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0 03:08
骨刺在医学上称为骨赘,又称骨质增生,是软骨被破坏后,软骨膜过度增生而产生的新骨,经骨化后形成骨赘,这是骨性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 增生的骨赘通常在骨骼的两端四周同时存在,但投影在平面的X线片上,可能仅表现为基底宽、尖端细的粗刺形状。
骨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骨膜受到过份刺激,或者骨骼的生长平衡受到破坏,令骨骼过度生长。骨赘是一种常见的骨退行性病变。其产生与骨的力学环境改变、炎症诱发甚至遗传都有关系。
骨赘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长骨赘就表示此人的脊椎进入老化阶段。然而,骨赘并非老人家的专利,由于工作型态改变,许多人必须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年纪轻轻就使脊椎提早发生退化现象,而诱发骨赘的发生。
在以往的研究认为,骨赘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体,包括退变骨组织、血肿及韧带,也有学者认为椎体的骨赘来自于退变椎间盘组织的纤维环。
201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王拥军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美国骨骼与矿物质研究学会(ASBMR)年会上,介绍了该所博士卞琴等人完成的一项有关骨赘形成机制的研究,研究人员揭示了力学环境诱导骨赘缓慢形成过程中的两大特征,骨量增加和软骨终板钙化,该研究对骨赘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人员通过诱导大鼠直立,增加了大鼠腰背部力学负荷。并设定了直立5、7、9个月3个观察窗进行观察,发现直立早期(5个月),大鼠的腰椎椎体骨量显著增加,这种增加持续到9个月,但中后期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早期。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骨量的增加其实是骨赘的早期信号,伴随骨量增加的还有椎间盘软骨终板的肥厚性钙化。这种肥厚性钙化表现为软骨终板增厚、内源和外源性增生,而内源性增生因为无法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出,因此往往被忽略,且软骨终板的肥厚性钙化程度与压力时间呈正比。
研究还发现,在骨赘发生发展过程中,碎裂性胶原、血管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控制适当的力学刺激,控制力学持续时间,合理应用各种传统导引方法等有助于防治骨赘的发生与发展
骨赘不见得一定会产生症状,要看是否有压迫到神经根或是脊椎,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有什么让人不适的症状产生。相反的,如果骨赘刚好压迫到附近的神经根或是压迫到脊椎,就可能会有身体僵硬不能灵活弯身、疼痛、红肿、麻痹、关节变形、肌肉无力等症状。 人体脊椎在长时间反复使用下很容易发生退化情形,由于年纪的关系,中老年人较一般年轻人容易长骨刺。不过,随着生活工作型态改变,像一些必须久坐、久站, 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或是姿势不正确及反复使用某个关节的工作族群,如家庭主妇、老师、金融工作者、计算机族、工厂作业员等等,都可能因为过度使用及使用不 当,造成关节部位的骨骼与软组织过度磨损。因此,骨刺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可能发生。
药物治疗
骨赘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使用单纯的止痛药、消炎药、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或非类固醇抗炎止痛剂,如阿斯匹灵、普拿疼等,减轻疼痛,使症状获得缓解。
复健治疗
治疗骨赘也可以采热敷、超音波、电刺激、头部牵引术等方法。热敷是为了增加局部病态组织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缺血现象;电刺激与超音波则是为了促进较深部肌肉构造血液循环;头部牵引则有拉开神经孔、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与减少关节负担的作用。
当药物治疗或是复健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法改善症状时,就必须进一步施以手术治疗。初期可以进行后减压手术,将压迫神经的骨赘移除,这些手术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及椎体切除术;中期可接受脊椎内固定手术,以内固定气固定脊椎骨,再加上自体骨移植,以达到骨融合的目的。
此外,利用“椎体护架”,可同时达到神经减压及脊椎矫正的效果。对于长期退化的脊椎,在作手术修复时,可重整变形的脊椎,降低病变处的负荷;而若是关节已经全面性遭到破坏时,就须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关节的功能。
1、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如果无法避免可适时活动筋骨;
2、平时也应注意坐姿及站姿,避免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增加腰椎负荷;
3、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
4、日常的饮食对预防骨刺的发生也能有所帮助,因此可以多多摄取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5、而生物类黄酮可以预防自由基的破坏、减缓发炎反应、加速 运动伤害的复原及强化胶质的形成,也能经由补充这些物质达到预防的目的。