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白圭

更新时间:2024-02-22 19:27

韩白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论坛《湘潭诗苑》首席版主。

人物简介

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第一届、第二届评委,湘潭市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已经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春天的回忆》、《爷爷的水烟筒》两部著作;龙山诗社副社长、嘤鸣诗社副社长。

创作经历

韩白圭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生前都是教师。自幼就受到了父母对他的良好教育和文学熏陶,父亲是他的文学启蒙导师,农闲余暇,授其写作知识,或作文,或朗诵、或吟诗,或联对......父亲因被错误划右,株连子女,殃及无辜。所以作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便经历颇多磨难,坎坎坷坷。但他从小就酷爱文学,勤奋读书。虽童年、青少年时期处在无书可读的动乱年代,但他仍涉猎书籍范围很广。

1983年11月,湘潭县文化馆文学专干谷静先生、湘潭县花鼓剧团编剧陈长工先生在湘潭县花石镇举办文学讲习班,他有幸参加了此次文学讲习班,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5年8月,他创作的小说《瓜儿是苦、是甜?》获湘潭市首届短小说征文优秀奖。2005年5月,开始和谭雳先生学习旧体诗词创作,并多次在全国各种诗词大赛中获奖,成绩斐然。

获奖作品

缅怀何宝珍烈士

侠义潇湘女,胸藏济世才。

安源星火点,南国木棉开。

坚韧能摧朽,清纯不染埃。

天穹千滴泪,洒向雨花台。

(2013年,此诗获纪念何宝珍烈士诞辰110周年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二等奖)

春游望城书堂山

星沙北去访仙踪,翠叠麻潭笔架峰。

桧柏香凝千字帖,泉池水润九成宫。

歌飞浩宇青云外,人醉晴岚画卷中。

谁把春光铺玉案?杜鹃花雨万山红。

(2013年,此诗获欧阳询文化园诗词楹联全国征集大赛诗词二等奖)

游西樵山天湖公园

明珠一颗嵌西樵,熠熠光华透碧霄。

九曲廊桥连水榭,白云仙境涌春潮。

清弦亮阁红绡舞,飞瀑垂虹绿韵飘。

几缕斜阳横远岫,如诗画卷任君描。

(2011年,此诗曾获西樵山咏名花全国诗联大赛三等奖)

初春游麻城杏花村

谁将鸟韵挂高枝?相约歧亭共此时。

寒意消融春意早,梅花飞落杏花迟。

东坡桥畔闻村笛,古井源头竖酒旗。

醉卧溪边芳草地,泥香入梦也成诗。

(2012年,此诗曾获湖北麻城杏花村中华诗词大赛三等奖)

临江仙.秋日登黄鹤楼

千古名楼千古韵,涛声古韵悠悠。楚天极目大江流,珞珈山上树,红醉一屏秋。

放眼方知江汉阔,三城连纵如舟。谁将睿智展鸿猷?华中形胜地,美景誉神州。

(2012年此词获第六届黄鹤楼杯优秀奖)

诗词作品

一斛珠.谒黄帝陵

黄陵宗庙,香檀古柏光环曜。祥云五色遮銮纛,四野秋风,空向仙台啸。 汉武剑锋徐入鞘,征袍裹土遵王诏,青山共与轩辕笑。血色残阳,薄雾轻相罩。

卜算子.夜登西安明长城

月挂柳梢斜,影落长安瘦。踏上城楼沐汉风,古乐传街后。 细品野羊肥,八百秦川秀。遍地琉光碎玉声,总使人怀旧。

鹧鸪天.观壶口瀑布

疑是流星入玉壶,银河化作一天渠。东西两地分秦晋,凛凛雄风任展舒。 垂白瀑,坠金乌。黄昏寒意染苍莩,临汾隔岸传秋色,霜袭长箫唱鹧鸪。

惜春

几遍春丝织?江南醒梦中。

风吹杨柳绿,雨润杜鹃红。

陌上人衣瘦,河边水草丰。

落花疑是泪,相去太匆匆。

谒圆明园

疮痍难入目,此处最凋零。

旷野西风疾,残阳血味腥。

断碑横小径,长恨满空亭。

八国蹄痕晰,焉知振羽翎?

