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面术

更新时间:2024-11-06 16:57

相面术是心理学术语,在许多古老的国家和民族都曾盛行,而我国的相面术最早产生于氏族社会,完善于春秋战国时代,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察看一个人脸部的某些特征,来判断对方的命运吉凶及身体状况。

简介

人的面部就好像一个高深莫测的密码集成版,上面注明了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荣辱,每个部位例如头发、额头、眼眉、眼睛、鼻子、嘴、下颚等等,虽然是遗传了父母的因子,但这一切一切就像一个没经解码的资料库,如果对相面术有所研究就可以通过这种种的数据解开未来之路。

人的命运是由天定的,天意怎样,必然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只要看骨骼相貌,就能知道其人的命运,例如经传中记载,黄帝威严像龙,颛顼额阔如盾牌,帝喾的牙齿成片,帝尧的眉生八色,帝舜的眼睛有双瞳仁,大禹的耳朵有三个大窟窿,成汤的胳膊上有两个肘,周文王有四个乳,武王不抬头眼睛就可望到天,周公的背生得是弯的,皋陶的嘴状如马的嘴,孔子的头顶中间凹陷。王充所描述这十二位圣人的特征就是对上天的应验。

英国科学家最新研发出一种可诊断儿童是否患有遗传疾病的电脑软件。“辨脸识病”的三维图像技术有助于及早发现儿童遗传疾病,为治疗争取时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托多罗夫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张脸得出相同的结论并不意味着面相和真实的人格特征存在确定的联系。

发展

中国相面术

“相”字在汉语中意思颇多,其中“相貌”一词用得较多。《荀子·非相》中有“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旧时迷信通常观察某人的容貌来测定其贵贱安危,吉凶祸福,这一技术被称作“相术”,而做这一行当的人通常被称作“相士”。中国有久远的相术历史,《汉书·艺文志》就有《相人》二十四卷,流传民间的相术书有《麻衣相法》和《水镜神相》等。

西方相面术

在西方,相面之术可以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试图根据面部特征来推断人的性格特征。18世纪末,瑞士的诗人和相士拉瓦特尔将相术在欧洲发扬光大。达尔文当年欲登上“比格尔”号战舰开始考察之旅时,船长费兹洛伊差点因达尔文的鼻梁不够坚挺而拒绝他,因为他相信长这种鼻子的人是怕吃苦的。由此可见当时相面之术在欧洲的流行程度。

现代相面术

随着科学发展,相术逐渐沦为伪科学。然而,相术在民间依然流传,即使不通相术的人也常常对别人的相貌评头论足,进而上升到对其道德的猜测。最近,心理学家开始重新探索面相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成果让人们得以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古老的相面之术。

第一印象

西方有句谚语“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中国话叫做“人不可貌相”。中西方会有类似谚语流传于世,说明以貌取人是人类难以避免的通病,所以这些宝贵的训诫之言会代代流传。

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已经完成对陌生面孔的人格判断:此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上进心、是否性格外向和是否有能力等,一旦这个印象形成就难以改变。并且,不同的人对同一张面孔的判断还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网络上进行了一次心理学实验,结果发现人们确实能发现某张面孔所隐藏的个性信息,并且达成共识。

196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招募了84名素未谋面的大学生,并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会面时间均不超过15分钟,并且不允许他们进行交谈,随后心理学家要求他们根据外表特征将同组的人在人格特征上进行分类。采用的方法为同伴提名法,每名大学生要选出某个特征表现最显著的2~3名小组成员,和表现不显著的2~3名小组成员,比如,最热情的3个人以及最不热情的3个人。研究人员发现,大学生对于小组成员的快速判断同实际的个性相符,特别是对外向、责任心和真诚这三种特征的评估更为准确。

然而,英国的研究人员指出,以上研究没有严格地控制混淆因素:参与者会根据更多的特征来进行判断,比如身体姿势、动作、服装,而非仅仅依靠面部特征。于是,他们采用面孔照片重新做了以上实验,结果发现人们确实能够根据面部特征对一部分人格特征做出准确判断。但是,这些特征都是一些极端特征,面部特征与人格特质的联系并不清晰。并且,相关的一些研究也均未报告出这种稳定的联系。从常识的角度,这点也易于理解:貌相老实的人未必就比面目狰狞的人更值得信赖。

