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更新时间:2024-05-29 17:20

韩浩月,山东郯城人,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新华每日电讯》《财新周刊》等媒体发表大量评论、随笔。出版有“故乡三部曲”《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世间的陀螺》《错认他乡》等作品20余种。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白玉兰奖、华鼎奖、金榆花奖、金扫帚奖等影视奖项选片人、评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

创作经历

2022年9月,出版散文集《给美女让座》,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出版随笔集《I服了YOU——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年5月,出版男性话题作品集《涩男人》,九州出版社

2004年9月,出版随笔集《一个人的森林》,西苑出版社

2005年1月,出版《不可触碰的年华》,合著,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年10月,出版图书《爱如病毒,喜欢潜伏》,东方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影评集《一个人的电影院》,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男性话题作品集《男人道》,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12月,出版繁体版男性话题作品集《男人道》,悦读名品出版社

2012年1月,出版随笔集《小清新:换一种姿势看世界》,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出版随笔集《午睡主义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年5月,出版男性话题作品集《男人道2》,东方出版社

2015年10月,出版散文集《错认他乡》,中信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散文集《记得有人在等你》,合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9年2月,出版非虚构作品集《世间的陀螺》,广西师范大学社

2019年10月,出版书评集《有时悲伤,有时宁静》大象出版社

2019年11月,凭借作品《给某某的信,兼致故乡》获得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

2020年6月,出版评论集《座无虚席 : 经典和大师的昼与夜》,现代出版社

2021年2月,出版散文集《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评论集《万物皆有光》,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2年4月,出版评论集《文章之韵:韩浩月教你写出好作文》,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3年11月,出版非虚构散文集《燃烧的麦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代表作品

“故乡是一杯烈酒,不能一饮而尽”,韩浩月这样形容自己与故乡的关系。《世间的陀螺》是一本以“亲人与故乡”为主题而写作的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是作者的一个写作初衷。全书以非虚构的写作风格,记录了作者离乡二十年心理历程的变化,以及这二十年中,与亲人有关的故事、故乡的变化。“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离开故乡与母亲,就像被一记重重的、长长的鞭子甩打出去的陀螺,借着惯力慢慢地滑远……”作者这样解释书名的来源,“我觉得我们的父辈有很多就像陀螺一样旋转,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这种外力是贫困、苦难、还有某种生存惯性。我觉得人不应该这样停不下来,应该主动寻找活着的意义,寻找自己的节奏。”

出版图书

作品评价

张抗抗:韩浩月这部散文集可以说是书写自己内心的“双城记”,从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表现了一位内心细腻敏感的当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心灵画像:异乡与故乡、漂泊与归宿、焦灼与冷静、情感与理智、此岸与彼岸……它们相互撕扯,又无法分离,恰如一片成熟的麦田,广袤,金黄,在阳光下“燃烧”。

张翎:韩浩月的文字简洁、干净、节制,情绪真实得令人不敢直视。从麦田到都市的路途很长,行囊很多,他需要在文字中卸去重荷。于是,你就看到了他故土生活的种种癍垢和都市现实的一地鸡毛。从农村到城市的移居经历造就了一群渴望说出自己故事的文人,在这些人中间,韩浩月有着不容混淆的独特音质。他文字中鲜活浓郁的烟火气,并没有遮蔽住他对世间万事的敏锐洞察力和侠义良善之心。他笔下的人和事都让我着迷,每一篇似乎都可以拓展成一部长篇巨著。

梁鸿:作者的语言朴素却又充满奇妙的诗性,富有均衡的质感,恰和大地的金黄麦田一样,饱满充实的麦粒压弯麦穗,却又轻盈无比,它也是故乡给予我们的感觉,是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却如风吹麦浪般慰藉我们孤独的心灵。

汪兆骞:作为个体的自由的文学行为的体现者,韩浩月在他的新作散文集《燃烧的麦田》,为我们呈现了中年人行走于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生命状态,并用文字修建了一道属于文学的重要景观。《燃烧的麦田》书写了对人自身完整性的挑战、破坏及考验,这也是当下社会人文主题所存在的一些基本矛盾,这些矛盾在作者笔下,被表现得极具魅力,充满意味,在庄重中时有风趣间出,流溢着温情和诗意。

周大新:《燃烧的麦田》是本写得很专注的散文集,韩浩月对于生活与情感细节的不断放大,让他的散文有了小说般的纹理。阅读这些文字就像穿过一道街巷之后,忽然面对着一大片一望无际的原野,那片原野中生长着属于他这一代人的青春、往事、记忆,这些事物纠结在一起“燃烧”着,发出了清晰可闻的“毕毕剥剥”的声响。

汪惠仁:理性和感性,明媚和阴郁,欢快和孤独,粗糙和细腻……韩浩月可以把这么多矛盾、复杂甚至对立的东西统一在一起,且简洁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是散文写作的一种能力体现,《燃烧的麦田》让我看见了这种能力。

鲍尔吉·原野:我十分熟悉韩浩月,包括他的写作助手(两只猫)、公寓阳台,还有屋后的高速公路等等。他用这些细碎有趣的文字,搭造一个开阔、空旷的语文空间。你如果站在这片空间的中央瞭望,会感觉很舒服。韩浩月的文字背后可见他的人格:义气,悲悯,幽默,倔强,却又随和。

