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23:08
这个13世纪带有堡垒防御功能的修道院属于当时的条顿骑士团,当国王的居所于1309年从威尼斯移到这里后,这个城堡也得以扩建和重修。它是中世纪砖制城堡的杰出代表。在以后的数年里,城堡日渐衰败,到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细致地修复了原貌。当今作为标准被接受的许多文物保护技巧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该城堡在二战时期又被严重毁坏,但是后人根据第一次修复时留下来的详细资料再次修复了这个文化遗产。马尔堡城堡是权力和文化的象征,是西方文明史上‘条顿骑士团国’这一奇特现象最重要的丰碑。此外,它还见证了东欧的十字军运动,见证了波罗的海各族的被迫皈依,见证了该地区的殖民进程,这些历史,对欧洲的发展至关重要。
条顿骑士团形成于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其总部最开始设在阿卡(1198,Acre,今巴勒斯坦境内),后迁到威尼斯(1291),14世纪初迁到此地,其城堡现今格局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始建高堡(1276-约1310年);2、兴建中堡、改建高堡、形成外堡(约1310-1350年代);3、当代格局的最终定型(约1390-1406)。
1274年,条顿骑士团平定“大普鲁士起义”(1260-1295年,又称第二次普鲁士起义)后,开始着手兴建高堡,建设工作一直持续到十四世纪初。完工后,高堡成为兼具宗教和防御功能的综合性建筑,这在当时欧洲的城堡建筑中独树一帜,因而成为此后骑士团兴建城堡的样本。
1309年,骑士团总团长将总部从威尼斯迁到马尔堡,开启了城堡建设的新阶段。高堡外逐步建成中堡。中堡大致呈方形,由三栋相连的大楼围绕方形庭院构成,西北面是总团长宫和骑士大厅,东北面是入口及待客处,东南面是来客住所,第四面向高堡开放,经通道可进入高堡。与此同时,高堡也经历了大规模改建,面积扩大、整体加高。三十年代,总团长下令修建了横跨诺加特河的固定大桥。外堡的建设工作也始于这一阶段。
城堡最后一次大兴土木,是对总团长宫的扩建。当时,总团长宫东北面已接近高堡,扩建方向只好选在朝向诺加特河的东南方。增建的部分包括冬夏两个大餐厅和一个高门厅。至此,城堡格局基本定型。此后五六百年,城堡虽有局部改动,但总体格局再未有大的变化。
1457年,波兰国王攻占马尔堡城堡,此后百余年,城堡成为波兰王室领地。二战时城堡屡遭战争摧残,二战后波兰政府对城堡进行重修,恢复了其14世纪时的风采。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
Castle of the Teutonic Order in Malbork
入选时间:1997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v)
地理位置:N54 2 30 E19 1 60
遗产面积 : 18.038 ha
遗产编号:847
遗产描述
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修建于127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砖构造的哥特式城堡,是中世纪砖制城堡的杰出代表。条顿骑士团曾称玛丽安堡。这个13世纪带有堡垒防御功能的修道院属于当时的条顿骑士团,当国王的居所于1309年从威尼斯移到这里后,这个城堡也得以扩建和重修。它是中世纪砖制城堡的杰出代表,在以后的数年里,城堡日渐衰败,到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修复了原貌。城堡内部有两个博物馆,一个是琥珀博物馆,另一个是古代兵器博物馆。马尔堡的特多尼克奥尔多城堡内部举办了很多展览,其中有一个长期向人们介绍城堡详细的历史变迁,同时展出中世纪雕塑的收藏品、锈点斑驳的玻璃窗、硬币、金属、铁制武器、陶器、挂毯以及价值连城的琥珀艺术品。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v),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i):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是一件独具特色的建筑作品。它的建造者在处理技术和艺术问题时所使用的许多方法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条顿王朝的城堡,而且也影响了东北欧洲广大地区的其他哥特式建筑。城堡也为现代修复和保护领域的哲学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证据。无论是在社会方面,还是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学科,它都是保护本身的历史纪念碑。
