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16:09
青爱工程(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ject for Chinese Youth,APEPCY)于2006年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进中央、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等部委指导下,在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立项成立, 简称“青艾工程”。2009年,更名为青爱工程(APEPCY)。民进中央为青爱工程支持单位。2011年,中华儿慈会成为青爱工程主办单位,并设立“青爱工程专项基金”。2014年,青爱工程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Beijing Changier Education Foundation),主管单位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06年10月18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的决策部署,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决定,共同设立“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
2006年12月23日,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艾工程)启动仪式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民进中央为青艾工程支持单位。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为青艾工程主办单位。
2008年5月19日,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更好发挥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经青艾工程办公室和青艾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倡议,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医师学会共同发起“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简称:1+1心联行动),由青艾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学校援建“心联小屋”,开展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工作。
2009年,经青艾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建议,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艾工程”更名为“青爱工程”。
2011年11月1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成为青爱工程主办单位,并设立青爱工程专项基金。
2013年1月7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同意青爱工程成立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并作为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
2014年5月7日,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
2017年5月3日,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被认定为慈善组织。
2018年1月,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被北京市民政局评定为4A级社会组织。
2019年6月18日,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获得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
截至2020年12月,青爱工程已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个地区的学校和社区援建青爱小屋1129所,设立项目基地、工作站53家,累计培训师资12000余人次,救助特困儿童、青少年33000余人次,受益学生、教师和家长2000万余人次。
· 青爱工程总顾问
许嘉璐 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原主席
严隽琪 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原主席
张怀西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原常务副主席、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终身名誉会长
· 青爱工程首席顾问
王佐书 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原副主席
王陇德 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 青爱工程领导小组组长
顾明远 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终身名誉会长
· 青爱工程委员会外方主任
米歇尔·西迪贝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
· 青爱工程形象大使
白岩松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首任)
康 辉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现任)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是青爱工程的执行机构,理事会是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每届理事会任期五年。张银俊(女)现任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会下设学术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资产管理委员会、慈善家委员会、传播委员会、健康与文化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基金会秘书处由综合部、项目部、传播部、外联部和国际部组成。
“青爱智库”由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建立,总部设在上海,主要立足长三角,放眼全国各地和亚太地区,联合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妇女儿童为重点研究与关注对象,打造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政、事、产、学、研、创、智、用的闭环高端智库平台,成为决策咨询、人才培养、资源整合与国际交流合作综合基地。
青爱工程标识是由“青”和“艾”两字组合而成的“责”字,代表全社会、全人类都有责任关注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同时,每个青少年都应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青爱工程标识正中下方的红丝带图案,是防治艾滋病的标志。绿色象征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青爱工程标识外部环绕的青青艾叶,代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五片旋转、交叠、分叉的艾叶,代表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媒体等机构和个人,五部分力量汇聚,协力推动青艾工程。