散文作品

冷月

晚秋的黄昏有点凉。我讨厌小城的喧嚣,霓虹灯诡秘的亮光令我的双眼很不舒服。在这个凋零的秋天,我弄伤了自己,拖着疲惫的身躯想找寻一隅净地休憩,我就象昙花一样,也更象尘埃一般消失在你的视野,消失在喧嚣的人群,消失在凄凉的秋夜。

我漫无目的走向山野,去寻找那份难得的宁静。在秋天空旷萧瑟的林子里,我默默地守候孤独!天空的那轮圆月,在云罅里时隐时现,那一抹清辉,惨淡、凄冷。“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我不曾约人,没有那等闲情,一个人静静地守候孤独。

仰望云空那泓冷月,我这个不是很魁梧的男人黯然神伤,泪眼朦胧。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心残神倦,多愁善感,竟这般脆弱,难以抵挡风雨的侵袭了。

思绪纷乱,没有法子理得清晰。命运老是戏弄于我,在我前进的路途中,布满太多的荆棘与陷阱,让我在痛苦、迷惘的漩涡中挣扎……我无心成佛,命运啊!你何苦赋我太多的磨难。

冷月无情,不解人意。天穹翻腾的云彩,林中飘飞的黄叶,溪涧潺潺的流水……似都在嘲弄我,孤立无援,一筹莫展,我从心底里倏然滋生一种莫名的恐怖。

冷月如霜,清辉似雪,我单薄的身躯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此刻,我多么渴望温暖。朦胧中,有一个身影闯入我的思绪,遥远的她,也有着凄婉、悲凉的身世,也是缘分吧,她于缥缈中闯入我的生活,然而,她没有给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怀,她豁达、爽朗的性格在感染着我,她以她的善良温暖着我,给我希冀与慰藉。我不需要怜悯,却需要温暖,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一种理解的缄默,握紧我们的手,相互扶持。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岂不知此话的分量与价值。当她千里迢迢南下与朋友们欢聚的时候,任她那北方女子的粗犷和高大的身躯,也没有抵挡得住酒精的攻击,竟轰然倒地全然没有知觉。当救护车呼啸而至的时候,我的眼泪象断线的珠子,觉得她原是这般脆弱,太需要更多的同情。

我没有给予她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予她,我与她的情感绝非世俗的那么狭隘,亦如她所说的,我们有着兄妹般的亲情,纯洁而笃诚。

她象风一样来到我的身边,又象风一样离开了我……

冷月无情人有情,在这个晚秋的夜晚,在遥远的江南一隅,有一个人默默地为她祈祷,好人一生平安!

散文诗

端午祭

你那一羽孤独的魂魄,漂泊了几千年。自艾叶袅袅薰出那一缕无尽的哀思:云便聚合成黑幔,为你挽;雨便滴落成泪珠,为你哭!

你的血,已酿作了雄黄酒,把正气浸泡其中。一个民族从昨天喝到今天,苍白的脸颊上泛起红晕。

你的忧患,被包裹成粽子,丢进羸弱的釜中蒸煮,一个民族从昨天吃到今天,辘辘饥肠,才有了些许温饱。

来自江河湖泊的呼喊,从未间断,那是一曲缠绵的挽歌;香烛燃起的青烟将虔诚串缀成恒久的怀念。从昨天到今天,一个民族就这样将你祭奠。

心语

我的心已被碾磨成粉末,融入血泪中一起搅拌。在我未来的墓地,浇铸成一块伤感的墓碑。天为五指,地为键盘,敲打出我的墓志铭。

我的心已风化成一枚卵石,放入清洌的溪床洗濯。在我残缺的梦里,镌一方沉重的印章。泉当笙鼓,林作素笺,谱一曲我的挽歌。

我的心已融化成一滩烛泪,流入岁月的釜中煎熬。在我今生的尘旅,塑一尊无奈的遗像。月映明空,星铺锦绣,在我通往天国的路途,缀上记念的花边。

我的心不再寂寞!我的心不再悒郁!

