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30 13:17
因颌骨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累及范围常包括骨膜、骨皮质以及骨髓组织,常见的有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婴幼儿骨髓炎以及放射性骨髓炎。颌骨骨髓炎可分为化脓性、特异性、放射性等几种。临床上以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即牙源性、损伤性及血源性。
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即牙源性、损伤性及血源性。血源性颌骨骨髓炎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小儿。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多见,我国由于医药条件的改善,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发病率已大为下降。牙源性颌骨骨髓炎与下颌骨皮层骨骨质致密、周围有肥厚肌肉及致密筋膜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引流等因素有关。
1.急性颌骨骨髓炎
发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局部先感病源牙疼痛,迅速延及邻牙,导致整个患侧疼痛并放散至颞部。面部相应部位肿胀,牙龈及前庭沟红肿,患区多个牙齿松动。常有脓液自牙周溢出。下颌骨骨髓炎,因咀嚼肌受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下牙槽神经受累时,可有患侧下唇麻木。上颌骨骨髓炎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感染来源常为血源性。其局部表现为眶下部明显红肿,并常延至眼周致眼睑肿胀。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脓。
2.慢性颌骨骨髓炎
急性颌骨骨髓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常见的原因是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脓液自行穿破,引流不畅。慢性颌骨骨髓炎期间,急性症状大部消退,全身症状已不明显,疼痛显著减轻。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肿胀、发硬。瘘管经常溢脓,甚至排出小块死骨。病变区多个牙松动,龈袋溢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引流不畅时,可急性发作。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局部检查,可行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大。已形成脓肿时,从脓肿中心穿刺可抽出脓液。
慢性期的X线诊断在上颌骨应注意与上颌窦癌,在下颌骨应与中心性癌相鉴别,骨质增生型的边缘性骨髓炎应与骨肉瘤及骨化性纤维瘤等相鉴别,必要时应作活体组织检查。
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脓。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在急性骨髓炎早期还未能取得细菌培养时,应经静脉途径给予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使抗生素在血清中维持较高的浓度。目前,许多口腔致病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不建议单独使用青霉素,应采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加酶抑制剂、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进行治疗。必须及早取得脓液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和改进使用抗生素时的种类和剂量。
静脉滴注输液,可减轻中毒症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还要注意营养。患者有全身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白血病等时,须积极治疗。
1.消除病因:及早拔除病灶牙,从拔牙创口引流脓液,以检查颌骨内的压力,并可以减轻疼痛,避免脓液在骨髓腔内继续扩散。如有其他病因,如颌骨囊肿等,应在急性炎症控制后手术切除,以免感染复发;或者在急性期行囊肿开窗引流脓液和囊液,经开窗口行囊肿减压治疗。2.软组织脓肿切开引流:可以缓解症状、减少全身并发症,避免脓液侵犯骨皮质,继发边缘性骨髓炎。3.骨髓炎的死骨摘除和病灶刮治术(1)适应证:急性炎症已消退,骨髓炎已到局限期,死骨已形成,可进行手术,大约为发病后 1 个月左右。如过早手术,病变尚不局限,不易刮净,可能导致扩散或复发。(2)手术方法:根据颌骨病变的范围、位置,可选择口内或口外入路进行手术。先拔除病灶牙以及病变波及的、不能保留的患牙。切开口内外软组织,翻瓣,充分暴露骨髓炎病变区。摘除死骨,彻底去除周围不健康的软硬组织,修整骨面,使之成为口大底小的创面,尽量消除死腔。严密缝合口内外切口,如果口内外软组织缺损导致无法关闭黏膜伤口,可以采用局部软组织瓣辅助关闭伤口,消除死腔。如果颌骨感染区域很广泛或死骨摘除和病灶刮除手术无法控制感染,可考虑切除颌骨的感染区域,同期或二期行颌骨重建。
高压氧治疗:颌骨出现骨髓炎时,局部水肿,炎症区供7血不足, 则必然影响骨修复过程。高压氧治疗具有下列优势:①氧分压增大,大量氧气溶于血液,可以输送到血供差的组织,消除局部缺氧,防止炎症扩散;②可以加速坏死组织的溶解,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③可激活骨修复过程,加快新骨的形成和钙化;④可提高白细胞的杀菌能力,缩短修复时间,促进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