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4 17:45
香沉寺,原称香城寺、香城院、慈云院等,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南的香沉镇跃进社区,现存建筑始建于元初,已有700多年历史,由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左右厢房5部分组成,建筑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整体结构保存完好。
香沉寺原名香城寺、香城院、慈云院等,是香沉镇自宋元以来世代居住于此的母姓家族的功德寺,寺庙由母姓家族子弟出家住持,母姓族人捐建。
据清同治《剑州志》记载:“香沉寺在州南一百六十里,元母大成建殿”。庙前的石碑刊载:“香沉古刹,建自元代。经明朝多次扩建,才成今之藕云观也”。庙内奉儒教孔子,道教李冉像。上庙多众,香雾沉沉,遂称名香沉寺。
元初(1300年左右),母大成建香沉寺,在剑州(治普安县,今剑阁普安镇)以南80千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证其比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阆中五龙庙早两代人,推断其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到至正三年(1343年)之间。
明朝时,香沉寺多次扩建。
截至1985年,香沉寺有前殿、正殿、后殿三重,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正殿,单檐歇山屋顶,檐下施斗拱6朵。大殿屋顶装饰,部分被拆毁。前后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无斗拱。左右厢房宽敞。
1987年至1989年,因兴办学校拆建部分厢房,香沉寺作为剑阁县香沉初级中学校使用。
2015年,剑阁县香沉镇政府将前殿、大殿及两厢房从学校划出,由香沉镇政府管理,为民间宗教活动场所,后殿仍位于学校内。
2017年,剑阁县香沉初级中学校迁出并入剑阁县香沉小学校,部分校舍用作剑阁县香沉小学校附属幼儿园及教师宿舍,香沉寺后殿及其余校舍建筑暂时闲置。
香沉寺整体呈四合院布局,坐东北朝西南。现存建筑由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左右厢房5部分组成,整体结构保存完好。其中,天王殿为前殿,大佛殿为正殿,居中,观音殿为后殿。建筑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按四至檐口延长线围合成的矩形计算),总建筑面积735平方米(按建筑台明计算)。
大佛殿建筑面积248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抬梁式井字形梁架,带前廊,前廊用单杪双下昂六铺作斗拱,山面及后檐减跳为斗口跳,两层飞檐翘角(文革破四旧时改为单层)悬八风铃,正脊双龙戏珠,屋顶盖圆筒琉璃瓦,柱梁同粗,柱径55厘米左右,雕梁画栋,滚龙抱柱。
观音殿、天王殿和两侧厢房为明清建筑。
香沉寺正殿大佛殿抬梁上“大元国四川省广元路思都乡母大成建”墨书题记犹存,堪称川北宗祠活化石。香沉寺正殿抬梁上保存有墨迹清晰的楷书题记17条以上,清晰记载了当时捐建寺庙者属地、部分人物职务与亲属关系。寺庙内有明代残碑一块、清代石碑一通、“德著香山”匾额一块。
截至2018年,香沉寺仍为民间宗教活动场所。农历二月初四,香沉寺举行一年一度的行香会,又称“文昌会”。乡民抬上文昌帝君神像游行。当天,由多人抬上文昌神木雕像,起点香沉寺,经选定的场镇街道巡游,至会龙庙后返回。数以千计的乡民随行其后,沿途所经场镇和路旁的人家,都要在门前摆香案,放鞭炮,烧柏枝叶,膜拜迎接。
母大成:元代广元路思都乡人,建香沉寺。
母照:清代剑州香沉寺人,当地知名人士,曾为香沉寺撰写补修碑文。石碑至今尚存。
1988年3月,香沉寺被剑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剑阁香沉寺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2013年开始,剑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着手做香沉寺的基础资料整理和保护工作。同年6月,剑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委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香沉寺维修保护方案》。
2014年10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川府函〔2014〕199号”通知,公布了香沉寺文物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11米,向西外延15米,向南、北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同年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师生进行现场调查,发现并记录了大殿内的17条题记。
2016年,剑阁县香沉镇政府投入资金3万元对厢房进行排危抢险。同年12月,北京大学虚拟考古仿真中心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香沉寺进行了全景摄影和航拍,已经进行了网络展示工作,手机扫描二维码可观看全景。
2017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香沉寺进行了全面的三维激光扫描,为将来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同年,剑阁县香沉镇政府购置6000元消防设施,整改规范用电线路,维修部分围墙等保护措施。同年8月22日,原剑阁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剑阁县财政局联合行文申请原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解决香沉寺修缮经费的请示》。
1989年至2015年,香沉寺位于剑阁县香沉初级中学校园内,供学校使用,同时也作为民间宗教活动场所。2015年,香沉寺前殿、大殿及两厢房从香沉中学划出,为民间宗教活动场所,后殿仍位于香沉中学校园内。2017年,香沉中学校迁出并入香沉小学,香沉寺后殿暂时闲置。
201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元市委员会建议:
一、加快香沉寺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度。广元市文物保护主管单位在申报前,组织专家学者对其保护价值进行再认证,加强对剑阁县申报工作指导和与省文物保护主管单位的沟通协调。借鉴阆中市做法,在申报前编制项目,市、县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组织文物修复专业队伍对其部分毁损之处按“修旧复旧”原则尽快修复,为申报“国保”创造条件。
二、重视香沉寺元代斗拱建筑艺术符号在广元市传统村落风貌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广运用。香沉寺佛祖殿斗拱等元代建筑特有符号,是川北传统民居的独特标志,广元市宜在民居旅游景点和新农村建设中加以推广运用,传承优秀建筑艺术,提升建筑品味,展现广元地域特色。
三、适时恢复文物原貌,以香沉寺为依托推进广元市古建筑研究和乡村旅游发展。在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根据办学布局调整情况,香沉中学(已与香沉小学合并)适时腾空占用的香沉寺房屋土地,恢复香沉寺1987年拆建前四合院旧貌,使之成为元代建筑艺术研究基地和剑(阁)阆(中)古蜀道上的传统文化重要旅游节点,与该寺东南五公里内的阆中市桥楼乡春节老人——落下闳故居、阆中市五龙庙所在地——白虎村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示范点,联手打造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旅游环线,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香沉寺建筑群格局完整,是自元代延续至今的当地母姓家族功德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认为香沉寺与周边的阆中五龙庙任氏家庙、阆中永安寺鲜于氏家庙、南部永安庙杜氏家庙、南部醴峰观何氏家庙、盐亭花林寺李氏家庙共同构成了元代家族功德寺庙群。香沉寺大殿地处中国南方地区元代木构建筑保存最集中的区域,为还原四川元代木构建筑的整体面貌提供了宝贵实例,是四川仅存的十余栋元代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香沉寺由家族宗祠拓展为学堂、儒教、佛教圣地,又重新回归学堂的曲折经历,为研究七百年来川北地区民间宗族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寺抬梁上现存有墨迹清晰的楷书题记17条以上,清晰记载了当时捐建寺庙者属地、部分人物职务与亲属关系,为研究元代基层政权设置、姓氏人口变迁提供了珍贵史料。
香沉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南与阆中市交界处的香沉镇,地处跃进社区场镇中心的香沉寺街1号(原老街北端)。截至2015年,县道鹤八路公兴至香沉段、香沉至羊岭段、乡道分香路、香河路及多条通村路在香沉场镇交汇。
截至2019年10月,香沉寺一般每日开放,无固定开放时间。
截至2019年10月,香沉寺没有门票,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