现代诗

将思绪

与豆粉香精拌和

做成上乘饵料

用愚钝的钩

去钓我的灵感

在浅浅的心海

苦苦等待

当我将钓竿高高扬起

却发现钓着的

是憔悴的自己

评论

读司空图的诗

司空图,晚唐诗人兼诗评家。在探讨诗词的创作与鉴赏方面甚有研究,著《诗品二十四则》而确立他在晚唐时期作为诗评家的地位,此著流传于世,甚为后人推崇。然而,他的诗作却很少有人提及,鲜为人知。唐代诗歌,繁荣鼎盛,诗人辈出,灿若群星。而唐人的诗歌理论,在我国文学评论史上也举足轻重,百花争妍,光芒四射,司空图自为佼佼者之一。

司空图一生中最欣赏王维、韦应物为首的田园、山水诗派。在理论上,他创举“韵味”说,着力研讨创作与鉴赏,《诗品二十四则》实乃诗歌理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司空图所创作的诗,虽然数量寥寥,却甚为精妙。近读他的几首诗,感慨颇多,不由生发写几句读后感的念想。

司空图在创作上恃才自傲,目空一切,尤在写诗方面,不屑与当时他认为是“庸诗人”的诗人为伍,故他的诗不被当时的诗界所赏识,甚至遭他人排斥、贬抑,视为另类。他自已也承认:“愚幼常自负,既久而愈觉缺然。”他的诗很贴近自然,清新而不失气势。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远坡春草绿,犹有水禽飞。”这首《独望》以“绿树连村”“黄花出陌”而将草长莺飞的春天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再看《即事》(九首之一):“宿雨川原霁,凭高景物新。陂痕侵牧马,云影带耕人。”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到他的诗歌创作风格,是何等的清新、飘逸。

唐末年间,自文宗、穆宗、昭宗,皇室极尽奢华,荒淫无道,致使祸乱四起,战火连连,民不聊生,年轻的司空图便在中条山建“祯贻溪”别墅,欲栖身世外桃源,以隐居避世。在《退栖》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这时候的司空图深深陷入“退隐”与“报国”的矛盾之中。在《漫书》一诗中,又这样写来:“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这就是当时司空图在隐逸于山林之间,以求清闲自乐的想法。

以裘甫为首的农民起义在浙东爆发,司空图的“安乐梦”也彻底破灭。

“遭乱离而脱祸,归乡里而获安”是司空图后半生的避世思想,他披着亦僧亦道的外衣,倘徉于山水之间,求得安逸与闲适。有僧人齐己在《寄华山司空图》中写道:

天下艰难际,全家入华山。

几劳丹诏问,空见使臣还。

瀑布寒吹梦,莲峰翠湿关。

兵戈阻相访,身老瘴云间。

又有僧尚颜在《寄华阴司空侍郎》一诗中这样中写道:

剑佩已深扃,茅山岳面亭。

诗犹少绮美,画肯爱丹青。

换笔修僧史,焚香阅道经。

相邀来未得,但想鹤仪形。

把司空图当时与世无争的隐者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偶作》一诗中,他真情告白:“索得身归未保闲,乱来道在辱来顽。留候万户虽无分,病骨应消一片山。”他自称“耐辱居士”,却常思报国,忠君之念始萦其心,暮年的司空图始终生活在隐世与报国的矛盾中。他在《秋思》中竟如此哭诉:“身病时亦危,逢秋多恸哭。风波一摇荡,天地几翻复!”竟动了以绝食殉国之念。时时处于悲愤忧郁中的司空图,在报国无门的绝望中,在唐哀帝被杀后,竟绝食而亡,最终成为唐王朝的殉葬者,走完了他72年的人生旅程。作为后人,需要摒弃他在诗论与诗词中消极颓废的东西,而应该学习他那种追求自然、清新、洒脱、飘逸的诗风。

游记

旅韩随感

夜宿済州岛 10月16日 晴

筹备了许多日子的韩国之旅,终于在签证手续办妥之后,于今天成行。

组织此次活动的是市军休系统的负责人,20多人的团队,浩浩荡荡于早餐后赶赴黄花机场。幸亏来得早,签证,安检就消耗了两个多钟头,于11点终于登上了长沙至首尔的飞机。

晴空万里,然而机下的云絮如棉、如雪,忍不住打开相机拍了几张。白云朵朵,思绪飞扬,自知利用公费出游,当是走一次算一次了。五年期的护照只怕仅用于这次韩国之旅吧?