宋方金:正言立辩,体要成辞。韩浩月的书写原先一直温柔敦厚,锋芒深裹,直到这本《燃烧的麦田》,他终于祭出了心中那场无边的野火。宇宙小镇、云端房间、陌生之地、命运之雨,无数暗处的事物、深邃的幽境,由此被一一照亮;而燃起大火的,是一方成熟的麦田。韩浩月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变为了警醒者,使这本书具备了更深的涵义。

曹可凡:读了《燃烧的麦田》,才知道韩浩月也可以写的很慢、很安静,这本书和他以前的作品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相信这种变化是时间和年龄赋予的,也是体验与思考赋予的。但他同时也有不少稳定未变的地方,比如真诚、纯粹、热情。我很喜欢这本书。

关于“爱是什么”这个问题,古今中外的答案千种万种、交织如麻本来就很混乱了,现在韩浩月又给添了一条“爱如病毒”,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希望读者去书中亲自验证。——著名导演冯小刚

韩浩月用文字谈情说爱,皓月下当然风月无边。爱史或许就是痛史,这本书带我们回到痛点,并瞬间被它击中。原来我们那些小心翼翼不敢再碰的爱恨纠缠,一直潜伏在生命里,不曾忘记,总在心头。——著名导演贾樟柯

爱很短,一生很长。我喜欢这样的句子。一生一定会有许多事比爱情更有乐趣,比如,看韩浩月的《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著名导演高群书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有趣细腻,好看!——演员 张静初

浩月说得太对了!爱还真是一种毒,可多数人偏偏就喜欢以身试毒!——演员 黄晓明

身在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一生追求爱的人也未必摘得清楚什么是“爱”什么是“爱情”,浩月兄一语惊醒梦中人:“爱”让人找到自己,”“爱情”让人失去自己。“爱”比“爱情”更可靠……“爱”比“爱情”更稀少。——北京电视台《光荣绽放》主持人田歌

女性的追爱宝典,情感的百科全书。祝新书大卖!——演员、新《三国》小乔饰演者赵柯

看男人谈情感是有趣的事情,韩浩月的新书《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让我发现了这种有趣,他的文章旷远、简单、谦卑,是一本更适合女性读者的书。——演员、新《水浒传》潘金莲饰演者甘婷婷

媒体评论

韩浩月和我都喜欢贾樟柯,一个临沂人和一个汾阳人,一个山东人和一个山西人,流淌着小镇青年同样的血,本书把其中一个章节取名“山河故人”,也许有引为知己的意思。贾樟柯用电影,韩浩月用文字,为自己出生的地方留下了最好的故事。他们是最牛的小镇青年。—— 《新京报》

故乡是遥远的、偏僻、荒凉的,呈现出的是与城市的光鲜亮丽完全相反的样貌,无须也不必用华美、瑰丽的词语来形容。这些质朴又极具画面感的文字,透露出韩浩月的一厢情愿,他固执地想要在文学叙述里把亲人与故乡同在的那段光阴留住。——《中国青年报》

韩浩月的评论尖锐中带着温和,体现了他从人性、环境、历史等多角度看待人事,体谅人的局限性,不强人所难的文化性格。——《深圳商报》

作者以流畅凝练的文笔,徐徐展开一幅生动丰富的光影画卷,细腻地展现自身丰富的内心世界,带领观者与大师、经典在纸上相遇,共赴一场不散的精神盛宴。——央广网

十多年来,韩浩月每年和高考生一起写作文,用自己一次次实践,让这些范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第三辑中,那些“被收录进语文试卷”的作品。其中,《麦浪的故事》《县城小书店》《从天而降的母亲》《关于老家》《阅读的红利》等等作品,我都曾拜读过。——《新民晚报》

在一封同时写给某某与故乡的信中,似乎仅仅作为虚空的能指而存在的“某某”、在抽象思辨和具体实在的人事间反复跳切的“故乡”,与“我”构成了“对影成三人”的经典美学关系。透过这种叙事建构,韩浩月将痛切的故乡之思与灵动的散文之笔,在文字的拉杂驰骋中交融如水乳。而失却故乡的人,饮下的又何尝不是“举杯邀明月”的凄怆与孤独?——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授奖词

浩月兄的评论和随笔似乎没有太大相似之处:他的评论精到又中肯,而他的随笔却是那么细腻而感人,每个细节、每个字仿佛都是他精心呵护出来的。他对饥饿的记忆、对县城的描述、对家人亲友的感情,既属于他那个时代,同时非常的个人化。——《北京青年报》

书评写作无疑是对阅读内容的回望与反思,是一种加深理解的过程,亦是一种精神的升华。韩浩月能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获得不竭的灵感、前行的力量与心灵的成长,相信你我亦能“顺藤摸瓜”并“抽丝剥茧”,从他的评论中,看到潜隐的希望,理想的光芒。——《河北日报》

记忆与想象是本书最基本的格调,有关地标与时间的描写充盈其中。《燃烧的麦田》的文字中既有中年人对生活与社会的体会与思辨,也有属于年轻人永恒不变的理想主义情怀。作者对清醒与迷茫,永恒与瞬间,残酷与诗意等矛盾状态进行细腻的描摹与刻画。——《中国青年报》

《燃烧的麦田》直面“城乡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以一名小镇青年的视角,把遥远的故乡和当下的城市生活串联起来,将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悲喜人生推到世人面前,充满漂泊一代的回忆与向往、惆怅与失落,能够激起中年人、青年人的共鸣,亦能记录时代变迁和这一代人的心灵成长。——《文汇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