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岭组

更新时间:2022-06-26 14:02

骆驼岭组,是以组为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结构。分布于燕山地区。为含砾长石砂岩、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及杂色页岩,厚118米。页岩中含Chuaria和微古植物:Orygmatosphaeridium sp.等。砂岩由粗变细,韵律发育,具有大型双向交错层理、水平波状层理。海绿石K Ar年龄8.6亿、8.7亿、8.9亿年。与下伏下马岭组和上覆景儿峪组均为假整合接触

命名

1982年邢裕盛等命名,命名剖面位于天津蓟县城北骆驼岭至老鸹顶青白口系剖面。

沿革

本组原为高振西等(1934)所称“景儿峪灰岩”下部的一套碎屑岩,1954年郝诒纯称之为龙山砂岩(命名地点在北京市昌平县龙山),同年乔秀夫称龙山组。1958年曹国权在太行山北段称这套碎屑岩为丰泉组;1964年华北地研所和河北区测队等单位又称之为景儿峪组一段。1975年华北前寒武系座谈会建议将景儿峪组下部砂岩及页岩部分单独建立“龙山组”。1976年发现“龙山组”一名与南方龙山系混淆,故改称长龙山组。自1979年开展中国地层的编制,邢裕盛等1982认为无此“长龙山”地名,也不符合地层建组规范,故命名骆驼岭组。以蓟县城北骆驼岭至老鸹顶剖面为建组标准剖面。

特征

构成

该组岩性主要由含砾长石砂岩、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及杂色页岩组成。

全组共分二段:

一段,底部含砾砂岩和砾岩,砾石表面常有褐铁矿薄膜。砾石分选差,铁质和泥质胶结;该段为层序地层低水位体系域(LST)的河流相沉积;

二段,主要为杂色页岩,颜色为绿、灰、紫红等,具水平波状层理,底部页岩夹海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透镜体;该段为海侵体系域(TST)的沉积。在页岩中含Chuaria,而在怀来龙凤山一带发现Vendotaenia, Chuaria circularis, Shouhsienia shouhsienensis, Longfengshania sp.等。

本组含有微古植物:Orygmatosphaeridium sp.等。本组厚达118m。本组砂岩具大型双向交错层理、水平或波状层理,自下而上由粗变细,韵律发育。具滨海沙滩相、滨海泻湖相特征。其海绿石K-Ar法年龄为855、870、890Ma。

接触关系

本组底部以灰黄色含砾石粗粒石英砂岩与下伏下马岭组假整合接触,上部以灰绿色页岩或粉砂岩假整合接触。但在沿边缘地带的唐山滦县以及涞源一带,则见超覆于较老地层之上。

分布

该组广为分布于涿鹿蔚县、涞源及滦县、易县、兴隆、蓟县和宽城等地。

备考

编撰者:高林志

作者1:邢裕盛

年份1:1982

系名:新元古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