下午3点半(韩国时间,早北京时间1个小时),飞机于首尔仁川国际机场着陆,一脚跨出舱门,也就踏入了异国他乡的土地。目睹南韩的繁华景象,心中陡生许多感慨。

走出机场,一名自称姓史的山东小伙举着牌子接到我们一行,在韩国的几个日子里,他就是我们的导游。随他爬上一辆大巴,马不停蹄奔赴另一个机场。5点时分,我们又登上了开往济州岛的飞机。

6点,我们走出济州机场,已是暮色苍茫,饥肠辘辘。踏入餐馆,不管口味如何,用湖南带来的辣椒和着韩国的清汤寡水,好一顿狼吞虎咽,先把肚皮塞饱再说。

走入宾馆,用热水淋了个澡,甚为舒爽。原以为这里气温要低于湖南,故携带着毛衣厚裤之类,现在看来,实属多余。因为韩国秋天的气候与湖南没有差别。

湘乡的朋友在唤我去打牌,于是,在异国他乡玩起了家乡的跑胡子……

济州一日游 10月17日晴

叫起床的铃声骤然响起,一骨碌爬起来,睡眼惺忪的一瞧,天才蒙蒙亮呢。匆忙洗漱后,到一楼餐厅。

我以极快的速度用完早餐,躲在墙旮旯抽起烟来。漫不经心朝墙角望去,蓦然发现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刻写着:“大韩民国大统领朴正熙留宿纪念”的字样,原来我们昨夜留宿宾馆,居然就是朴正熙在1964年留宿过的地方,我打开相机,唤同伴帮我按了一张留影。

观赏济州的第一个景点,是临海的龙头岩。济州是个火山岛,没有海南那种柔软的沙滩,只有黑黝黝的溶岩礁石。与海南的景点相比,逊色不少,于是也没有多大兴趣逗留,稍作停留,便随导游攀爬那座曾经喷射过炽热溶浆的火山口。许是缺少锻炼的缘故吧,不算太高的火山口,竟也让我爬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两腿究酸。景点一般,又这么辛苦,我的游兴陡降,胡乱摄下几个镜头,便溜下山来。

中餐在民俗村,韩国的泡菜把我的牙齿泡得究酸。下午去《大长今》拍摄景点,碰上那里在上演社戏,我坐在冰冷梆硬的石头上,木然地瞧着那个戏台,韩国的语言听是听不懂,就听听他们的音乐旋律罢!

稀里糊涂随导游在济州转悠了一天,回到旅店,用完晚餐,同伴们有的去赌场碰运气去了,我却龟缩于旅店,躺倒在床,望着天花板发呆,疲乏袭来,朦胧入睡。

乌台山临津江10月18日晴多云

乌台山、临津江,这是个令人伤感的地方。一个民族,一方山水,被人为地分割成南北两瓣,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道撕裂了朝鲜民族血肉的“三八线”,如一条毒蛇,冷漠地、残忍地吞噬着这个民族的情感。

老天也有了一分伤感,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涌来一簇簇乌云与雾霭。登上乌台山,想丢个硬币在望远镜中看看北边的景致,却怎么也看不明朗了。临津江混浊的江面不时浮游出一砣砣黑黝黝的玩艺,那就是夺人性命的水雷。两岸铁丝网外的地段,曰非军事区,而水雷、地雷密布,时有牲畜与小孩误入其间而引发惨案,在当地已司空见惯不足为怪。

乌台山上有一处望北跪拜的祭坛,香烟缭绕,许多人虔诚地在那里跪拜、祷告,寄托一种骨肉分离相思相念的情感。走下山来,我的双眼亦如临津江那混浊的水,涩涩的、蒙蒙的不是滋味。

友人点评

读韩夫子诗词

包德珍

最近在中华诗词论坛上拜读了慕白先生一篇文章:《诗是什么?读(写)诗有什么用?》,与其深有共鸣。文章做了这样的总结:“诗是感悟人生,直指人心的;诗是滋养情感,温润心灵的;诗是高贵的也是寂寞的。”读后很受启发,当今经济社会,玩诗弄墨的人多有不被别人理解的困惑。而我们深知:“诗词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从《诗经》起,经历代文人骚客的实践与探索,诗歌至今已历四千余年。诗词在艺术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有如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当前我国各省、市、县均有诗词学会、诗社等群众性组织,诗词队伍在不断扩大。近十年来,诗词也走向网络世界,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对诗的追求与享受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与韩夫子诗家相识于中华诗词论坛。该论坛是同类论坛中较大的一个,注册会员逾九万人,版主一千多位。韩夫子就是该论坛“湘谭诗苑”版块的首席版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一位爱诗如命的诗痴。

