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大餐

更新时间:2024-01-30 16:55

饕餮大餐(tāo tiè dà cān)是一个汉语词语,形容“丰富的,丰盛的,大量的”等意思。

饕餮纹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饕餮纹面具高21.0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书馆。西周时代,其神秘色彩逐渐减退。

相关解释

【解释】:传说龙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一种凶猛且残忍的魔兽,喜食人,食量大。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但在今天饕餮大餐多用来形容“丰富的,丰盛的,大量的”等意思。也可直接用于形容极其丰盛的食物,可直接当作名词使用。本为贬义词,现常作广告用语,指集体推出丰富多彩的商品、产品、作品、信息,以供消费者选购、享用或欣赏。内容不限饮食。

《吕氏春秋·先识览》中说道:“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据晋代郭璞注解,此处“狍鸮”即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也有类似记载:“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述异经》说,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陈梦家则进一步说,饕餮就是蚩尤,而刘持平先生的《青铜器饕餮纹质疑》则认为是神农氏。后民间盛有龙生九子之传说,明代的陆容杨慎将饕餮列为龙九子之一,这已是一种附会了。陆容的《菽园杂记》中所记饕餮“性好水,故立桥所”,而杨慎的《升庵集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左传》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北宋苏轼一生于美食始终兴致盎然,自称“老饕”,这里的饕餮当然只取追逐美食之意,别有一番风雅。《红楼梦》中,贾宝玉与钗、黛等美女一起作《咏蟹诗》时,诗句中亦有“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云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