· 主张: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学校是基本面,性教育是主要内容。
· 使命:促进青少年爱的教育,创建负责任的社会组织,以良好社会影响回馈捐赠人和支持者,使爱和善人人可及。
· 愿景:万间小屋 万方福田
我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104.5万例。2020年1-10月,新报告发现感染者11.2万例,性传播占95%以上。 当前,虽然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艾滋病的新发感染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严峻的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增多,性传播成为艾滋病主要途径。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我国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约15%为15-24岁的年轻人。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大学期间。数据显示,2010年—2019年,中国大陆累计报告15-24岁艾滋病病例141557例,其中15-19岁病例比例从2010年的15.7%增加到2019年的24%,青少年学生病例比例从2010年的8.5%增加到2019年的21.7%。
此外,由于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在性生理、性心理、性健康、性安全、性道德和法律等知识方面缺乏科学、全面、正确的了解,形成了错误或不科学的性观念及由此发生性行为。数据显示,女性青少年堕胎率升高、低龄化,25岁以下女性青少年占28.5%-47.5%; 儿童遭性侵事件频发,2015年-2018年11月,全国法院共审结猥亵儿童罪案件11519件。 2019年1月-11月,全国法院审结猥亵儿童罪案件4159件。
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青爱工程从成立之时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下,坚持在卫健、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支持指导下开展工作,凝聚校内外各方力量,构建部门协同良性互动机制。
青爱工程基地、工作站是青爱工程与政府部门、高校机构、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协调、促进和实施青爱小屋项目发展而设置的工作枢纽,是青爱工程在各地发展并支持青爱小屋建设的政策提供者、整体规划者、项目执行者。一般设立在省、市(包括地级市、县级市)的称为基地,设立在区县的称为工作站。
青爱工程各基地、工作站成立由当地卫健、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协同推进青爱工程项目工作开展。各基地、工作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吸引外部资源为青爱办(总部)提供外部支持,同时利用基地、工作站自身的主导角色、资源和专业优势,为当地青爱小屋提供政策上、资源上、专业和管理上的指导支持,促进青爱小屋建设。
青爱工程基地27家:四川省基地、大庆市基地、空中联盟抚顺基地、重庆市基地、牡丹江市基地、 江阴市基地、林州市基地、德宏州基地、云南省基地、湖北省基地、黑龙江省基地、温州市文成县、湖南省基地、长沙市基地、郴州市基地、温州市基地、温州市瓯海区基地、温州市鹿城区基地、温州市龙湾区基地、温州市洞头区基地、温州市乐清市基地、温州市瑞安市基地、温州市永嘉县基地、温州市泰顺县基地、温州市苍南县基地、温州市平阳县基地、株洲市基地
1+1心联行动基地1家:四川基地
青爱工程工作站24家:成都市青羊区工作站、云南省盈江县工作站、成都市龙泉驿区工作站、成都市金牛区工作站、自贡市沿滩区工作站、南通市崇川区工作站、玉溪市元江县工作站、北京市丰台区工作站、大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工作站、大庆市让胡路区工作站、大庆市萨尔图区工作站、大庆市龙凤区工作站、大庆市红岗区工作站、大庆市大同区工作站、大庆市肇州县工作站、大庆市肇源县工作站、大庆市林甸县工作站、大庆市杜蒙县工作站、茂名市滨海新区工作站、哈尔滨市南岗区工作站 、龙江水校联盟工作站、拉萨市城关区工作站、青岛心彼岸工作站
1+1心联行动工作站3家:西宁市工作站、玉树州工作站、舟曲县工作站
青少年性教育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价值观、情感关注等方面入手,以龄施教,以龄施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十五年来,青爱工程探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青少年性教育防艾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构成要素:
· 专业化的性教育课程
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不同群体,青爱工程出版和制作了用于开展艾滋病预防和性教育活动的科普读本、教学用书和光盘。同时,青爱工程在国艾办、教育部和中国疾控中心指导下,根据国家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健康中国”2030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制作了全国首套成体系的《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视频课程》,全套课程时长900分钟,涵盖了身体、关系、性别、安全和审美五部分知识内容,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综合全面的性教育,为开展高质量性教育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
· 专业化的性教育教师
作为从事青少年性教育的学校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需要正确了解青少年身体、心理发育方面的特点,正确认识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配合下,使青少年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青爱工程资助成都大学开设“性教育辅修专业”,开展“种子师资培训”和“快班培训”,同时,组织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深入各项目基地、工作站,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指导,建立起全国性的性教育师资培训平台和后备团队。
· 专业化的性教育课堂
父母和家庭作为信息、支持和关爱的首要提供者,在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关系和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爱工程发起设立“爱的教育校园行”公益项目,在学校、社区和村寨开展宣讲活动,面向家长群体,普及科学、专业、系统的艾滋病预防和性教育知识,填补青少年性教育缺位,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专业化的性教育阵地
青爱工程以在学校援建设立青爱小屋的方式,通过为学校配套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教育教师用书、学生读本和教学光盘,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渗透、专家讲座、家长课堂、同伴教育、电影宣传等活动,推动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公益慈善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形成稳定的工作机制、工作团队及长期性、开放性的工作平台。
· 专业化的性教育指导
青爱工程要求每一所青爱小屋项目学校至少安排一位老师负责小屋日常工作和活动开展。在开展普遍性教学基础上,一对一为重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 专业化的性教育理论研究