在论坛上,曾拜读过他的大作。这次让我为他作序,我因得有幸全面阅读其大作。他的诗,充满灵气、性情开阔、俯仰天地、笑傲万物、飘逸俊发、奇情高意。语不诡谲险怪依古硬峭,尤以想象丰富、瑰丽雄奇,超自然的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的风格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审美取向、艺术素养等因素综合作用于诗作而形成的的个人创作特色。在古典诗歌鉴赏中,人们经常会谈到诗歌的风格,如含蓄隽永、率真自然、雄奇豪放、沉郁顿挫等。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韵贵隽永。”他强调了“隽永”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隽永”强调的是诗歌应有“味”,且“味”须深长。钟嵘的《诗品》有“滋味”一说,当然这“味”并非给人以生理感受上的“味”,而是指给欣赏者带来审美感受的“味外之旨”。这种感受你能感觉到,但又难以说出来,也就是人们一般说的言近旨远,意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几遍春丝织?江南醒梦中。

风吹杨柳绿,雨润杜鹃红。

陌上人衣瘦,河边水草丰。

落花疑是泪,相去太匆匆。---(《惜春》)

全诗秀雅清丽,意落“惜”字上,惜的是“春”。一、二联描写景物,春之貌;三、四联突出“惜”,并暗寓人之情致,由惜春联想到惜别,笔势一转诗味大出。绘景寓情,自然流畅,绕有韵致,结联余音袅袅,带给读者无限思蕴。

新秧栽满艳阳天,柳上斜浮几缕烟。

青嫩荷衣羞试水,诗心跌落小溪边。---(《初夏》)

一湖传说一湖诗,笑语盈盈溅柳枝。

越调吴钩斜塔影,小桥流水夕阳迟。---(《西湖夕照》)

飞身直上九重天,俯瞰江滩夜色妍。

侧耳偷聆星月语,满楼欢笑落云尖。---(《夜登金茂》)

第一首的结联“诗心跌落小溪边”令人读罢眼前一亮,为何诗心被掠去?前三句铺垫稳妥适度,这样的蓄势为转、结积攒了力量。尤其第三句:“青嫩荷衣羞试水”,非常灵动,出神入化,体物精细,因物动情,以静之“羞”写“跌”动之感,以各种“彩色”给“初夏”涂染了一幅田园风光画,这样使作品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第二、三首绝句皆见意境韵味之美。“笑语盈盈溅柳枝”、“侧耳偷聆星月语,满楼欢笑落云尖。”灵妙清新,境界阔大,疏宕有致,工巧周圆,在字句锤练上见匠心和功力,皆为诗味而运筹。

霜袭黄裙画笔斜,西风吹老一池花。

心思乱了云笺语,错把残阳搁树杈。---(《秋荷》)

裁取秋荷特写镜头,用博喻和夸张手法烘托渲染秋荷之状:因霜袭后呈出黄裙之外形,因西风吹老之花貌,将残阳喻作花之神态。转句“心思乱了云笺语”抒写感慨,将人生感慨蕴涵于诗歌的意象之中。情景交融,极臻妙境。可以看出,隽永的诗歌自然是含蓄的,但是含蓄的诗却不一定隽永。因为含蓄强调的是情感的浓缩,意趣的蕴藉;而隽永则强调的是韵味的持续。如李煜的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此词似是表达惜春之意,但联系李煜亡国以后的囚居境遇,便又觉在惜春之外又有无限的“恨”在内。特别是下片“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确实意味深长,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韩夫子的作品已形成自已的独到风格,隽永、洗练,洗练风格的作品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作品有了风格便走向了成熟。心存感慨,从容写来,使隽永含蓄中的诗味浓浓绵长。

一首诗词的艺术水平如何,取决于有无意境。意境之高低也是检验诗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文学功底的尺度。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以说意境也就是“情”、“理”、“形”、“神”的相互契合。讲求意境,提倡创新,即创意出新,是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标准之一。意境是诗人内心世界及个性、风格、才能和艺术追求的综合体现,诗词意境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包含鲜明、生动的具体形象。这些艺术效果筑成了诗的别裁,然而达到这一效果必须由语言组合,一首诗如同一栋楼房,打了地基,一层层建起,这楼之砖、瓦如同诗句,组合好了,又高又大方又美观。所以写之第一关用好诗的语言,语言过关了,才可步步走进诗的殿堂。韩夫子则深谙诗道,他的作品皆用很形象的语言和诗的技巧传达着心灵深处的情感,从而使大作独具特色。

