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

更新时间:2023-11-19 00:26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会议以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与中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为会议主题的常设学术会议。

会议概况

会议宗旨

香山科学会议的宗旨是:创造宽松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民主风气,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未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整体综合性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

一是要营造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为此,还做了硬性规定,比如会议不设主席台,参会者一律不讲行政级别,不论年资高低,均可畅所欲言。可以激辩,但不能戴帽子、揪辫子打棍子

二是要促进学科间交叉,促进创造性思维

三是要以前瞻未来发展趋势、探索科学前沿为主,少说过去的成就,少交流正在做的工作。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资助与支持。香山科学会议是中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会议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

第一届香山科学会议联席会议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十一个部门的代表组成。

1992年年末,经过4次会议的筹备,香山科学会议的宗旨、原则、组织机制等基本成形,还设计了会议LOGO,同香山饭店也签了长期协议。接着与国家科委商定,拟在1993年春天向社会正式推出。

1993年4月,在国家科委和中科院的领导和支持下,香山科学会议正式向社会推出,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个常设学术会议。

组织机构

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等理事单位组成。

理 事 长:程津培

副理事长:白春礼朱道本刘德培

秘 书 长:张先恩

理 事:沈保根、谢焕忠、吴伟仁、张 耀

组织委员会:香山科学会议设组织委员会。组委会受理事会的领导,向理事会负责,是香山科学会议的执行机构

主 任:张先恩

副主任:金 铎、何鸣鸿、杨炳忻

另外,会议也研讨有关科技政策、管理和科技发展战略方面的问题,提出咨询意见。

遵循原则

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平等、自由思考和自由讨论,鼓励与会者自由地、不受干扰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激励和保护创新的思想。

会议主题

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与中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均可作为会议主题。

会议侧重于:探讨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最新突破性进展、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学科的生长点以及交叉学科的新问题。

成功秘诀

最根本的是,它的宗旨和原则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体现了科学精神。这种精神还较稀缺,但符合科技界的基本价值取向,科学家们很珍惜,都愿意坚守。

会议影响

在当今中国的科技会议中,香山科学会议是个与众不同的品牌。它历史久,迄今已举办20多年、600多次;层次高,每次都由各领域知名科学家担任主席;更值一提的是,它是“吵”出来的,特别倡导学术平等、百家争鸣,有着开放、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会议组织

香山科学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以评述报告、专题发言和深入的自由讨论为基本方式,报告时间与讨论时间的比例大体为1:1至1:2。要求报告人以过去的研究积累为基础,涵盖最新,信息把握最新动向,发表新的见解。同时,鼓励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并提出有独创性的思考与见解。

会议申请

任何科学家或技术专家都可按香山科学会议的宗旨和要求提出举办会议的申请或建议。

任何科学家或技术专家都可提出参加会议的个人申请。能否与会,以会前收到正式邀请书为准。

会议安排

香山科学会议每年分两次公布全年的会议安排,每年1月1日发布上半年的会议安排计划,7月1日发布下半年会议安排计划。申请者可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自由申请召开香山科学会议。申请的会议主题经过同行专家评议后,由理事会最后审定。会议主题确立后,该主题的申请人、执行主席与香山科学会议的学术秘书共同磋商,确定会议召开的日期、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专题发言与人员安排。对所有的申请,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以书面的形式给予答复。

与会人员

每次会议通过征集申请和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遴选与会人员。与会人员在整体上应是高知识层次的群体,由不同学科、不同工作背景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而且是“老、中、青”共聚一堂,其中优秀的年轻学者应占有相当的比例。香山科学会议欢迎在国外的中国学者和华人科学家参加会议,也邀请国际一流外国学者参加会议。

执行主席

香山科学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在会议主题确定后,香山科学会议聘请会议执行主席。执行主席应是学术造诣高、在学术界有影响并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专家学者。

执行主席的任务是:按会议主题确定若干中心议题;选择一流水平的专题报告和专题发言;与香山科学会议共同商定与会人员;营造学术平等、自由讨论和争论的会议气氛。按照香山科学会议的精神,引导会议深入展开,及时提出敏感或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或争论。

会议形式

每次会议围绕主题设有若干中心议题。会期一般为3天。与会人员30~40人左右。会议以一流水平的主题评述报告、专题发言和深入讨论为主要方式。评述报告、专题发言主要是剖析现状,探讨前沿和展望未来。评述报告、专题发言都是报告者个人的观点。评述报告、专题发言与讨论的时间比例为1:1~1:2。

2012年9月25日上午,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气候变化科学认识及其应对”。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参加会议。本次香山科学会议将于9月27日闭幕。

本次香山科学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丁一汇和清华大学何健坤教授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发改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和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会上,郑国光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基本事实和主要研究进展,并针对极端天气事件、气象灾害及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阐述。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最新进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基本问题》主题评述报告。与会专家围绕“气候变化科学认识及其应对”这一中心议题和气候变化减缓科学技术、国际气候制度等有关科学问题进入讨论。

此次香山科学会议的组织方认为,国际科学界内部对某些气候变化科学认识存在较大争论,且这种争论贯穿着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此次会议的目的正是为了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外交谈判提供科技支撑。

2022年9月5日,第727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聘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刘德培教授、世界中医联合会李振吉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启明教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陈东义教授(线上)担任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来自国内20余家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

2023年4月13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42次学术讨论会召开,专家指出:二氧化碳利用技术潜力巨大。5月18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48次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本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主题“地下储能”,聚焦地下储能领域的核心难点,梳理深部地下空间能源储备拟重点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形成相应的技术路线图,将为未来地下储能的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出版图书

历次主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