青爱工程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合作完成了《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政策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报告》,就美国、瑞典、芬兰、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青少年性教育政策体系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完善我国青少年性教育政策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青爱工程还与地方省市社科联、研究机构合作,依托青爱小屋项目学校,针对大中小学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青少年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高师资团队的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和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
· 专业化的性教育内容体系
青爱工程组织重点开展的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公益慈善和传统文化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全人格教育。“五项教育”直面人与艾滋病毒“两类生命体”,科学处理“五对关系”:艾滋病防治教育,处理两种生命的关系;性教育,处理男女两种性别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处理身心关系;慈善教育,处理人我关系;传统文化教育,处理我和祖先的关系。“五项教育”“五对关系”,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理解世界,确立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 青爱小屋援建
青爱工程的核心公益产品“青爱小屋”,其作为承载开展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公益慈善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载体。每所青爱小屋都有一块铭牌,拥有全国统一的编号。铭牌左上方镌刻援建者的姓名,以命名本间青爱小屋。青爱小屋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学校心理室、社区活动室等共用,面积小到十几平米,大到数百平米。青爱小屋可设立心理咨询室、发泄室、团辅室、阅览室等功能活动室,内部配备有电脑、团辅桌椅、心理沙盘、书架、档案柜等硬件设施,及用于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和性教育的知识展板、图书、读本、教学光盘,供学生阅读和教师教学使用。同时,通过青爱小屋,进行社会动员,协同各方资源,引导有序参与,贡献爱心善行。
· 师资培训项目
学校作为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提供高质量的全面性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项目旨在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教学指导,加强全面性教育在课程中的正规化,建立起全国性的性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平台和后备团队。青爱工程现开设有“种子师资培训”和“快班培训”。
· 爱的教育校园行
爱的教育校园行是青爱工程发起设立的一项全民公益项目,致力于面向青少年、老师和家长群体,提供科学、专业、系统的艾滋病预防和性教育解决方案,填补青少年性教育缺位,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项目包括在学校、社区和村寨开展小屋援建、知识宣讲、家长课堂、师资培训、课程开发、人才孵化和特困救助等内容。
· 贫困学生助学
扶贫先扶智,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青爱工程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计划”和“圆特困学生上学梦”公益项目,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校基础教育,用教育的力量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实现综合发展。
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对青爱工程所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批示支持,指出:要注意有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与防艾工作合理结合。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应纳入日程,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一课,也是防艾工作的重要方面。对高校学生要普遍开展教育,采取相关措施坚决遏制青年学生中艾情发展的问题。
2016年6月,青爱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入选由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公域合力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6)》。报告中指出:面对一个尴尬、棘手、少被关注且的社会问题——艾滋病防治,青爱工程以青少年爱的教育为使命,在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援建青爱小屋,持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及学生年龄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青爱工程所开展的艾滋病防治教育可谓是一场全民教育的社会工程,是超前的社会实验。
2016年9月,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在云南瑞丽市考察青爱工程项目后指出:性教育是最重要、最棘手、最需要勇气的事,然而在改变社会的方面,还没有哪一个项目的功效能与它匹敌。青爱工程将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日程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向全世界推广。
2009年5月,青爱工程“1+1心联行动”被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人民网评选为的“2008抗震救灾可持续项目”。
2009年7月,青爱工程“1+1心联行动”荣获“中华慈善总会突出项目贡献奖”。
2012年2月,青爱小屋项目以先进的公益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荣获“镜头下的责任中国”特等奖。
2015年12月,荣获《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5年度公共利益守望者”奖。
2018年4月,青爱工程“圆艾滋儿童上学梦”项目荣获公益时报2018中国慈善榜“十大年度慈善项目奖”。
青爱工程的愿景是“万间小屋 万方福田”,根据2019年9月,中宣部、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将开展“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程”列入艾滋病防控的“六大工程”。结合方案,青爱工程将在全国的学校和社区建立10000所青爱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