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4 22:34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的成立,旨在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通过社会各界参与文明工程,支持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特别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讨“ 21 世纪首都形象和首都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进行系统的首都城市形象设计,逐步达到全方位开始首都城市形象设计和实施操作。本会基金属社会公益捐助基金,基金的募集和使用全部为中央和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倡导的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服务,为实现首都北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服务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概要
法人代表·秘书长 :娄晓琪
成立日 : 1994 年 10 月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环境文明建设和公众文明素质的提高,对于使北京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首善之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是由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倡议,联合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法制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华工商时报社、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建设报社、中国消费者报社、北京青年报社等中央、北京 20 家新闻单位和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园林局等政府有关部门
共同发起成立的民间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团体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和社会团体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社团法人。
文明工程立足于首都文明城市建设,是以促进文化建设、环境文明建设和推动首都人文明意识的进步为目的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以文明工程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为先导,以“ 21 世纪首都形象和首都精神”塑造为主题。运用新闻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城市学、哲学、美学、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综合调研方法,认识北京,了解北京,发展北京。对首都文明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可行性、可操作性均很强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实践决策研究,研究成果提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并推动,付诸实施。通过文明工程项目实践,积极促成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格局。
主要包括:
* 文明工程论坛
* 文明工程网站
* 文明工程征文
* 文明工程捐电脑下乡
* 中华世纪坛
* 社区服务和教育计划
* 首都市民防范手册
* 首都城市公厕革命研究与实施
* 首都文明城市形象设计规划研究与实施
* 首都城市雕塑研究与实施
* 首都城市垃圾处理研究与实施
* 首都法制宣传服务体系研究与实施
* 首都城建工地文明化管理研究与实施
* 设立“文明工程·奖”,表彰奖励为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 首都城市文化产业化研究与实施
* 首都文明社区建设管理研究与实施
* 首都城市美育教育研究与实施
* 首都城市书画普及教育研究与实施
* 首都城市音乐、歌曲研究与实施
* 首都城市文明教育研究与实施
为提高文明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和实效,在充实人员,完善机构的基础上,已开始聘请专家顾问参与工作,并继续诚征高水平研究人员担任文明工程志愿研究员。随着文明工程的不断深化,逐步成立文明工程志愿研究员工作委员会、文明工程志愿艺术工作委员会和文明工程志愿企业家工作委员会,有效组织热心于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积极为北京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为首都北京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文明工程将依据项目开展和实施不定期编发《研究简报》供给北京市领导、中央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术机构交流参考。自 1999 年起,结合课题研究计划每年推出 1? 部专著,并形成系列。
本着以促进首都文明城市发展的目标,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原则,在体制上力求建立一种由新闻界、学术界发起调研和论证,政府协调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的多渠道筹措社会公益资金。切实解决城市环境中严重影响首都文明形象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机制,促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社会共建文明城市的良性格局。
文明工程是一切关心首都社会文明进步人士共同的事业,文明工程的发展依赖于大家的积极参与。基金会作为推动文明工程的工作机构,欢迎大家以各种形式参与文明工程,促进首都文明城市的建设发展。
文明工程概念由主持北京公厕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于 1993 年 3 月首次提出,并列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规划项目。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边研究、边实践。 1994 年 8 月 ?1 月,由建设部、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 11 家单位联合主办“首都城市公厕设计大赛”,共收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及全国各地的设计作品 340 余件。紧接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实施“新一代公厕试点工程”。依据公厕设计大赛的获奖方案,建设新型试点公厕 38 座。投入建设资金 1,300 余万元人民币,全部由在京 38 家企业和日本伊奈公司无偿捐助。与此同时, 1996 年 4 月完成了 “首都公厕革命的调研与实施的研究报告”并通过专家鉴定。 1996 年 6 月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了“ '96 北京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国内外观众达 10 万余,国内外 100 余家新闻媒介进行了报道。接着,推动全市城乡新建改造公厕 2000 余座,收效显著。
北京青年报与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共同举办的“ 21 世纪首都形象与首都精神” 文明工程征文活动,旨在广泛动员市民,为新世纪的北京进行 CI 设计。自 1999 年 1 月 2 日开始启动,引起全市公众的极大兴趣,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以首都环境形象为主题的第一阶段征文活动,仅短短三个月就收到征文 300 余篇,来信近百封,来电话询问更是不计其数。公众表示的积极支持和来稿人员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美好明天的憧憬,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首都北京建设发展的关心。第一阶段征文活动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1999 年 4 月 8 日在北京青年报社举行了“文明工程征文”第一阶段总结发奖大会。文明工程征文分为首都环境形象,首都城市形象,首都经济形象,首都文化形象,首都国际形象,首都教育形象和首都精神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文明工程征文的举办,为迎接建国 50 周年、迎接澳门回归和新世纪的来临,为改善北京环境现状,重塑首都形象,发展首都经济,共建文明首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生活在北京的每一个人,以及关心首都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共同探讨勾画 “ 21 世纪首都形象与首都精神”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在文明工程首选项目“公厕革命”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 21 世纪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首都北京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更好为北京市申办 2008 年奥运会做好理论与实际准备。基金会与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日报社和北京晚报社联合发起主办、首都 20 家新闻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为后援,开办“文明工程论坛”。其宗旨是广泛动员首都知识界,特别是社会科学界积极关心和参与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和文明工程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讨 21 世纪首都形象和首都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首都形象设计,全方位开展实际操作,着力推动首都文明城市建设和文明工程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文明工程论坛” 1998 年下半年开始筹备,在收到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单位大量论文的基础上于 1999 年 1 月 2 日,以“ 21 世纪首都形象和首都精神”为主题的“文明工程论坛”正式启动,首次活动除授予 12 位专家学者 “文明工程志愿研究员”荣誉称号外,还宣布设立“文明工程研究基金”,由北京天客隆集团为研究基金捐助首笔资金。
为确保“文明工程论坛”能深入持久的开展,并保持其连续性。从 1999 年 2 月开始编制“文明工程论坛”实施方案和选题指南,经过专家论证和反复修改,于 4 月底完成。以此为主要内容建立了“文明工程论坛”网站。
网站按照文明工程的概念体系,划分出分类讨论区,每个讨论区由一位特约志愿专家主持,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动态地构建形成文明工程的理论体系。文明工程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更是一门社会群体参与的复杂巨系统工程,钱学森提出的“学术研讨厅 ”模式是解决复杂巨系统问题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种“网上文明工程学术研讨厅 ”,建立起中国文明工程的理论体系,对指导文明工程的社会实践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基金会工作的需要,拟把网站建成多模块、分区域、交互性的首都文明工程专业站点,作为关心首都文明工程建设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海外人士、相关企业和普通市民等参与讨论的实时性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