巧取砂中魄,羞开壁上灯。

庭前花影动,室内月华升。---(《五律.咏玉龙石》)

塘边挥扇听丝弦,几朵萤花吻睡莲。

夜柳轻摇梢上月,浮云淡抹水中天。---(《夏夜》)

几声蝉唱溅垂杨?拾得金霞鸟韵长。

水映新亭成画境,黉园簇拥一池香。---(《县一中亭畔赏荷》)

飞来飞去一情痴,痴在春深花艳时。

时有相思藏入梦,梦中暗恋与谁知?---(《蝶戏芭蕉(为林素芳鼠绘画配诗)》)

这些诗句皆能激起读者的想象力和联想,感染读者的心灵,唤起读者的美感。诗词的感染力或曰艺术魅力,是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品本身所不可或缺的属性。这样的艺术魅力,会使读者在品赏诗词时情不自禁地领略其中的美,从诗的内容中吸取精神营养;从诗的艺术表现中分享愉悦;或随着诗词中的描绘和抒情,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联想,走进诗的意境之中,从而感悟诗词中与景交融的情志,而缺乏艺术魅力的诗词是达不到这般效果的。

谁将鸟韵挂高枝?相约歧亭共此时。

寒意消融春意早,梅花飞落杏花迟。

东坡桥畔闻村笛,古井源头竖酒旗。

醉卧溪边芳草地,泥香入梦也成诗。---(《初春游麻城杏花村》)

这首律诗以形象的特殊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使人读来觉得具体、可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历其境。诗词如果缺乏具体的、鲜明可感的、富于个性特征的形象,很难成为好诗。《初春游麻城杏花村》的意境,作者以自己慧眼观察和独特的感受辨别能力,创造出独特新颖的艺术境界。现实生活,通过诗人的独特感受后,得到了艺术升华,它比现实生活中的原素材更为新颖、感人,形成美味佳篇。

韩夫子诗词内容广泛,有江山览胜、抚今追昔、田园风光、即事抒情、咏物寄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诗人不是一味用诗吟咏江山风雨,诗人还诗心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前进同步。在玉树地震时,有词悼死难同胞:“......冷雨泛微澜,魂断关山,生离死别最心酸,天下炎黄同播爱,春满人间。”一吐内心之悲感,一展大爱情怀。在《南京一瞥》中写道:“冰风寒彻雨花台,血色残阳染石阶。玄武仙踪天上去,秦淮夜曲水中来。”历史伤痕颇多感慨涌于毫端。

纵览全集,其中佳句多多:在《贺许翁华诞》诗中有“每邀皓月轻弹曲。常揽清风醉弄毫。”;《山水》诗中:“远岫垂纱幔,轻舟载鸟声。风揉春水皱,峰醉一江情。”;《寒梅竹影》诗中:“借得幽篁三万影,寒梅敛艳好藏羞。”;乡村采风诗中:“几只蜻蜓闲点水,三行诗韵怯成章。雏蝉唱倦枝头鸟,牧笛吹弯岩上篁”;《倒春寒》诗中:“几时野鹭叼愁去?何日春风引燕来?幸有雄雷撕雾幔,晨闻鸟雀闹窗台”皆是读来赏心悦目、口齿生香的妙句。

韩夫子实名:韩白圭。他不仅写诗词,也写散文,小说,已在全国各报刊、杂志、论坛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他酷爱诗词,在《五律夏夜》中第三联写道:“闲斟三盏酒,痴恋一床书。扇叶摇长夜,何堪暑入庐?”。《诗言志》中大致来说,诗格即人格,诗品即人品,就是人格通过艺术折射后的一种表达。所以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诗歌。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韩白圭诗家的人格、修养、理念和抱负。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极至的艺术,进入这个艺术的盛殿,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韩白圭先生通过几年的辛苦耕耘,现将大作付梓,不仅是人格的展现,也是从中华诗词论坛里破土、成长、绽放的又一朵奇葩。由此,浩瀚诗空又多了一颗熠熠闪光的诗星,当祝贺!