遴选依据标准(iii):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是权力和文化传统的象征,是条顿骑士团修道院状态最重要的纪念物,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同时,城堡也是东欧十字军东征、波罗的海民族被迫皈依基督教以及对其部落领土的殖民化的主要物质表现,在欧洲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遴选依据标准(iv):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是条顿骑士团城堡的一个杰出例子,条顿骑士团在中世纪西欧的边界上发展起来。这是一种独特的、完美规划的建筑创作,在哥特式建筑中没有同类建筑。它的建造利用了丰富的中世纪建筑方法,这些应用在一个非常特别大的规模上,并为条顿的建筑大师创造了一个宏伟的宗师地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这个13世纪带有堡垒防御功能的修道院属于当时的条顿骑士团,当国王的居所于1309年从威尼斯移到这里后,这个城堡也得以扩建和重修。它是中世纪砖制城堡的杰出代表。在以后的数年里,城堡日渐衰败,到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修复了原貌。当今作为标准被接受的许多文物保护技巧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该城堡在二战时期又被严重毁坏,但是后人根据第一次修复时留下来的详细资料再次修复了这个文化遗产。
特多尼克奥尔多城堡大致呈长方形,占地18公顷有余。其西北侧紧靠诺加特河,其余三面古时为沼泽地,易守难攻。城东墙有主城门,西墙有塔门,塔门与大桥相接。城堡自南向北由高堡、中堡和外堡三大部分组成。这种格局形成后,三者的功能有了明确划分:高堡主要用作宗教活动,中堡是城堡行政中心,外堡则是各类作坊等服务设施的所在。
特多尼克奥尔多城堡代表了整个中世纪城堡建造的最高水平,其之所以能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得益于两个因素:第一,它是集修道院的宗教功能与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第二,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构城堡,建于平整的沼泽低地,布局受地形限制较小。
城堡周围的沼泽,为它提供了天然的防御系统,但也造成筑城所需石料的严重不足,这是它以砖为主要建材的原因。城堡中三种截然不同的砖墙面展示出城堡建造与修复的三个阶段:中世纪建城时的红砖饱经风雨磨蚀,看不到明显的灰浆线; 19世纪末斯坦因布莱希特修复时所用的红砖颜色较深,灰浆线显而易见;20世纪末修复时所用的红砖颜色比较浅,灰浆线要仔细分辨才能看出。
由于当地工匠数量有限,条顿骑士团便从德国大量引入建筑匠人,因此城堡所用的建造技术基本都是日尔曼式的,中世纪的各种建筑技术在城堡中皆有体现,这集中体现于保存相对完好的“总团长宫”上。它所采用的建筑和艺术技巧,不仅对条顿骑士团后来建造的城堡、也对东北欧的其他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外部看,总团长宫向河一面比庭院一面要高两层,这面的装饰也是最为华美的。从内部看,总团长宫前厅墙面上端绘有张开的帘子,拱顶绘着繁缛的植物图案,这是总团长宫壁画的基本样式,接待室、总团长寝室、冬夏餐厅都装饰着这样的壁画。总团长宫的两个餐厅是罗漫式建筑向哥特式建筑过渡的典型代表。夏季餐厅顶部采用交叉肋拱,大厅中央立一修长大理石柱,拱肋从柱头延伸到墙壁中部,由飞扶壁承接,状若伞盖。冬季餐厅不若夏餐厅高大,也采用交叉肋拱,但墙上没有飞扶壁。这种哥特式拱顶,使室内空间更开阔,拱肋也对室内起到很强的装饰作用,飞扶壁的使用,减轻了拱顶对墙壁的横向压力,使墙壁可以建得更薄,窗户可以开得更大,增加了室内的采光量。这与高堡一层采用的罗马式拱顶形成鲜明对照。高堡一层的柱子(建于1280年左右),粗重简单,拱顶低矮,墙壁厚重,室内明显昏暗。
游人可以从火车站步行到城堡,但要想逛遍整个特多尼克奥尔多城堡的话,却足足需要4小时。如果是夏天去城堡观光,最好赶在下 午两点钟之前到达;每年的十月到来年四月间则最好能在上午十一点钟到。因为特多尼克奥尔多城堡规定只接待团体旅游,如果迟于这个时间,想要再搭伴同游就比较困难了。
城堡内部两个博物馆都值得一游,一个是琥珀博物馆,另一个是古代兵器博物馆。每逢星期一博物馆不对外开放。马尔堡的特多尼克奥尔多城堡内部举办了很多展览,其中有一个长期向人们介绍城 堡详细的历史变迁,同时展出中世纪雕塑的收藏品、锈点斑驳的玻璃窗、硬币、金属、铁制武器、陶器、挂毯以及价值连城的琥珀艺术品 。登上城堡塔顶,周围的景色可以尽收眼底。
“马尔堡城堡是权力和文化的象征,是西方文明史上‘条顿骑士团国’这一奇特现象最重要的丰碑。此外,它还见证了东欧的十字军运动,见证了波罗的海各族的被迫皈依,见证了该地区的殖民进程,这些历史,对欧洲的发展至关重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