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2:50
马拉维人(Malavi),非洲东南部马拉维湖附近的民族,截至2001年马拉维人共约936万人,分布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等地。语言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多持万物有灵信仰,少数信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
马拉维人(Malawians)是非洲东南部民族,属尼格罗人种班图类型。其支系有:尼扬贾人、切瓦人、通布卡人、尼亚萨人、恩森加人、昆达人、津巴人、塞纳人等。以尼扬贾人为核心正在聚合之中。
大部分居住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还有部分分布在南非。
马拉维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们主要从事热带锄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也占一定地位。部分人在种植场及近邻各国工矿企业做工。当地人每天的收入约合10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年3375元)。
2005年人均寿命为46.3岁,15~49岁人群中约14.1%携带艾滋病病毒。 在马拉维南部省份乔洛等地区,一些马拉维人尝试用国际援助的抗艾药物酿制杜松子酒。加入抗艾药物酿酒后,谷物发酵时间大大缩短,而且成品酒的口感也更加醇烈。但是,饮用这样的酒有可能使病毒产生变异,并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还有部分马拉维人尝试用抗艾药物喂养家禽。
2005年小学入学率为95%,小学升学率仅4.5%。成人识字率为64.1%,男女文盲率分别为28%和58%。
使用英语和奇契瓦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贝努埃-刚果语支。有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
一般马拉维男子的头发不容许超过颈背,也不许穿上窄下宽的喇叭裤。女士则不可穿暴露的衣物。在宴会等正式场合应备有黑色或白色的西服。
忌讳已婚女人穿长裤,所有女性穿的裙子不得超过膝盖,违者要追究法律责任;外国女性违反则可能被驱逐出境。
在马拉维尤其是在乡村,人们大多居住在圆形茅屋内。它是用树枝编织抹泥做墙壁,用香蕉叶和茅草盖屋顶。一般一个村落有三四十座圆形茅屋,分为大房屋和小房屋。大房屋较为宽敞,多由老人或家长居住,里面备有日常生活用品;小房屋比较狭窄,多有年轻人或孩子居住,里面除了睡觉用的一张席子外,别无他物。另外,马拉维人习惯于早起早睡,故大部分人在晚上九点左右就寝。
每个村落有自己的祈祷树,在树下供奉祭品。死者埋葬在小树林或灌木丛中。马拉维人能歌善舞,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锣鼓乐队。
马拉维人每天大多食用玉米糊(马拉维当地奇契瓦语称Nsima);生活条件好的人,用玉米面加上牛奶烙成大饼,同时用西红柿、牛肉煮成红汤一道吃。
马拉维人有食白蚁的习惯,特别是在春季白蚁繁殖季节非常盛行。 马拉维人往往会趁每年七八月雨季来临时,在自家小屋桌上点一盏油灯。早已厌倦了潮湿环境的白蚁群会因为趋光的本能前仆后继地扑向油灯,并迅速被灯火烧掉翅膀。这些掉了翅膀的白蚁便会如下雨一般纷纷掉落在桌面,随便一扫就是一碗。
当地人吃白蚁的方法花样百出:有直接把生白蚁放在嘴里嘎巴嘎巴嚼的,还有用油爆了吃的,这些大约可以算是零食;有些则将白蚁晒干,用盐炒了当“咸菜”;或者把白蚁干和玉米面掺在一起,或蒸或煮,再浇上特制的卤汁,这大约要算正餐了。
在首都利隆圭,许多风味餐馆都提供白蚁大餐,用精美的餐具将一道道以白蚁为主料的美食奉在嘉宾桌前。他们甚至将白蚁大餐放到旅游网站上隆重介绍,希望这种上了大席的白蚁佳肴能得到外国游客的垂青。
在马拉维,田鼠成了当地人眼中的“美味”,很多人将腌制或者风干的熟田鼠穿成串沿街叫卖,而且销路还十分不错。
吃鼠肉可以解决当地两大问题:一是消灭老鼠,减少了老鼠对谷物的损害;二是可以降低当地食品物价。当地政府已经决定将鼠肉商品化,建立一个老鼠农场,从而把鼠肉卖给高档酒店、街边货摊和小餐馆等。
许多外界的评论认为,马拉维人民绝对是最有礼貌、最有耐心、最友善的非洲民族。当地人乐天的个性让他们容易感到满足,也许对待陌生人时会有些敏感,但稍微熟悉后,他们就会表现得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19世纪,英国人大卫·利文斯顿率领不列颠探险团队走进马拉维,并第一次发现马拉维湖。在马拉维人眼中,利文斯顿虽是外来殖民者,却也是不畏艰险、意志坚强的英雄,是把毕生献给非洲的医疗工作者。
在马拉维的大城市布兰太尔,原住民设立了大卫·利文斯顿纪念日,利文斯敦尼亚这个地名也沿用至今。
同马拉维人交往时,要注意礼节,诚恳相待,马拉维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在谈话时,不可有意无意地使用有损他们民族感情的话语、暗示或比喻等,否则会引起不快。
另外,在与马拉维人交往时,不可轻易询问对方年龄,打听对方财产情况等。马拉维忌讳谈论总统健康和计划生育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