2012.7.11于海口

(包德珍,中国著名女诗人;中华诗词论坛坛主;海南诗词学会副会长;全球汉诗学会副会长;原中华诗词学会理事)

白圭先生诗文“三味”

——初识韩白圭先生诗文

谭 雳

结识白圭先生好多年了,在频繁的交往中,了解到白圭先生祖籍湘潭,家住涓江之畔的花石镇。白圭先生祖上亨达,父亲曾是民国将军,文韬武略,实为乡里翘楚,然而亦是这一显赫光荣,在那个黑白颠倒的特殊时期,坐及先生而于曲折不顺。

白圭先生个儿并不魁梧,然而很具魅力,他总以其谈吐文雅、心胸坦率、待人忠诚而赢得别人的信任。

我与白圭先生交往之前,只听人传其名而悭于晤面,在社会盛行网络时,与他始以网上相识,继而在逐渐的现实交往中相识相知的。经过多年的交往,我们渐成莫逆,无话不可说、无话不可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终致认识到白圭先生而常怀相见恨晚之感。

白圭先生较早就酷爱文学创作,一支笔、一颗丹心、一腔热情,从70年代至今,笔耕不辍,以其对文字的执着和对生活的体验,深深地划出了一道行走于莲乡文坛的跋涉轨迹,在湘潭这块湖湘文化的发祥地扬名立万。

从白圭先生的诗解文章看其特点,我的认识虽不深刻,但大概印象里是这样:先生为文着重感情,追求平淡质朴的文风,文字似乎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深返浅的升华,在明白浅显但雅致贴适的语言中体现功力,深得朋友们的认可,先生为诗、为词,时间并不长,屈指算来也只是三~四年的事罢,然先生诚有诗的别才,加上固然的文字功底,从初学而为到渐成里手,渐臻佳境,可谓一日千里,而目前的水准已初具大诗家风度,凡作诗词皆能顺手拈来,倚马可待。

品味白圭先生的诗文,有几个明显的风味:

一是其田园味。先生长于农村,花石地处涓江之滨,东来衡岳,南接潇湘,西望隐山,北聆韶韵,山如屏,水如绸,一马平川的米粮之地,自古人杰地灵,还曾传说有一明代皇帝之后改姓隐于此,正是这块如诗如画的热土,滋润着先生的心胸,吸引他倾注平生情感来讴歌其真其美其善,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虫一虾、一事一物,在先生的平实无华的文字中产生美感,一个景、一串事、一列画图,贯穿在文字里间,凸现农家小院、农民小事和农村演变,先生浓厚的情感铸造出一个不可开解的农村田园情结,这是我最为欣赏的。

二是其伤情味。先生作品文字功底不错,可谓厚积薄发,在不追虚名、不务浮靡、不逐功利的文字中,先生的文句诗句,总有点涉世甚深,超然物外的伤情味,淡淡的、疏疏的、丝丝缕缕的,让你看不透、悟不深,也解不开,就是这种曲曲折折、缠缠绕绕的伤感情思,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外界影响全部搬到纸上,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不断地感染刺激着读者的审美感官,让你去回味,去猜疑去领悟——这大概就是先生的文字魅力罢。

其三是闲适味。在历经几十年的世态炎凉、沧桑巨变后,坎坷的经历,多事的人生,社会的不平,行路的艰难,以致尘世的樊篱和人生的苦短,从先生的胸怀抱负到事与愿违,思想在这凤凰涅磐般的炼狱中,领悟的结果是不同于一般地,热情渐转冷静,粗浅渐近深邃,由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而转到修身养性的层次,文字中体现的,不再是冲动的积极和勃发的进取,已然是作为审美的第三者,把人生喜怒哀乐撇开到无奈的境界,这就是白圭先生诗文的品味,其味之淡烈,全缘于先生写作时的心境。

我不是文学批评者,也无水平、无资格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仅因为我与白圭先生是朋友,才不揣浅陋写了这几句话,是耶非耶,得失如何,还是以白圭先生自己说了算数。

言多必失,暂此打住,眼下正是元宵节之夕之斜阳满山时。

2008年元宵节夜撰于元为阁

(谭雳:号无为山人,湖南著名诗人,中华诗词论坛《湘潭诗苑》版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