以貌取人

研究结论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根据面孔的宽高比能够预测人的攻击行为,这一点在实验室研究和对大学运动员、职业曲棍球运动员的研究中均得到了证实。在其面孔的宽高比计算公式中,面孔的宽度为两颧骨点之间的距离,而面孔高度为眉毛下缘到嘴唇上缘之间的距离。所有的面孔测量都采用专业的图像软件对正面免冠数码照片进行测量。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任务考察了参与者的攻击性,并且调查了实际生活中大学生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攻击性行为。他们发现,宽高比越大的人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其中职业曲棍球运动员更具有代表性。那些宽脸的运动员在过去一个赛季中因恶意击打、肘击和斗殴而受到处罚的累积时间更多。

生理相关

这个研究小组的最近研究结果发现,面部的宽高比例和男性唾液中的睾酮含量有关,宽脸的人唾液中有更高的睾酮含量。以往研究已经发现攻击性行为和对攻击行为的自我评分与睾酮水平的相关性显著。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具有较高睾酮水平的男性会更高大、强壮、强势,他们也更有可能拥有一张宽脸庞。长久的进化已经使得人们认为此类人更容易对他人发动攻击,因为他们具备攻击的“资本”。研究人员还针对人们是否会将宽脸庞的人判断为更加好斗进行研究。尽管研究还未结束,但他们的初步分析表明人们具有这样一种判断倾向。

慎用研究

然而,以上结果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就面部特征进行判断。决定一个人个性的因素太多了,面部特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人不可貌相”的千年古训一定是因为发生了无数因简单地以貌论人的低级错误而发出的警示之言。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判断并不准确。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家莱斯利·泽布罗维茨指出,我们乐于以貌取人往往是出于对基本特点的一种过度概括。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发现类似的情况。例如,某些蝴蝶鱼类身上经常长有眼睛状的斑点,这些斑点往往能使得捕食者退避三舍,因为它们酷似一些更为危险的动物的眼睛,捕食者对这些信号怀有天然的恐惧。

进化角度

人们在取笑动物简单化思维的同时,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犯类似的错误:对一副颐指气使的面容感到敬畏,认为他们更有能力和领导才能;忽视一张朴实的脸孔,认为他们顺从和天真。然而,就像鸟儿会对所有蝴蝶身上的眼睛状斑点一概而论,人们也在过度简化对某个人的认识。当然,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这种过度概括有一定的道理。英俊的面庞意味着健康的体魄和基因,因此对于物种的繁衍具有巨大的意义,而丑陋诡异的面容更有可能是由于患病和基因的变异。

最新理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托多罗夫及其同事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是根据相貌表现出的威胁程度来对他人进行判断的。他们征募了一批参与者,让他们对一些面容平静的照片进行自由评估,随后分析合并所有的评估内容,结果发现人们在评估人脸时注重两个主要因素:信赖性和强势性。接着,他们采用计算机找出与这些人格特质相关的面孔特征。随后,他们采用一个制作三维面孔图片的软件随机产生一系列面孔,并使这些面孔表现出相应的面部特征,比如一张值得信赖的面孔会有一张U型的嘴和表现出惊奇的眼睛,而一张不可信的脸往往有下撇的嘴角和倒八字眉。他们还邀请了一批新的参与者观看这些照片,并询问各种问题,如“他(她)表现出什么情绪?”。参与者的回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看起来值得信赖的脸被一致认为是快乐的,而看起来不可靠的脸则被认为是表达了愤怒;强势的面孔被认为更男性化和更具阳刚之气,而顺从的面孔被判断为更女性化和更具阴柔之美。这个研究小组认为,进化使得人们具有根据面部特征和表情来判断他人的意图和目的以及他们是否具备伤害我们的能力,而根据相貌进行个性判断正是这一能力的过度概括。

相由心生

相的概念

相术中有句话叫做“相由心生”。“相由心生”本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相学中“相”的意义一般是指面相,也指整个相貌,相由心生即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这里的“相”不是指一时相貌的改变,而必须从长期的角度来理解。流传甚广的裴度的故事便是如此。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应变能力。裴度听从了大师善意的劝告。日后,裴度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这则故事通常用来提醒人们通过自身修养来改变命相。仅从这个角度来说,相面之学还有一点积极作用,相由心生命由己造,人们才能看到努力和修养的希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