海路社区、瑞金路社区、市建委等地开展宣讲活动,受到观众普遍欢迎。共建活动一直是纪念馆为大中小学提供教育和服务的有效平台。为了促进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纪念馆与学校密切配合,使雨花台的烈士成为学生们的精神楷模。已在南京市10多所中小学中建立了20多个以雨花英烈命名的英烈班级,将共建的触角延伸至南京周边郊区中小学,使这些学校的学生都能共享到雨花台丰厚的精神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南京旅游营养学校邓中夏班的班旗已经传递了九届,烈士纪念馆成为他们班旗交接的驿站、团员活动之家和思想教育的精神园地。1988年,雨花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基地。

创建数字档案 妥善保存烈士遗物

在党和政府、烈士生前战友以及烈士亲属的大力支持下,雨花台纪念馆馆藏文物史料非常丰富,拥有烈士卷宗近千卷,遗物3000多件、照片7000多张,以及书刊资料数千份。在纪念馆众多的藏品中,以反映烈士狱中斗争的藏品最为丰富,大量的是烈士在铁窗岁月中写给家人的书信及诗稿。在烈士遗物中不乏众多艺术作品。牺牲时年仅19岁的郭凤韶烈士,生前十分爱好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留有二十多幅绘画书法作品。郭凤韶在革命思想的启迪下,立下了“努力读书,改造社会”的人生志向,追求进步,向往光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白色恐怖下,当有些人退却时,她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为了表达自己反抗社会黑暗势力的决心,她创作了《钟馗捉鬼图》绘画作品。这幅画不仅形神兼备,也赋予了“钟馗捉鬼”这一中国传统人物画沿袭已久的题材以新的思想内涵,为她日后不惮前行、激昂蹈厉的革命人生作了一个在精神上的形象注解。 这些文物史料是弥足珍贵、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革命文化资源,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对这些文物史料进行更好的保护,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除了不断地改进库房保管条件和文物贮存条件,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纪念馆创立了数字档案。整个创建过程历时两年,从2004年底开始至2006年底完成,将馆藏所有文物资料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全部进入了数字管理系统。整个史料数字档案系统共分为卷宗、照片、遗物、著作、报刊和宣教六大部分。纪念馆数字档案的建立,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文物史料的抢救性保护之举。对烈士史料的电子化处理,不仅对文物资料内容以数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而且将大大减少对文物史料原件的调阅次数,从而对文物史料进行有效保护,也彻底改变了50多年来传统的查询和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史料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2022年9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云上文物”展示平台即将上线。

2023年6月10日下午,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红领巾讲解队2023年新成员入队仪式暨2022年总结表彰活动成功举办。

展览活动

铁窗犹见坚壮志——雨花英烈狱中斗争革命文物展,雨花台烈士纪念馆2021年6月-2021年10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2022年7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申报的“青春壮歌——中国青年运动中的雨花英烈”荣获江苏省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省级重点推介项目。

社会意义

翔实的文物史料从各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革命先烈们机智勇敢、艰难曲折的斗争经历和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神。这些史料是研究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更是进行传统教育,启迪后人的最真实最生动的实物。 展厅内有文物资料和事迹陈列的烈士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罗登贤;中共中央委员,著名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毛泽东早在1934年即致悼过的、历任中共河北省委、河南省委、江苏省委常委的陈原道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毛福轩;历任美国共产党中国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的施滉博士;“左联”常委、“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洪灵菲刘少奇同志夫人何葆珍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夫人徐全直;隐蔽战线的情报战士丁行等北平五烈士。还有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少将周镐淮海战役率260师起义的中将副军长兼师长王清翰、少将谢庆云烈士等。

除基本陈列外,该馆还利用临时展厅在1996年上半年与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共和国英模展》,1996年9月在地下展厅布置了《国家安全宣传展览》。这些临时展览都以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活泼的展出形式而倍受参观者的赞誉,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多年来还坚持走出馆门,想方设法扩大教育面。该馆早在1984年就将恽代英邓中夏孙津川郭纲琳

1991年,该馆又将现有烈士文物资料精选制作了70块活动版面,开展烈士史料巡回展览,先后到北京、石家庄、太原、徐州、沧洲、盐城、苏州等地巡展。巡展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烈士事迹报告团和事迹巡展,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懂得了祖国富强、民族独立来之不易,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

1995年7月为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南京博物院、纪念馆界率先取消售票制,实行观众免费入场制。实行免费制后,观众人流量在原有基础上大为增加,取行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成为对各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2020年6月29日,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红色文化“沉浸式讲解”进行最后一次带妆彩排。30日,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将首推红色文化“沉浸式讲解”。

旅游信息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信息

地铁

搭乘地铁1号线在中华门站下,再步行约700米即到雨花台北门。

公交

至北门:搭乘26路、39路、49路、305路、2路、202路、63路、88路、204路、y2路、y4路、y16路等多路公交车在雨花台站下;

至南门:搭乘33路、44路、154路、173路、202路、204路、513路、515路、y14路、y16路、y20路等多路公交车在雨花台南门站下。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