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3 08:01
灞陵桥,又名卧桥、握桥,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城南门外渭河源头之一的清源河上,是民国时期的古桥遗存。
明洪武年间,在渭源县城南门外渭河南源清源河上建南北向平桥,既能行人,也能过骡马车,但因洪水肆虐,屡毁屡修。
清同治末年(1875年),左宗棠部属梅开泰重建灞陵桥。
民国八年(1919年),渭源县知事马象乾筹款,召集绅士,选择城门口以南,另筑码头,派徐立朝督工,依照兰州阿干河握桥样式修筑,次年竣工。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灞陵桥被重修后,乡贤裴建准撰书“灞陵桥”,悬挂桥头。
1986年,灞陵桥重修。
灞陵桥以复古情怀借用长安灞陵桥命名为渭源灞陵桥,因为渭源、长安皆饮渭河水之缘故。灞陵桥初为平桥,有“渭河第一桥”之称。现桥全长约40米,跨度27.4米,高15.4米,宽4.8米。桥身13间,两侧置栏杆扶手,为无桥墩伸臂木梁拱桥。桥底部以每排10根圆木并列11组,从两岸石堤逐次梯级飞挑。桥上廊顶及桥两端廊亭,皆为卷棚式,上覆灰瓦。桥不施彩绘,不置雀替,比阿干河握桥简约质朴,桥弯曲有度,借景两岸君秀峰、七圣岭,显得高低起伏。灞陵桥不用一钉一铆,仅仅通过木头纵横相贯、交错搭接构造而成,展现了较高的造桥工艺。
灞陵桥文物遗存有牌匾、楹联、石刻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灞陵桥被重修后,乡贤裴建准撰书“灞陵桥”,悬挂桥头。部分政要撰书联匾,悬挂桥内:蒋介石题“绾毂秦陇”;何应钦题“鸟鼠烟云足画图,灞陵飞雪饶诗思”;于右任撰书匾为“大道之行”,楹联为“鸟鼠烟云足画图;灞陵飞雪饶诗思”。杨虎城撰书楹联:“鸟鼠溯灵源,雪浪银涛,东行汇泾渎黄河,函关紫气;陇秦资利涉,月环虹跨,西望是金城杨柳,玉塞葡萄。”上联写渭河发源于鸟鼠山,东流汇集泾水入于黄河;下联写丝绸之路南线,溯渭水,经灞陵握桥,过金城,出玉门,到新疆,对于灞陵握桥的地位概括精准,并且对仗工稳。廊亭内壁嵌孙科撰书“渭水长虹”刻石,张亨撰文、周均书丹的《重建灞陵桥碑记》等。书法家启功和渭源人裴建准所题的“灞陵桥”匾额。
灞陵桥是现存唯一的无桥墩伸臂木梁拱桥,桥不用一钉一铆,仅仅通过木头纵横相贯、交错搭接构造而成,展现了较高的造桥工艺,是这类桥梁的标本。
2006年5月,灞陵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城南门外渭河源头之一的清源河上。
自驾:自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渭源灞陵桥,路程约1.3千米,用时约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